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后,《岳家小将》剧组就在北京的各大京剧团和武术队里开始了选角工作。有谢铁骊和谢添两位未来名导的参与,选角进行得倒也顺利。在这期间,张振华还和两位导演探讨了一下武打片的拍摄方法,如何让武打场面拍出来既真实又好看,并让演员穿上行头,实际拍摄了一些片段。洗出来一放,除了是黑白画面外,效果还真的不错。
在张振华的印象里,八十年代初,继《少林寺》之后,许多的内地电影厂都参与拍摄了武打片。这种电影基本上可以叫做“武术表演片”,片中的主要演员都是有着扎实武术功底的专业武术运动员或戏曲演员,他们在镜头前硬桥硬马地表演武术套路及对打。这种电影在处理武戏方面,对镜头变换的要求不高,以长镜头为主,中间很少有剪接,所以给人以一种真实的美感。
除了选演员外,上级还帮助剧组联系到一支骑兵部队协助拍摄。至于其它的如选景、服装道具方面都不成问题。于是,在紧张准备了三个月后,《岳家小将》终于开机了。
尽管事先早有准备,但武戏的拍摄一直很不理想。很多演员长时间不能进入状态,特别是对打的戏,失手受伤的情况频频出现,导致拍摄进程一再ng。要知道这个时代的电影胶片还是很贵重的东西,以至于后来演员都不敢放开手脚表演,生怕为国家浪费资源。
为此,剧组和几位主要成员开了个碰头会,决定分成文、武两个组。在拍摄文戏的时候,武戏组除了研究招术之外,还让各位演员练习如何控制出招时的力道。张振华在会上出了个招,让演员平常练习打盛满水的茶杯。要练到既能打到茶杯,还不能让茶杯里的水溅出来。说起来,这招还是上辈子他从电视上看采访武打片摄制组时,人家提到的。
张振华的提议立刻被剧组采纲并加以实施。还别说,不久之后,武戏片场的受伤率还真下降了不少。
除了受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演员的表演了。剧组的演员大多都不是专业学习电影表演艺术的,来自武术队的演员自然不用说。那些来自京剧团的总是在不自觉间就流露出戏曲表演的痕迹。于是,两位导演及剧组的一些专业电影演员都很有耐心地教导众人如何在镜头前尽量表现得自然,并教会这些业余电影演员们如何寻找镜头感。就这样,剧组在这种不断地磨合中逐渐找到了感觉。
张振华因为有本职工作在身自然不能每每亲临片场,不过好在片子拍完都是要拿回北京洗印的,张振华也可以趁机经常来往于电影厂的幕后制作车间,为剪辑工作提些建议。
就在电影拍摄期间,张盛的蔬菜大棚项目也进展得非常顺利。头一批新鲜蔬菜在元旦前已经采摘完毕。根据之前中央和市委的指示,这一批蔬菜首先供应给市里的几个中小学校。中央已经下令,让全国的蔬菜生产基地来北京学习大棚蔬菜的技术。随着这种大棚技术的逐渐展开,相信不久之后,普通百姓也会在冬天尝到新鲜蔬菜。张盛及其领导的小组也因为蔬菜大棚的成功,被上级领导通报表扬,并荣立集体三等功。
电影的前期拍摄工作一共持续了三个月,之后转入幕后制作过程,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一节就是配音工作。相信很多爱看八、九十年代武侠片的人肯定不会忘记其中最重要的一节就是武打配音,而这种为武打场面配音的方法也传到了日本和亚洲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如印度和巴勒斯坦。直到进入二十一世纪,这种配音才返朴归真,在大银幕上消失。而现在,这种配音还没有出现,即使是在武侠片依然存在的香港也是如此。如此一来《岳家小将》就要开这种武打片配音之先河了。
为了让配音尽量的真实可信并且与画面有机地结合,张振华和两位导演与音效组的工作人员想了各种方法,不停地试验。半个月之后,终于让他们摸索出了成果,并配音成功。
在经历了众多波折后,《岳家小将》终于完成了。这一天,在北影厂的小礼堂里举行了看片会,北影厂厂长汪洋和厂里的众位领导和导演亲临会场。众人心中非常忐忑,不知道这部几乎由新人拍摄的电影究竟会是什么样。
影片开始后不久,就是岳家五位公子为了早日赴战场杀敌而练习武艺的场景。尽管早有心里准备,但习武的场面一出来,众人还是吃了一惊。一方面为几个人的大胆和敢想敢干,另一方面,也是为习武场面的那种真实美感而惊叹。随着影片的进行,大家都被故事情节和精彩的武打场面所吸引,汪厂长不住地点头,心里已经对这部电影的前景充满了希望。
五一节前两天,毛主席的机要秘书叶子龙来到主席面前,“主席,张振华同志寄来了几张电影票,说是请您五一节去看电影。”
“哦?”毛主席放下手中的书,“他的电影拍完了?可惜呀,恩来他们去瑞士开会了。赶不上这场好戏开幕呀。对了,票上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有没有什么冲突的地方啊?”
叶子龙看了看,“时间是五一节中午后的第一场,可是这个时间您要接待全国劳动模范代表。”
“是吗?”毛主席微微叹了口气,“那倒是要辜负这个小鬼的一番好意了。这样吧,你们中间谁有空去就看一下。然后回来告诉我,再帮我另约时间吧。”
五一节,《岳家小将》首先在首都电影院等几个电影院试映,这个时代的国内还没有什么首映式典礼之类的东西,所有的电影都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安排放映。所以,剧组方面自然也就不用为这个而发愁。不过这也只限于国内,张振华这部电影可是要在海外播映的,为此,他已经提前向剧组打好招呼,剧组方面回复“会考虑的。”
吃完午饭,张振华一家就坐公共汽车来到位于西单的首都电影院。此时,外面早已经排满了等待入场的人。张盛看了看四周,低声问道:“儿子,这部电影真那么好吗?”
张振华道:“爸,您不要总拿怀疑的眼光看您的儿子。这么多年了,我写的东西哪一部差了?”
在张振华的印象里,八十年代初,继《少林寺》之后,许多的内地电影厂都参与拍摄了武打片。这种电影基本上可以叫做“武术表演片”,片中的主要演员都是有着扎实武术功底的专业武术运动员或戏曲演员,他们在镜头前硬桥硬马地表演武术套路及对打。这种电影在处理武戏方面,对镜头变换的要求不高,以长镜头为主,中间很少有剪接,所以给人以一种真实的美感。
除了选演员外,上级还帮助剧组联系到一支骑兵部队协助拍摄。至于其它的如选景、服装道具方面都不成问题。于是,在紧张准备了三个月后,《岳家小将》终于开机了。
尽管事先早有准备,但武戏的拍摄一直很不理想。很多演员长时间不能进入状态,特别是对打的戏,失手受伤的情况频频出现,导致拍摄进程一再ng。要知道这个时代的电影胶片还是很贵重的东西,以至于后来演员都不敢放开手脚表演,生怕为国家浪费资源。
为此,剧组和几位主要成员开了个碰头会,决定分成文、武两个组。在拍摄文戏的时候,武戏组除了研究招术之外,还让各位演员练习如何控制出招时的力道。张振华在会上出了个招,让演员平常练习打盛满水的茶杯。要练到既能打到茶杯,还不能让茶杯里的水溅出来。说起来,这招还是上辈子他从电视上看采访武打片摄制组时,人家提到的。
张振华的提议立刻被剧组采纲并加以实施。还别说,不久之后,武戏片场的受伤率还真下降了不少。
除了受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演员的表演了。剧组的演员大多都不是专业学习电影表演艺术的,来自武术队的演员自然不用说。那些来自京剧团的总是在不自觉间就流露出戏曲表演的痕迹。于是,两位导演及剧组的一些专业电影演员都很有耐心地教导众人如何在镜头前尽量表现得自然,并教会这些业余电影演员们如何寻找镜头感。就这样,剧组在这种不断地磨合中逐渐找到了感觉。
张振华因为有本职工作在身自然不能每每亲临片场,不过好在片子拍完都是要拿回北京洗印的,张振华也可以趁机经常来往于电影厂的幕后制作车间,为剪辑工作提些建议。
就在电影拍摄期间,张盛的蔬菜大棚项目也进展得非常顺利。头一批新鲜蔬菜在元旦前已经采摘完毕。根据之前中央和市委的指示,这一批蔬菜首先供应给市里的几个中小学校。中央已经下令,让全国的蔬菜生产基地来北京学习大棚蔬菜的技术。随着这种大棚技术的逐渐展开,相信不久之后,普通百姓也会在冬天尝到新鲜蔬菜。张盛及其领导的小组也因为蔬菜大棚的成功,被上级领导通报表扬,并荣立集体三等功。
电影的前期拍摄工作一共持续了三个月,之后转入幕后制作过程,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一节就是配音工作。相信很多爱看八、九十年代武侠片的人肯定不会忘记其中最重要的一节就是武打配音,而这种为武打场面配音的方法也传到了日本和亚洲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如印度和巴勒斯坦。直到进入二十一世纪,这种配音才返朴归真,在大银幕上消失。而现在,这种配音还没有出现,即使是在武侠片依然存在的香港也是如此。如此一来《岳家小将》就要开这种武打片配音之先河了。
为了让配音尽量的真实可信并且与画面有机地结合,张振华和两位导演与音效组的工作人员想了各种方法,不停地试验。半个月之后,终于让他们摸索出了成果,并配音成功。
在经历了众多波折后,《岳家小将》终于完成了。这一天,在北影厂的小礼堂里举行了看片会,北影厂厂长汪洋和厂里的众位领导和导演亲临会场。众人心中非常忐忑,不知道这部几乎由新人拍摄的电影究竟会是什么样。
影片开始后不久,就是岳家五位公子为了早日赴战场杀敌而练习武艺的场景。尽管早有心里准备,但习武的场面一出来,众人还是吃了一惊。一方面为几个人的大胆和敢想敢干,另一方面,也是为习武场面的那种真实美感而惊叹。随着影片的进行,大家都被故事情节和精彩的武打场面所吸引,汪厂长不住地点头,心里已经对这部电影的前景充满了希望。
五一节前两天,毛主席的机要秘书叶子龙来到主席面前,“主席,张振华同志寄来了几张电影票,说是请您五一节去看电影。”
“哦?”毛主席放下手中的书,“他的电影拍完了?可惜呀,恩来他们去瑞士开会了。赶不上这场好戏开幕呀。对了,票上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有没有什么冲突的地方啊?”
叶子龙看了看,“时间是五一节中午后的第一场,可是这个时间您要接待全国劳动模范代表。”
“是吗?”毛主席微微叹了口气,“那倒是要辜负这个小鬼的一番好意了。这样吧,你们中间谁有空去就看一下。然后回来告诉我,再帮我另约时间吧。”
五一节,《岳家小将》首先在首都电影院等几个电影院试映,这个时代的国内还没有什么首映式典礼之类的东西,所有的电影都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安排放映。所以,剧组方面自然也就不用为这个而发愁。不过这也只限于国内,张振华这部电影可是要在海外播映的,为此,他已经提前向剧组打好招呼,剧组方面回复“会考虑的。”
吃完午饭,张振华一家就坐公共汽车来到位于西单的首都电影院。此时,外面早已经排满了等待入场的人。张盛看了看四周,低声问道:“儿子,这部电影真那么好吗?”
张振华道:“爸,您不要总拿怀疑的眼光看您的儿子。这么多年了,我写的东西哪一部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