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远等人到的早,找了间小饭馆,弄了张不干不净的桌子,就能摆开茶杯,边喝茶吹空调,边等着前方的调度。

      从他的位置看过去,几百米外,徐泰宁的白衬衫分外显眼。

      而路两边的车辆,也从来没见少过。

      大部分来增援的车辆和警员,最多等待几十分钟的时间,就会得到分派的任务,拿着地图,或者就地寻找向导,前往目的地。

      但因为来的车辆、警员以及地方人员越来越多,道路还是不可避免的拥堵了起来。

      后来的人,靠路边停车,就没有桌子坐了,干脆在道路的两边席地而坐,或者就找个皮卡车的车斗之类的地方,一边刷手机一边聊天。

      紫峰镇的商家们,很快展现出了不逊于一线大城市的商业敏感度。

      大家从店里扛出桌椅板凳,木凳,木条,任何看起来能坐的东西,并搭售自己的商品。

      一路行来的警员们也都饿了,就地捧着泡面,面包或者辣条,填着肚子,直到各个饭馆的厨师和老板们兴奋起来。

      与此同时,来自矿务局和地质队的支援,也涌了过来。

      紫峰山虽然是座大山,但这里跟吴珑山不同,是纯粹的熟地。

      无论是地质队,还是煤矿人,都有几十年用脚丈量周遭的经验。常年在此生活的农户,工人等等,对紫峰山的了解也是极多的。

      这还是煤矿衰落的现在。要是放到煤矿最红火的80年代和90年代,紫峰镇方圆百里,就没有人迹罕至的地方。

      几万人生活和工作在这里,日日夜夜穿行在山顶和山脚下,周内在此生产,周末在此休闲。

      最难攀爬的高山地带,恰恰是两座大煤矿和一座小煤矿的所在地。

      半山的部分,则是煤矿最热闹的区间。这里是洗矿厂,堆煤场的所在。来自于附近多个省份的运输车辆,汇集于此,白天晚上不停点的拉货。

      到了晚上,等煤的大货车亮起的车灯,像是一条光龙似的,盘在秃秃的山间,将紫峰山的主峰,照的像是做了丁丁入珠术一样。

      甚至到大年三十,都不会停。

      这里的煤,会给予无数人以温暖。

      山下南麓的紫峰镇,也就是众人所处的地方,是煤机厂、机械厂、修理厂、运输大队、农机厂、化肥厂等等工业小厂,以及矿务局、医院、学校和政府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