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就是床,也不能称之为床,两条木板凳上面搭了几片木板,木板上又铺了几张纸箱子,再加个被褥而已。

    其实也不只是贫困的原因,主要还是没人在意吧?起初冷燕秋跟爷爷奶奶住一铺土炕,后来自己琢磨着要来西屋住,对付着就习惯了。

    冷燕秋把背上的双肩包卸下,就听见正屋那边奶奶的声音:“是秋儿回来了?今儿可早。”

    “嗯。”冷燕秋有点不习惯,站到西屋门口答应一声。

    说实话,过了三百年修真生活,对亲情这东西,没办法不淡漠。

    冷奶奶还是记忆中的样子,六十岁左右,瘦,有些含胸弯背,花白稀疏的头发一拃长,在耳后随意用两枚黑卡针别住,灰扑扑的衣服,中式盘扣到下巴,布料已经被洗的菲薄。

    正房的门口有斜照的阳光,冷奶奶就站在阳光里,有细微的灰尘在光影里飞舞。

    “饿了吧?秋儿你先吃,奶烙了饼,这会儿正酥脆。”

    确实,烟囱还升腾着炊烟。

    老两口不嫌热,夏天也照常在自己屋里的地锅上做饭,只是堵住了土炕的烟道。

    “好。”冷燕秋跟老人进屋,虽是正房,光照也不强,正对门口的一套老式桌椅黑沉沉的,贴墙放着一条长几,长几上摆着两个老旧大相框,里面黑乎乎的,冷燕秋知道每一张照片的样子。

    黄津津的墙上贴着黄津津的一副中堂画,应该是集市上买来的,乡村艺人写的字,变形成画的花鸟虫鱼,已经模糊不清。

    老两口的屋里摆设就三大块儿,桌椅中堂、地锅、土炕。其余衣服被褥之类的全摞在土炕一侧,吃饭用的碗筷盘子油盐酱醋就摆在地锅与土炕连接处,矮木墩高马扎散落在边边角角。

    地锅与土炕的连接处上方是一扇大窗户,对应后墙上一扇小窗,此刻全敞开着,屋里着着柴火也不怎么热。

    奶奶做的烙饼盛放在小竹筐里,用一块白色棉布盖住,热气氤氲,慢慢儿就会变得绵软,适合老年人的牙口。

    “你吃这个。”冷奶奶特意加油加料做的两张饼被递到面前,配上一碟子新蒸的茄子,撒盐拌蒜,再盛一碗小米粥就算齐活儿。

    很适合老年人的牙口。

    冷燕秋安静的吃喝,这已经是习惯了,冷奶奶要等爷爷回家一起吃晚饭,孙女年龄小不禁饿,什么时候到家就什么时候开吃。

    冷奶奶会在一旁碎碎念,也不需要孙女应和。

    “你爸打电话回来,说你快有个弟弟了,咱老冷家可算有了后,你爷爷喜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