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刘辩不停地吸纳人才进入官僚体系中相对应的是,经常被刘辩塞入名士的御史台、经常被刘辩塞入值得培养的贤才的尚书台、经常……哦,只是作为后备并在此前缺乏存在感的谒者台……
尽管此三台有进有出,却依旧早早地满员了。
为此,刘辩还为多出来的人才“发明”了一个新职位,将满员之外者称为员外郎。
而刘辩之所以不将这些人安排在更合适的三署成为郎官,自然是要准备用三台的名义动用的,其中尚书台作为刘辩的外置大脑还则罢了,谒者台变成了主力。
谒者,掌宾赞受事,为天子传达,又及上章报问;还有主殿上时节威仪的常侍谒者,以及负责管理的谒者仆射。
其中每个职责都有其他官署与谒者重复,最典型的就是黄门侍郎了,职责极为类似。
只是黄门侍郎从属于少府,谒者台从属于卫尉。
这也是后汉官署的一大特点,权责重复,交错制衡。
马上就要来到了刘辩登基的第三年,也是免除口赋的最后一年。
消停了一年,刘辩自然要再度派出使者,去看看地方的情况。
全国范围内的整顿吏治第二弹即将开始。
为了给这次的大规模的巡查提供人手,刘辩才会将谒者台重新抬出来。
而准备了这么多人手,这一次,刘辩就不打算以州为单位了派遣侍御史了,毕竟一州之地还是太大了,人口与面积各不相同。
对于像汝南、颍川这样人口过百万的大郡,自然要派专人负责,深入乡里进行详查,清查吏治当然是顺带手的事。
如此,势必能比当初一州一个侍御史搭配校事郎的组合更能发现问题。
要是在这第三年,依然有乡里百姓没享受到刘辩免除口赋的政策,那就别怪刘辩不留情面,大开杀戒了。
内部改革与打仗一样,钱粮从来都是越多越好的,刘辩绝不会嫌弃抄家的钱来得少。
此次只要地方的情况别太离谱,起码在三、四百石的县长这一级及以上,完全不愁没人填补。
刘辩也能毫无顾忌地对贪官污吏下手。
不然,刘辩何必要一个一个地见,一个一个地记贤才们的名字与事迹。
尽管此三台有进有出,却依旧早早地满员了。
为此,刘辩还为多出来的人才“发明”了一个新职位,将满员之外者称为员外郎。
而刘辩之所以不将这些人安排在更合适的三署成为郎官,自然是要准备用三台的名义动用的,其中尚书台作为刘辩的外置大脑还则罢了,谒者台变成了主力。
谒者,掌宾赞受事,为天子传达,又及上章报问;还有主殿上时节威仪的常侍谒者,以及负责管理的谒者仆射。
其中每个职责都有其他官署与谒者重复,最典型的就是黄门侍郎了,职责极为类似。
只是黄门侍郎从属于少府,谒者台从属于卫尉。
这也是后汉官署的一大特点,权责重复,交错制衡。
马上就要来到了刘辩登基的第三年,也是免除口赋的最后一年。
消停了一年,刘辩自然要再度派出使者,去看看地方的情况。
全国范围内的整顿吏治第二弹即将开始。
为了给这次的大规模的巡查提供人手,刘辩才会将谒者台重新抬出来。
而准备了这么多人手,这一次,刘辩就不打算以州为单位了派遣侍御史了,毕竟一州之地还是太大了,人口与面积各不相同。
对于像汝南、颍川这样人口过百万的大郡,自然要派专人负责,深入乡里进行详查,清查吏治当然是顺带手的事。
如此,势必能比当初一州一个侍御史搭配校事郎的组合更能发现问题。
要是在这第三年,依然有乡里百姓没享受到刘辩免除口赋的政策,那就别怪刘辩不留情面,大开杀戒了。
内部改革与打仗一样,钱粮从来都是越多越好的,刘辩绝不会嫌弃抄家的钱来得少。
此次只要地方的情况别太离谱,起码在三、四百石的县长这一级及以上,完全不愁没人填补。
刘辩也能毫无顾忌地对贪官污吏下手。
不然,刘辩何必要一个一个地见,一个一个地记贤才们的名字与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