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比起她的烘焙手艺,她的厨艺更胜一筹,果然心灵手巧的人是没有短板的,老天爷赏饭吃。

    四娘厌倦了在大城市打拼的日子,前些年比司徒更早些时候她就来到了这个避世的小镇开启了事业和生活的第二春,经营起了一个小小的客栈。

    说来也奇怪,客栈并不是普通的楼房。

    黄四娘在小镇边上的一块空地上,看中了里面的一栋老房子。那是一栋小两层楼高的老建筑,看楼龄的结构和损耗程度,至少也有小30年历史。

    这是黄四娘第一次见到顶楼盖着瓦片的楼房,通常有二楼的楼房上面都会浇灌上平层的楼板。

    客栈的住店租客大多数都是长租房,少则几个月,多则也会有租上一整年的,不为别的,就单纯冲着四娘的手艺,和这美好的环境,就这么一直住着也特别值。

    总有一个大厨级别的店家,以及一个大师级别的烘焙能手作为同居伙伴,这是得修多少缘才能修来的口福。

    小镇古朴幽雅,客栈地理位置偏幽僻静,到这里来会完全迷失自我,丢掉了那个在人群中浮躁的自己。

    有的人来小院儿是为了避世,也有的人来小院是为了工作,住在二楼小阳台房的那个似乎就是一个网文作家。

    客栈的每一个角落都是四娘自己亲手打造出来的,除了精心设计,成本甚微,对比经济而言,用心经营更难能可贵。

    门口是一扇双开的特别古朴的大木门,老到每次开门都会吱吱呀呀,关门还会依依哟哟,那两块木板像是从来没有机会重合起来,就这么互相加油打气喊口号。

    最令人惊叹的还要属门下那个踏得溜光水滑的门槛,那是古时候惯用的土胚脱成的门槛石。

    经年累月的踩踏之下,它已然从层高50厘米骤降至20厘米,而且中间低两边高,活像一个山坳坳。

    进门后是一个窄长的中庭,露天的天井四娘改造成了一个拥有源泉活水的小花园。

    虽说是小花园,但却没有一株鲜花,全是充满了诗意的绿植葳蕤。

    最喜人的是那一大簇水芋堪比人高,在中庭微弱的阳光照耀下显得鲜翠欲滴,底下是许多常见的蕨类植物。

    其中攀爬在一大垛立起来的瓦片上的,是旁边的一大盘铜钱草,长势十分茂盛。

    一旁铺满的鹅卵石全是四娘在外面收集回来的,中间是一口半人高的大水缸,上面铺满了一层水植,漂浮着几片睡莲的叶子。

    往水缸里不断地潺潺流水的是一个立在缸口旁边的盆景,四娘从屋外拾回的一口小破缸。

    打开半侧的缸壁之后,做成了一个微观的景观池,用碎瓦片和石头造出了一个小园林景,上面载满了一层绿油油的短绒苔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