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六。
这天是张周以翰林修撰第一天上工的日子,张周作为一个普通翰林,却被允许在午门朝议时旁听,当然当天朝议的内容跟他没什么直接关系,皇帝让他来似乎是“别有目的”。
而也就在当天,朝议上一场有关谁来接替程敏政为翰林学士的廷推也在进行中。
文官派系推荐上来的是两人。
一个是翰林侍读梁储,一个是翰林侍讲杨廷和,文官刻意跳开了如今已为侍读学士或侍讲学士的李杰、焦芳和王鏊,似乎就是想在翰林院体系中推出新势力,在这点上显然与皇帝的意见又不相同。
皇帝自己的意思,一直隐着没说,但还是由徐琼推荐上与正统翰林体系不同的第三人选。
“陛下,臣认为应当以南京翰林侍讲学士张元祯调为翰林学士,此人以至孝而著称,掌南翰林院事多年,颇有经验。”
徐琼作为礼部尚书,却并不容于刘健等势力,他的人选更多是考虑到以势力来跟朝廷文官最强大的体系做抗争。
至于张元祯……
听朝的张周很清楚此人的能力,说起来就是那种……强也不强弱也不弱,但常年远离京师官场,一直都在南京处于半赋闲状态的一个闲人,而历史上可能是皇帝对于程敏政之死耿耿于怀,翰林学士的职位一直空了一年多,一直到弘治十三年四月,由南京翰林侍讲学士张元祯充为翰林学士,并在当年十月,增加了一名翰林学士,也就是时为翰林侍读的梁储。
至于杨廷和……
不好意思,杨廷和从弘治十二年四月母亲去世守制开始,一直到弘治十四年二十七个月服阕后才回朝办事。
别看杨廷和在正德到嘉靖转折时期牛逼轰轰的,但问题是如今翰林院的论资排辈,杨廷和与梁储论资排辈可不是最靠前的,上面还有焦芳、王鏊和李杰三人,在历史上弘治年间也未再增加入阁人选。
一直到正德元年十月,焦芳作为时为八虎之首刘瑾的盟友,在内阁三巨头之外成为第四人,随后在当年十二月,王鏊入阁。
至于杨廷和入阁已是正德二年十月的事。
现在光是探讨一个谁来接替程敏政为翰林学士,朝堂上火药味就非常重,张周感觉这比把自己推上去当侍讲受到的阻力还大,就因为这个翰林学士动了朝中传统文官势力的基本盘。
廷推上,有关谁来当翰林学士争得不可开交,各陈述这几个备选者的优劣,而张周则在想:“老程啊老程,你说你是多倒霉?要不是因为你身居在这个职位上,或许就算伱天天在家受贿数钱玩,也没人稀罕理你,可惜你没什么政治觉悟啊。”
……
……
廷推半天,没个结果。
这天是张周以翰林修撰第一天上工的日子,张周作为一个普通翰林,却被允许在午门朝议时旁听,当然当天朝议的内容跟他没什么直接关系,皇帝让他来似乎是“别有目的”。
而也就在当天,朝议上一场有关谁来接替程敏政为翰林学士的廷推也在进行中。
文官派系推荐上来的是两人。
一个是翰林侍读梁储,一个是翰林侍讲杨廷和,文官刻意跳开了如今已为侍读学士或侍讲学士的李杰、焦芳和王鏊,似乎就是想在翰林院体系中推出新势力,在这点上显然与皇帝的意见又不相同。
皇帝自己的意思,一直隐着没说,但还是由徐琼推荐上与正统翰林体系不同的第三人选。
“陛下,臣认为应当以南京翰林侍讲学士张元祯调为翰林学士,此人以至孝而著称,掌南翰林院事多年,颇有经验。”
徐琼作为礼部尚书,却并不容于刘健等势力,他的人选更多是考虑到以势力来跟朝廷文官最强大的体系做抗争。
至于张元祯……
听朝的张周很清楚此人的能力,说起来就是那种……强也不强弱也不弱,但常年远离京师官场,一直都在南京处于半赋闲状态的一个闲人,而历史上可能是皇帝对于程敏政之死耿耿于怀,翰林学士的职位一直空了一年多,一直到弘治十三年四月,由南京翰林侍讲学士张元祯充为翰林学士,并在当年十月,增加了一名翰林学士,也就是时为翰林侍读的梁储。
至于杨廷和……
不好意思,杨廷和从弘治十二年四月母亲去世守制开始,一直到弘治十四年二十七个月服阕后才回朝办事。
别看杨廷和在正德到嘉靖转折时期牛逼轰轰的,但问题是如今翰林院的论资排辈,杨廷和与梁储论资排辈可不是最靠前的,上面还有焦芳、王鏊和李杰三人,在历史上弘治年间也未再增加入阁人选。
一直到正德元年十月,焦芳作为时为八虎之首刘瑾的盟友,在内阁三巨头之外成为第四人,随后在当年十二月,王鏊入阁。
至于杨廷和入阁已是正德二年十月的事。
现在光是探讨一个谁来接替程敏政为翰林学士,朝堂上火药味就非常重,张周感觉这比把自己推上去当侍讲受到的阻力还大,就因为这个翰林学士动了朝中传统文官势力的基本盘。
廷推上,有关谁来当翰林学士争得不可开交,各陈述这几个备选者的优劣,而张周则在想:“老程啊老程,你说你是多倒霉?要不是因为你身居在这个职位上,或许就算伱天天在家受贿数钱玩,也没人稀罕理你,可惜你没什么政治觉悟啊。”
……
……
廷推半天,没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