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治武功,乃帝王的荣耀象征,但愿殿下理解,文优于武,需倾力于朝政,切勿频启烽火!”

    即便感受到周遭凝重的氛围,方孝儒依然没有停歇的意思。

    “今日进谏,臣也得知殿下追求国泰民安的愿景,欲实现此愿,务必重视文治,启用贤良,引导天下步入正道。战事虽可维系和平,但殿下须知何者更为重要!”

    “如今,妖灵之地的胜利,殿下的英名已镌刻史册,但臣以为,战争风险过高,居庙堂之高同样可名垂千古,沙场无情,一步不慎便万劫不复。”

    “史册记载,诸多贤帝先稳固朝纲,再图战事。如今殿下基业未固,万里远征,实令臣心忧不已!”

    “日前闻殿下捷报,臣心方安。殿下推行的驿站改革已惠及大明万民,但臣仍祈盼殿下,能更稳重,持续为大明立下不朽功勋!”

    一番话掷地有声,殿内文臣屏息凝神,他们对今日方孝儒的直言并不知情,但心中亦有此忧虑。

    见识过皇孙殿下的威严,此等直面冲突的言辞必定会触怒对方,因此文官们已做好随时下跪以求宽恕的准备。

    王座上,朱高炽面容沉郁,思绪却纷飞。一方面是对文官干涉的厌烦,另一方面是对他们坚守原则和忠于职责的理解。

    作为朝臣,本应为帝王出谋献策,有不当之处敢于指出,而且从他们的言谈中,已将他视作至高无上的天子。

    仅此一点,朱高炽内心的不快与怒意便淡化不少。

    文臣的观念源自他们研读的圣贤经典,双方存在认知差异不足为奇,这不能怪罪于他们。“呼——”

    朱高炽长舒一口气,脸上的阴霾消散。

    “孤懂得你们的忧虑,明白你们对战火的抗拒,但希望你们了解,孤所做的每个抉择,皆为大明的最佳利益着想!”

    实则,仅在几息之间,他仍打算与这群学士深入探讨,然而思维一转,他们的观念犹如平行线,无法交汇,终归只能在彼此的陌生中落幕。

    在方孝儒与同僚们的眼中,自幼研习的孔孟之理仿佛是世界的基石,但他们未曾察觉,世界并非僵化不变,而是充满奇异变幻。许多教诲在现实的疆界之外可能失去意义。

    洞悉此理后,他彻底放弃了与学士们的争论。待到大明的荣光席卷全球,他们自会领悟其中深意。

    “战火或许确使百姓负重,然而如今商业税赋充实了国库,军费早已不成问题。何况此次夺取的矿藏,其价值已远超军费开支!”

    朱高炽徐徐自王座起身,阳光适时倾泻,将他笼罩在金色辉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