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集的故事既要零碎,又要有牵连,而且不能出现拖沓,也不能过度煽情。”

    “对,必须做到一个相对来说更为中立客观的角度。”

    “是不是应该把所有的素材都多拍一点,我们这里涉及到了春夏秋冬,一年多的时间,断断续续拍摄,很多时候与其闲着,不如就多拍一些素材以备不时之需。”

    “这个提议不错,应该更扩大一下,不能仅仅着眼于这一部纪录片,一旦成功了,我们还要拍第二季第三季!”

    “拍摄的时候应该保密,我们不能对外宣传我们是制作《舌尖上的中国》,保持一个神秘感,也让老百姓不防备我们。谁要拍一道菜,自己先尝味道,不好吃的不能推荐!”

    “这个应该有。”

    随事业的扩展,万小虎越来越青睐“头脑风暴”这种创作方式,让集体研讨来弥补个人的有限精力。尤其是在他还拥有未来的记忆情况下,稍稍点拨一下,众人的激情就被调动起来,无数的构思出炉。

    很快,《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七集主题,就大致出炉了。

    第1集《自然的馈赠》,由宁皓执导,主要讲述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土地上、河流中、大海上,生长着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多的潜在的食物原材料。为了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人们穿越四季,采集,捡拾,挖掘,捕捞。

    第2集《主食的故事》,由任长箴执导,主要介绍各地的主食。

    第3集《转化的灵感》,由刘洋执导,主要介绍食材的制作。

    第4集《时间的味道》,由程耳执导,主要介绍食物的保存。

    第5集《厨房的秘密》,由陆剑青执导,主要介绍如何在厨房做出中国人的菜肴。

    第6集《五味的调和》,由乌尔善执导,主要介绍甜咸酸辣鲜在中国菜肴中的运用。

    第7集《我们的田野》,由胡迎迎执导,主要讲述,餐桌上的那些食材,是如何被人类以各种方式培育出来。

    主题确定之后,就是细节的文案工作,这就需要分级导演看大量有关该主题的书、调查、并写剧本,然后再是调研每一集需要介绍什么食物,最后就是确定好方案,前去寻找可以拍摄的人和物。

    原版的《舌尖上的中国》叙事结构很多都参考了一部著作《慢食运动》,可惜这本书是2010年才出版发行,所以叙事结构上,就需要万小虎手把手的交代了。

    “我们不说单个的美食,也不说单个的人,我们要说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譬如第一集《自然的馈赠》,宁皓你要去云南拍摄松茸这种食材,我就希望你不要着眼于什么是松茸,而是着眼于松茸是谁去采,最好找个小姑娘,小姑娘和妈妈一起去采,这就把主题从单一的食物上,上升到了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文明的延续高度上。”

    万小虎在新一次的头脑风暴上,侃侃而谈。

    “我拍这部《舌尖上的中国》,赚不赚钱不要紧,以前国内纪录片很少有超过一百万人民币的投资,五百万就是顶级投资了。我投资1000万人民币,不够再追加,我希望大家不要把这部纪录片,当作是一次玩耍,而是要当作是宣传中国的诚意之作,用心去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