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程理离去,朱高炽思绪翻涌。武昌知府之事揭示了许多问题,让他忧虑不已。

    奏折所述,武昌知府的财富积累非一日之功,这意味着事情早已持续许久,此刻才上报,实有疑点。

    朱高炽怀疑,武昌知府是否已贿赂上级官员,助其掩盖事实。

    他对祖父全权委托大理寺调查贪腐一事也存疑虑,如此重大案件,长期交由官署办理,大理寺的官员难免会迎合上意,依照皇帝的心意行事,而非公正裁决。

    有时,为了迎合皇帝,过度执行命令可能导致无辜受累,甚至滋生暴行。然而,大明的法律体系仍基于大元,尚未臻于完善,并非所有事务都能依法做出公正判断。

    朱高炽思及此,心情颇为沉重。引领大明走向繁荣之路,显然障碍重重。他深知国家初定,无法承受巨变,必须竭力遏制官僚机制的惯性,才能推动大明的根本变革。

    "孙儿,你的处置周全,很好。"朱元璋放下茶杯,对朱高炽越发欣赏。

    "这些都是跟皇爷爷您学的。"

    "行了,你今天的表现可圈可点。皇爷爷要去批阅奏章,你自己在这玩一会儿。"

    朱元璋起身,步入御书房。经过两天处理奏章,朱高炽发现,多数呈上的奏折只是琐碎小事,却耗费了皇帝大量时间。丞相制度废除后,决策重担全落在皇帝肩上,使得皇帝日程繁重。

    若非朱高炽帮忙分担,朱元璋恐怕每晚都要批阅奏章至深夜。在御书房中,文臣仅负责记录和提建议,无法触及奏折内容,治理国家的重任完全压在皇帝一人身上。望着皇爷爷略显疲惫的身影,朱高炽心中泛起一阵怜惜。既然皇爷爷今日没让他陪侍,必定有更重要的事务要处理。

    向身旁的太监交代几句,朱高炽返回了自己的居所。如今身为皇储,周围人仍称他为燕王世子,东宫则被吕氏母子占据,至少要等到三个月守丧期满才能腾出。

    原燕王府的家具仆人仪式后已迁至宫中,相较于皇爷爷的后花园,朱高炽更喜欢待在自己熟悉的地方,这里承载着他成长的记忆,倍感亲切。

    出宫门,一辆软轿早已等候,几名侍卫簇拥下启程。皇宫广阔,朱高炽初来乍到时曾迷失方向,若非巧遇刘三吾,或许直至天黑也无法找到出路。因此,在宫中行走,他依然依赖轿子代步。

    这段时间,燕王的密探们也没闲着,他们中有些人神通广大,能在皇宫内自由出入,因而也察觉到了一些可疑的迹象。

    那天朱允炆设宴,确实存在疑点,只是当时情势紧迫,未能及时验证菜肴,但密探们还是找到了一些线索。

    朱高炽入住皇宫后不久,他们正打算向主子汇报进展,不料在深夜中发现了一抹黑影在宫檐上悄然移动。

    以朱允炆的品性和胆识,绝不会在食物中下毒,那么背后必定有人指使。

    得知密探的情报,朱高炽并未直接调查吕氏母子。神秘人的计划落空,必定不会善罢甘休,吕氏母子尚未被逐出皇宫,说明他们仍有利用价值,因此这个神秘人定会再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