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祥救国军的突然成立并在土山寨驻扎,对胡萝头来说,无疑如鲠在喉,如芒刺背。这支救国军的崛起,让胡萝头寝食难安,夜不能寐。他在苦苦思索,如何才能解决掉这支突如其来的军事威胁。

    胡萝头当老抬多年,对待救国军这样的势力带来的威胁心知肚明,眼下必须要做的就是趁其羽毛未丰之时,轻易消灭。这样的做法代价太大,死人太多。如果有官府得知情报,趁他们两家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动手,他们都会被灭掉。为了不给他人可乘之机,他不得不慎重考虑,寻找其他的妥善解决方案。

    他第一个完美的计划的是收编救国军。如果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张德祥,将其部队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那么不仅可以消除威胁,还能壮大自己的实力。他和张德祥联手,两支兵马合并,一明一暗。自己当司令,张德祥当副司令,不要说在兰封县,就是在豫东也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胡萝头也清楚,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他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要展现出自己的诚意,还要有足够的智慧和手段,让对方心甘情愿地加入自己。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胡萝头带着他的两位爱妾,骑着骏马,踏上了前往土山寨的道路。他的此次出行,肩负着一项重大的使命,那就是劝说救国军投降,为和平做出努力。他深知,这项任务至关重要,必须亲自出马才能取得成功。

    土山寨位于刘庄附近,距离不过三公里。村庄四周环绕着一丈多高的黄河胶泥夯实的土墙,墙面光滑平整,徒手难以攀爬。每隔一千米,土墙上便设立有一个了望塔,塔上有人放哨警戒。这座寨子原本是村里富有人家为保障自身安全而修建,用以防范匪徒和盗贼。然而,张德祥在一次路过时,看上了这个易守难攻的寨子,决定率领部队在此驻扎。

    胡萝头一行人沿着平坦的道路,穿过一片片绿意盎然的田野,渐渐接近了土山寨。阳光照耀在土墙上,反射出一道道耀眼的光芒。胡萝头看着眼前的寨子,心中不禁感叹其坚固的防御设施。他知道,要想成功劝降救国军,必须先要打破这座寨子的防线。

    一行人来到了土山寨的门前。他翻身下马,整理了一下衣冠,带着自信的笑容,迈入了寨子。寨子里的人们看到胡萝头的到来,纷纷议论纷纷。有些人对他抱有敌意,有些人则对他的劝降计划表示怀疑。胡萝头并不在意这些,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为百姓安居乐业,为自己兵强马壮不受威胁一定要成功劝说救国军投降。

    张德祥的实力可谓如日中天。他手下拥有数百精锐,七八十名武装分子,前些日子又购置了20匹战马,组建了一支精锐的骑兵队伍。在县城保安团担任团长的表弟周伟强,不仅公开支持他,还暗地里输送枪支弹药,为他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有刘汉山这位财团的背后支持,使得救国军实力越发雄厚。

    救国军经常采取威逼利诱的手段,对县城内的富户进行敲诈勒索。那些财主们被吓得胆战心惊,甚至当场大小便失禁。趁机之下,救国军大肆敛财,日子过得愈发奢侈。

    张德祥挥金如土,对自家兄弟更是慷慨大方,这使得附近村落的无业游民纷纷将他视为救星,竞相投奔。这些人心怀憧憬,希望能跟随张德祥闯出一番天地。

    在张德祥风光的背后,危机也在悄然逼近。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角逐,企图将他扳倒。张德祥需要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才能在险象环生的江湖中立于不败之地。他能否继续风光下去,还是未知之数。但无论如何,他都必须把握当下,为自己的信仰和理想而战。

    胡萝头骑一匹枣红马,身上两把盒子炮。身后的徐大风和冯春娇一人一匹白马,红色斗篷,黑色皮鞋,每人挎两只德国造的盒子炮。柏木门打开,三人骑马进村,在一家四合院站住,这就是张德祥的司令部。

    胡萝头孤身一人踏进了院落,身后是徐大风和冯春娇两位得力干将,他们忠诚地守在门外,目光如炬,警惕地观察着四周。

    院落内,张德祥一身长袍大褂,显得儒雅而庄重。他戴着一副金丝眼镜,透出一股书卷气。然而,此刻他的脸上却带着几分不屑和嘲讽,看着眼前的胡萝头。

    “胡司令,别来无恙?”张德祥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戏谑。

    胡萝头全副武装,身穿黑色军装,腰间挂着手枪,显得威武而霸气。他面对张德祥的嘲讽,却是不卑不亢,淡淡地回应道:“张县长,小弟胡萝头特来拜访。”

    张德祥冷笑一声,慢悠悠地点燃了一支烟,深吸一口后,缓缓吐出。他瞥了一眼胡萝头,轻蔑地说道:“胡司令,我是官,你是匪,咱俩好像不穿一条裤子吧。”

    胡萝头微微一笑,似乎并不在意张德祥的言辞。他摇了摇头,反问道:“张县长,难道您真的以为我们之间有那么大的区别吗?难道您不知道,在这个乱世之中,官匪之间往往只有一线之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