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

    杨杲合上奏折,重重地拍在桌案上。

    弓高民变,多亏王安石和杨士奇做事严谨,从逃出来的县吏和衙役口中询问出了冯春等人倒卖赈济粮的罪行,这才将整件事情弄得水落石出。

    “传旨,召令岳飞速速出兵平定弓高民变,只诛首恶,从者只要放下兵器皆不计较前罪!”

    河北刚刚安定,绝不能再出现大规模的民变,必须要把造反的势头扼杀在萌芽当中。

    “传旨,弓高县县令、县丞即其他参与贪污倒卖粮食的官吏士绅商人还有衙役,一律斩首,抄没家产充公,子孙三代不许科举,不许出仕。河北各县凡有贪污赈济粮者一律按此处理!”

    乱世需用重典,历史上官逼民反的例子比比皆是,为了河北的安定,杨杲毫不犹豫地效仿历史上朱元璋治贪的手段,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格杀勿论,罪大恶极者采取“剥皮揎草”的酷刑,用以震慑官员。推行大诰,允许民间百姓上访。

    不得不说,朱元璋在治理贪腐问题上的力度和决心是极其严厉和坚决的,这给了杨杲不少借鉴的经验。

    此外,杨杲又效仿武则天设立铜匦,任何人都可根据意愿将文字投入其中匦中,申冤举报皆可。

    这两条的举措都是为了鼓励民告官民申冤,朝廷的政令明明已经下达,可弓高县却从未放粮赈济难民,难民们求告无门才酿成了严重后果。

    当然了,除了增加百姓上陈的渠道外,加强教育建设也是极其重要的。很多底层百姓即使朝廷颁布了律令,他们也不懂利用律令维护自己的权益,最终走上暴力对抗朝廷的道路。

    杨杲以河北为实验点建立学政司,鼓励翰林院内的士子下基层推广普化教育。为了打压翰林院内空谈误国的虚化现象,杨杲随机颁布硬性规定,五年内未科举入仕又不愿下基层的士子,朝廷将取消他在翰林院的一切待遇。国家的税收不是用来供养空谈误国的蛀虫的。

    弓高县的事情也让杨杲意识到县令的权利太大,根据王安石和杨士奇的报告,弓高县令前前后后贪污了近五千石粮食,全县上下的官吏几乎人尽皆知,可全都慑于他的淫威无人敢阻。

    为了防止这种一手遮天的现象再次发生,杨杲决定逐步削减县令的职权,提高县尉、县丞的地位与县令相抗衡。

    最后一条是贾诩提出来的,允许副职官员举报正职官员,核查举报为实,副职官员直接升正职接替前任。

    这一条不仅是让官员之间互相举报,更重要的是离间官员。像这一次弓高县贪污一事,县令和县丞互相勾结,三七分账,整个县衙内就更没人敢发声了。

    而贾诩此计就是为了在县令和县丞或者县尉之间埋下一颗猜忌的种子,害怕被顶替职位的县令就只会努力勤政,以防被副手抓到弹劾的机会,更别说勾结起来一起贪赃枉法。

    当然了,为了防止类似明朝晚年官员党政诬告造谣的现象,杨杲同样规定一旦查证乃是诬告,那这位副职官员就要罢官去职,视情节轻重量刑。

    “传旨,自下个月起,各级官员的俸禄各翻一倍。”

    朱元璋治理贪腐的力度是值得学习的,但他同时也给明朝官员制定了历史上最低的俸禄。这一点就值得杨杲引以为鉴了,毕竟官员也是需要养家糊口的,他们为朝廷做事朝廷自然也得让他们免除后顾之忧。此外,杨杲又仿效雍正创建养廉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