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了一家人每年节衣缩食把这4两银子给省出来。

    “谢谢娘。”沈持说道:“不过,书院要等着七月份才收新生呢,还有3个月的时间,以后我帮你干农活儿吧。”

    朱氏听到这话又犹豫了:“可是过几天就要带着阿大他们去私塾了。”

    昨个儿沈山叫人从县城捎回来4条腊肉,想是要送给苏先生的。

    当朝拜师,除了一年的学费银子之外,还要在头一次见面时给先生送一条腊肉和一捆芹菜。据说孔子当年收学生是以腊肉作为束脩的,当朝还保留这一习俗,芹菜则寓意学生勤奋念书之意,是仪式感,也图个好兆头。

    私塾不拘泥时节,只要有学生,什么时候往里面送都行。

    人家比沈持早开蒙三四个月呢。这么长时间,等到阿池去县城上学的时候,阿秋他们都能提笔写字了吧。

    沈煌说道:“磨刀不误砍柴工,阿池八月份再上学不迟。”

    这三个来月他还能攒攒银子呢。

    朱氏想了想,同意儿子去县城的青瓦书院念书。

    沈持深深地松口气,没想到他爹娘就这么轻易答应了他去青瓦书院念书。她娘末了交代他:“暂且不要说出去。”

    一家人商定好他去青瓦书院念书之前对此守口如瓶。

    当日吃哺食的时候,沈煌跟着沈山走到堂屋,小声说道:“阿池明日不同爹一块儿去苏家私塾上学,我们另有打算。”

    沈山愣了一愣,问他:“你打算让阿持习武?”

    沈煌没说是,也没说不是。

    谁知父子二人的谈话被大房杨氏听墙角听了去,以为二房不送沈持去念书了,当即嚷嚷道:“哟,二弟好歹是吃皇粮的人,比咱还舍不得花银子呢。”

    “这是不送阿池上学了?”她看着朱氏,心道:瞧那狐媚样子,年年要添新衣裳,都穿自己身上了,儿子身上却连上学的钱都舍不得。

    三房的张氏更要瞧二房的笑话了:“还是阿池懂事,留着银子给阿月看病呢。”

    “可不是,念书哪有治病要紧……”

    杨氏火上浇油:“阿池是个懂事的孩子,知道心疼他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