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皇帝首肯,由张周和杨廷和作为顺天府乡试主考,等于说在此事上做了一定的妥协。

    在朱祐樘最初的设想中,能配合张周的,一定是将来能跟张周在处理朝务上通力合作的人,最佳选择是王鏊,但考虑到杨廷和已经有近两年半时间不在朝,也不能说他跟哪边站得比较近,也就同意了这件事。

    为了让张周知道培植党羽的重要性,在事情谈定之后,朱祐樘还单独将张周召进皇宫,面授机宜一番。

    “秉宽,题目由你来出,你不必有所忌讳,名义上是两位主考,但其实你可以做主的。”

    “阅卷的时候,选择你认为中肯的文章,从文章中看出他们治国的韬略,你之前在没跟一些人接触的情况下,就能推选出那么多能臣,朕相信这次有文章作为参考,你还能挑选出不少的治国良材。”

    “内帘差事比较辛苦一些,你或多有不习惯,可以带人进去照顾起居,只要不随便出内帘之地便可,除了出题时需要你亲力亲为,别的时候包括阅卷时,也可以由他人先行代劳,你只负责看一些选出来的文章便可。”

    “至于杨侍讲那边,朕会让人去告知他一声,他也是翰林院中的老人,相信他也懂规矩。”

    朱祐樘对张周的照顾不可谓不体贴。

    怕张周不适应这种封闭主持考试的环境,特地允许张周带人进内帘,只是不让这些人跟外界接触,等于说张周带家眷进去都是可以的。

    张周道:“陛下,臣也是考生出身,这些其实都是可以适应的。只怕辜负了陛下的厚望。”

    “秉宽啊,不用妄自菲薄,朕还不知道你的能力吗?就算你选出来的,没一个好的,那也无妨。或许本事不强的人,更仰仗于你,朕有你协助朝政便够了,他们只要能听令于你,把事情办好便可。朕不需要他们有多大的本事。”

    朱祐樘倒是很洒脱。

    为国家选才,就算你选一群窝囊废出来,朕也不怪。

    朕要的就是他们是你的同党,能听你的号令办事,这样朕就心满意足了。

    这话,让旁边的萧敬、陈宽等人,听了心里很不是个滋味。

    这哪里是信任,简直是盲从。

    当皇帝的就差把江山拱手相让了,除此之外,真就没见过这种君臣情义。

    ……

    ……

    李璋负责送张周出宫,且李璋还要去迎一下马上要回城的杨廷和,由李璋去跟杨廷和进行一番“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