因为泉水不够滚烫,蛾茧又巨大厚实,这颗茧子软化的难度比尼小愉预计的要大很多,等到了半夜的时候他实在耐不住,又悄悄回了一趟部落,取了自己的锅碗瓢盆过来。
尼小愉就地在热泉旁边的空地上架起柴灶,用石锅取了泉水加热,烧开一锅的时候他就一瓢瓢将滚烫的开水浇到大蛾茧上面,加速丝线上面那些黏合胶质的溶解。
用开水这么一烫,蛾茧终于完成了软化这一步,紧紧缠绕的丝线变得松软而易于撑开了。
尼小愉将早就准备好的竹弓插到土里固定住,把软化的蛾茧从水里捞出,从大茧子破开的那个口子套住竹弓圆顶往下拉扯,这一步叫做开棉。
随着尼小愉将茧子顺着竹弓缓缓地往下拉扯,椭圆的厚蛾茧被一点点撑开、拉薄,直到蛾茧完完整整包裹了竹弓上面,形成了一个竹弓的抛物线形状的“扁帽子”棉兜。
这个抛物线弧度的竹弓横向直径大致有一米多,可以将蛾茧撑开比原来宽大三倍左右,因为蛾茧足够绵厚瓷实,不需要重复叠加好几个,那撑开的丝绵的厚度看着就已经和正常的薄布料厚度差不多了。
尼小愉找了一处地势较高的山壁旁空地,那里热雾较少而且通风透气,白天有山壁半遮不会被烈阳直射,他将竹弓连带着上面套着的茧子一块了转移了过去,等待这片棉兜充分晾干。
他全凭着少量的相关知识和直觉在摸索着处理,磕磕绊绊地做完这一系列工作时间已经来到后半夜了,尼小愉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嘱咐了大蜜蜂们帮忙看着天气晴雨,便回部落睡觉去了。
第二天午后尼小愉忙完族里事务来到香灵果山谷,蚕丝棉兜已经晾干了。
他将棉兜小心地从竹弓上取下来,防止有竹刺毛边勾破,取下来后的棉兜与其说像一个帽子,这大小都快赶上一条长裙子了。
最后一步拉棉,要将这个帽兜兜剪开摊成单层,再修剪成方形,以便四个角拉扯好均匀受力,拉出的丝网薄而均匀。
但是尼小愉手头没有锋利的刀具,燧石小刀拿来暴力切割大块肉还行,蚕丝纤细却又具有韧性,以石刀的利度拿来切割恐怕会造成不必要的撕拉损坏,所以他干脆去掉了这一步,多找了几只大蜜蜂,平均分配大棉兜的边缘让它们捏住,然后指挥大蜜蜂们同时慢慢地往外飞,将大帽兜拉开成了一块不规则的巨大薄棉网。
巨大薄棉网又在尼小愉的指挥下被对折叠成小块,再将折叠的小块拉开,再叠加再拉开,这个操作重复了五六次之后,这块棉网内部就被拉得比较均匀了。
而最后一次尼小愉将棉网被拉扯开的直径控制在一米左右,让它保持在大略两三毫米的厚度,不会过于纤薄脆弱,最终得到了一块近似于圆形的蚕丝棉布。
“做成了!看,这就是我说的布料,蚕丝棉。”尼小愉兴奋地向大蜜蜂们介绍。
尼小愉拈起布料的一角,贴着脸颊蹭了蹭,用这种有点笨拙的土办法做出来的丝绵布,看着就像块轻轻飘飘的白色海绵片一样,不过好在蚕丝本身的品质非常之好,看着是粗糙,但摸在手里其实极其柔软细滑。
而且丝网经过反复重叠、交缠,一层层丝线之间的内部摩擦力让它们相互抓附,整体结构实际上比想象中要稳固很多,过后尼小愉再做个骨针在上面压几排缝线,这块丝绵布就可以更加结实了,只要不过分撕扯基本不会松散破裂开来的。
“用这个做成衣服,部落里的老弱病小们度过冰雪季的时候就可以轻松很多了。”尼小愉喃喃道。
不过直接将这种丝绵做成外衣让兽人们穿在原始森林里穿梭还是不太可行的,虽然布料整体可以经得住一定力度的撕拉,却非常容易被细小的物件勾丝破洞,森林里多得是小树枝小石子什么的破坏物。
要做出符合广大原始兽人真正需求的务实衣物,也许还得搭配原有的恐龙皮材料,比如将蚕丝棉当做夹层缝合到皮革里制成皮棉袄,或者皮料不够多的话,只在易磨损部位缝上保护面也是不错的方法,反正入冬以后外出工作量也会减少,夏天炎热时就不必要时时都穿着这么珍贵的蚕丝棉了。
尼小愉就地在热泉旁边的空地上架起柴灶,用石锅取了泉水加热,烧开一锅的时候他就一瓢瓢将滚烫的开水浇到大蛾茧上面,加速丝线上面那些黏合胶质的溶解。
用开水这么一烫,蛾茧终于完成了软化这一步,紧紧缠绕的丝线变得松软而易于撑开了。
尼小愉将早就准备好的竹弓插到土里固定住,把软化的蛾茧从水里捞出,从大茧子破开的那个口子套住竹弓圆顶往下拉扯,这一步叫做开棉。
随着尼小愉将茧子顺着竹弓缓缓地往下拉扯,椭圆的厚蛾茧被一点点撑开、拉薄,直到蛾茧完完整整包裹了竹弓上面,形成了一个竹弓的抛物线形状的“扁帽子”棉兜。
这个抛物线弧度的竹弓横向直径大致有一米多,可以将蛾茧撑开比原来宽大三倍左右,因为蛾茧足够绵厚瓷实,不需要重复叠加好几个,那撑开的丝绵的厚度看着就已经和正常的薄布料厚度差不多了。
尼小愉找了一处地势较高的山壁旁空地,那里热雾较少而且通风透气,白天有山壁半遮不会被烈阳直射,他将竹弓连带着上面套着的茧子一块了转移了过去,等待这片棉兜充分晾干。
他全凭着少量的相关知识和直觉在摸索着处理,磕磕绊绊地做完这一系列工作时间已经来到后半夜了,尼小愉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嘱咐了大蜜蜂们帮忙看着天气晴雨,便回部落睡觉去了。
第二天午后尼小愉忙完族里事务来到香灵果山谷,蚕丝棉兜已经晾干了。
他将棉兜小心地从竹弓上取下来,防止有竹刺毛边勾破,取下来后的棉兜与其说像一个帽子,这大小都快赶上一条长裙子了。
最后一步拉棉,要将这个帽兜兜剪开摊成单层,再修剪成方形,以便四个角拉扯好均匀受力,拉出的丝网薄而均匀。
但是尼小愉手头没有锋利的刀具,燧石小刀拿来暴力切割大块肉还行,蚕丝纤细却又具有韧性,以石刀的利度拿来切割恐怕会造成不必要的撕拉损坏,所以他干脆去掉了这一步,多找了几只大蜜蜂,平均分配大棉兜的边缘让它们捏住,然后指挥大蜜蜂们同时慢慢地往外飞,将大帽兜拉开成了一块不规则的巨大薄棉网。
巨大薄棉网又在尼小愉的指挥下被对折叠成小块,再将折叠的小块拉开,再叠加再拉开,这个操作重复了五六次之后,这块棉网内部就被拉得比较均匀了。
而最后一次尼小愉将棉网被拉扯开的直径控制在一米左右,让它保持在大略两三毫米的厚度,不会过于纤薄脆弱,最终得到了一块近似于圆形的蚕丝棉布。
“做成了!看,这就是我说的布料,蚕丝棉。”尼小愉兴奋地向大蜜蜂们介绍。
尼小愉拈起布料的一角,贴着脸颊蹭了蹭,用这种有点笨拙的土办法做出来的丝绵布,看着就像块轻轻飘飘的白色海绵片一样,不过好在蚕丝本身的品质非常之好,看着是粗糙,但摸在手里其实极其柔软细滑。
而且丝网经过反复重叠、交缠,一层层丝线之间的内部摩擦力让它们相互抓附,整体结构实际上比想象中要稳固很多,过后尼小愉再做个骨针在上面压几排缝线,这块丝绵布就可以更加结实了,只要不过分撕扯基本不会松散破裂开来的。
“用这个做成衣服,部落里的老弱病小们度过冰雪季的时候就可以轻松很多了。”尼小愉喃喃道。
不过直接将这种丝绵做成外衣让兽人们穿在原始森林里穿梭还是不太可行的,虽然布料整体可以经得住一定力度的撕拉,却非常容易被细小的物件勾丝破洞,森林里多得是小树枝小石子什么的破坏物。
要做出符合广大原始兽人真正需求的务实衣物,也许还得搭配原有的恐龙皮材料,比如将蚕丝棉当做夹层缝合到皮革里制成皮棉袄,或者皮料不够多的话,只在易磨损部位缝上保护面也是不错的方法,反正入冬以后外出工作量也会减少,夏天炎热时就不必要时时都穿着这么珍贵的蚕丝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