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议论去吧
宪帝的谥号与庙号因为刘辩的直接参与,进行地很顺利。
但在大赦天下的问题上,因为刘辩并未第一时间表态,在朝堂之中再度有了争执,继而越演越烈。
在封建时代,严明法治是一件很难施行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士大夫眼中没有尊重律法的观念,真正的儒学大家大都有其务实的一面。
大赦天下这种极度破坏法治的做法看似逐渐成了传统,但实际上一直以来都不乏反对的人。
早的有汉元帝时的匡衡,光武帝时的吴汉。近的来说,如刘辩的老师郑玄。在他们的政治观点中,都认为大赦天下不利于治理。
且持此观点的绝不止他们,当儒生们意识到他们修身齐家所带来的引领效果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时,强化刑法的主张便顺势而出了。
桓帝时,术士张成“推算”出朝廷要大赦天下,便让他的儿子去杀死仇人,而后果然遇到了大赦,杀人罪本应得免。
但幸运的是张成的儿子遇到了李膺,被李膺顶着大赦的诏书处死。
荀彧的堂兄荀悦为太子仓令,六百石,刚好有资格出现在朝堂之中。
颍川荀氏是荀子的后人,荀彧当初向刘辩提出的四患五政,便将道德与律法相提并论。
荀悦清楚太子在大赦天下问题上的态度,与他相合,首先提出了异议。
“国家大赦,原本是为了给百姓改过的机会,但现在却变成了罪犯逃脱惩罚的工具,岁岁赦宥,于治理没有益处。”
寻常百姓哪敢触犯律法,通常只能作为受害者存在。
和孔融一样在御史台扩编后成为侍御史的边让反驳道:“大赦天下乃是仁德之举,新君继位,正该广施恩德,岂能偏废?圣人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只知严法,不知宽宥,岂是德政?”
像孔融边让这等名士,作为侍御史最大的优点就是不畏权贵,敢于喷人,但缺点……
对于刘辩来说,大赦天下,今年才抓的那些贪腐官吏中罪不至死的必然在赦免的名单之中,把他们赦免了,回去后继续作威作福,那他和关羽今年的活不就白干了吗!
那些被贪官污吏欺压的百姓,见到这些人几个月之后重新回来,会感谢新君的恩德吗?
不过刘辩并未立马驳斥边让,他知道,正经的朝会要多给群臣表达观点态度的机会,他则只需充当最终的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