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回《苦闷的曹操》

    直到这时,几个谋士才回过神来。

    贾诩小心地说道:“我们难,刘嘉更难!”

    “哦——”还在烤火的将军夏侯惇也最后明白了,长长地吐了一个字。

    曹操自豪地看着夏侯惇点了点头,然后转过头对几位谋士道:“各位先猜猜这刘嘉小儿信里写了些什么?”

    几个人沉思起来,而几个武将明知道自己想不到就没有去费这个脑筋:我又不是刘嘉肚里的蛔虫,我怎么知道他写的是什么?

    曹操再一次注视着杨修,笑着道:“德祖先说说看?”

    杨修一愣,看了看不经意地扫了身边贾诩、程昱、荀彧、荀攸等名震天下的谋士一眼,字斟句酌地说道:“经刚才魏王的提示,修认为刘嘉之所以写这封信来,主要是与这场大雪有关。他手下的南方士兵在如此严寒的北方想必寸步难行。连我们的士兵每天都有人冻死,那他们死伤的更多。况且最寒冷的时候还没有来,只要过一个多月,过了年,那严寒更是严重。时间越久,灾难更重,他们的损失也越大,在如此士气下,加上我们尽可能地避战,不与他们战斗。这样一来,他们等不起,又打不了我们,所以着急了。至于攻破隃糜城的封锁,攻破我们前后两座营寨,打通与马超的联系之路更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他们就写信来了。”

    曹操笑道:“怎么又是孤王的提示?哈哈,对了。德祖刚才只是说了刘嘉写信地原因而没有说他刘嘉在信里写了什么,或者他准备怎么办?”

    杨修见曹操笑呵呵的,似乎受到了鼓舞,语气也大了起来,侃侃而谈道:“刘嘉写这信的目的无非有二个,一是邀战,想与我们奋力一战。胜则接出马超,退回南方休整。败。则撤退回南方休整,但对马超的二万部分做到了仁至义尽,自己心安别人也无话可说。写信的第二个可能是罢战言和,用俘虏、土地做交换,换出马超他们。此外,修想不出他刘嘉还有什么要写的。”

    几个人都点了点头,只有荀彧还若有所思地样子。好象信里还有更多的意思。曹操看着荀彧问道:“文若是不是有不同地想法?”

    荀彧说道:“如果这信这么简单,也用不着写信。或者说现在还不到时候。”

    曹操脸上的笑容慢慢凝固了,神色也庄重起来,问道:“文若为何说出此言?”

    荀彧道:“如果信里仅仅仅仅是这二方面的意思,那么他们写信就明显地是在认输。在目前情况下一封这么内容的信只有鼓舞我们的士气,暴露他们的弱点而已。邀战、罢战求和都说明他们坚持不下去了,需要早点结束战争。也反过来提醒我们,只要我们坚守不出。我们就能永远把握战争的主动权。如果我们把这封信公布出来,所有地人都会知道刘嘉到了危险的边缘,而我们稳坐钓鱼台。这不损害他们自己吗?所以这封信不会这么简单。当然之所以写这封信,彧也觉得是因为这场大雪。”

    程昱道:“昱倒觉得是刘嘉不得已而为之,明知将自己的弱点显示给世人也只得这么做。”

    司马懿则认同荀彧的话,他说道:“懿认为文若说的有道理!如果真的维持不下去了。蜀兵完全可以弃马超二万大军而不顾,悄然撤退。这么来封信只有坏处而无任何好处。”

    程昱反驳道:“如果这么悄然撤退,弃二万骑兵于不顾,他刘嘉还有何面目面对关中父老,面对成都百姓,如何掩天下人之口?他绝对不可能这么撤退,至少昱是做不出来!”

    司马懿哼了一下,道:“为将者最重要的是当机立断,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谓之愚。二十多万大军与二万人马谁轻谁重?况且就算损失这二十万人马也未必救得了马超等人?只要把实际情况一说,有什么不能面对的?本来马超就是因为犯兵法而孤军深入地。马超他错在先。刘嘉损兵折将来救已经仁至义尽了。世上统兵打仗的谁又能保证百战百胜,更何况这次刘嘉从成都出来到现在回师成都。可谓大获全胜,别人只会说他凯旋归来,不会说他失败而逃……”

    说到这里,司马懿才发现自己只顾反驳程昱而把话说过了头:刘嘉大获全胜自然是曹操大败而归,就算把马超二万部队收入囊中也掩盖不了失败的事实:张郃十一万人马尽失,主将张郃被俘,满宠被斩,西凉一州之地尽归刘嘉,现在雍州十去其六,即使刘嘉现在退兵也威胁长安、虎视中原。

    曹操见司马懿满脸的尴尬,宽和地说道:“仲达不必顾及老夫的面子,情况本来如此。老夫之所以这么费心包围马超的二万部队也是想最后赚回一点颜面而已,这大家都知道。当然,马超不除,他所率领地几万骑兵就象一把悬在老夫头上的刀,使老夫寝食难安,无论是为社稷还是为老夫自己,都应该消灭马超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