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三日,灯草绿肥时。

    岐王的大婚就在这草长莺飞之时。

    一百八十八抬的嫁妆箱子从长寿坊薛家抬出来,浩荡一路去到永平坊岐王府。

    薛氏在宫中接受了册封之后,由岐王带着一路经过朱雀大街进入永平坊。

    “快!殿下和王妃娘娘的仪仗马上就要到了,各个门上的护卫侍女小厮们都注意了!”张松抓紧时间检查各处。

    岐王府的二十六名护卫中,有二十名去了宫外迎接仪仗,并一路护送。

    坊门口则安排了剩下的五名护卫并一个小厮,凑足了六个排排站着,颇有气势。胡典军则一个人站在正门右侧下首,只等仪仗过来。

    岐王府的侍女们在坊门口沿街散喜钱和喜饼,接到的百姓们个个喜笑颜开,处处洋溢着喜气。

    而坊门外还落着一顶挂着桃红色绸带的喜轿,媒婆侍女都候在一旁,寂静无声。

    轿子里坐的,正是要被一起抬进岐王府的吴氏。

    吴氏一早在自家府中与父母一起跪着接了册封为岐王侧妃的旨意,之后便被一顶轿子送到了永平坊门外,等薛氏的嫁妆箱子与轿子、仪仗全部进府之后吴氏的轿子才能进府。

    吴氏的嫁妆只有六十八抬,她的母亲原本想再多添些,但吴氏执意不肯,只说若再多了便有争抢风头之嫌,吴夫人方才作罢。

    吴氏又怕嫁妆队伍停在永平坊门口会冲了薛氏的仪仗,便叫小厮将嫁妆全部暂放在隔壁坊,待薛氏进门之后再抬进府里。

    如此谨小慎微,传到了孟淑妃耳朵里,就是格外地知礼数守分寸。反倒是嫁妆尤其多的薛氏在孟淑妃看来颇有些张扬,反而落了下乘。

    苏英却在一旁劝道:“娘娘,若是咱们殿下还只是个皇子,那王妃娘娘倒算是略微张扬。但眼下咱们殿下已被圣人封了岐王,食邑一万户,实封三千户。虽比之郑王略差些,但殿下如今可是正儿八经的亲王,王妃娘娘此举倒显得大气些了。”

    孟淑妃听了十分熨帖。

    而琼芳阁内,朝华正坐在窗下绣花。

    “今年的海棠开得略早些,现下虽还只是些花骨朵儿,但这一树一树的朵儿瞧着格外喜人。”

    她穿着家常的衣裳,手里拿着针线,给手上那件孔雀蓝的缭绫披风绣上些竹节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