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五无语

    李定国随同投降的流民一起,被押送到了南阳。

    一进南阳地界他们便傻了眼,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水泥铺成的、仿佛一直延伸到天边的公路,在公路上飞驰的四轮马车,一个个蔬菜大棚,一个个工业区……南阳出产的工业产品、井盐、钢铁,通过这一条条四通八达的公路向周边各地输送,为南阳换回巨额的财富。李定国对工业的威力认识还是很有限,但仅凭这一条条水泥公路和公路上的车水马龙,他便知道义父败得不冤,就算是让吴起来指挥,也无法击败拥有百万百姓全力支持,而且拥有近乎无穷的物资支援的河洛新军。

    田里,农民正忙着料理自己的庄稼。秋土豆早就收获完了,冬小麦也早就种了下去,他们正翻开盖在地墒上的厚厚的干草,把长在下面的韭黄割下来,这韭黄长得黄白黄白,非常嫩,看着就流口水。而在一个个大棚里,一担担的青菜、黄瓜、茄子,一筐筐西红柿,不停的被挑出来,装上马车运往城镇,看得这些来自西北的流民目瞪口呆,他们做梦都没想到这么冷的天居然还能种出这么多蔬菜!可能是同样的场面见得太多了,看到官兵押着这么多流民经过,那些农民居然一点都不害怕,甚至拿出西红柿、黄瓜抛过来,河洛新军士兵接住,连声道谢,张嘴就啃。有个农民喊了一声小鬼,扔了两个西红柿过来,李定国接住,迟疑的咬了一口,酸酸甜甜的,真好吃。

    到了南阳,营地早就给他们准备好了,都是帐篷,还有旧房子————房子的主人都迁入市区了。被褥虽然旧,但挺干净的,一天二十四小时有热水供应,还有衣服发,每人两套,外加一件棉衣。那棉衣用亚麻作夹层,里面填入大量鸭绒和棉花,而且很长,一直遮到膝盖,穿在身上很暖和。带队的军官说:“安心在这里住下,一日三餐定时供应,吃得多好就别指望了,但至少不会让你们饿着!过几天就有人过来统计登记,十三岁以下的进学校读书,青壮去干活,老弱妇孺看家,只要肯卖力干活,总能活下去的!”

    一众流民点头如小鸡啄米。

    然后他们就领教到了南阳所谓“别指望能吃得多好”的威力。

    早餐是馒头包子,每人一杯加奶酪的茶汤。

    午餐是三菜一汤,萝卜丝土豆丝大白菜,以及海带汤或者紫菜汤。

    晚餐仍然是三菜一汤,不过那汤换成了肉汤。

    所有流民都打着饱嗝表示自己的生活水准已经向地主老财看齐了,早知道投降能有这样的待遇,还打个蛋啊!李定国觉得这帮家伙真是太没骨气了,才三菜一汤就把你们给收买了,废物……小爷就不一样了,没有五菜一汤我都不拿正眼看他们!

    几天之后,一帮官吏过来登记户口了,大家挨个上前告知官吏自己的姓名、出生年月日和老家的地址,家人的情况,官吏在表格上飞快的填写,大家留意到,他们使用的并不是毛笔,而是将一根鹅毛那段毛管削尖插在一支四寸长的竹管里,书写的时候蘸一点墨水,然后埋头疾书,字体小巧而精致,书写得飞快,真是稀奇。这又是杨梦龙发明的,他认为用毛笔写字实在太痛苦了,写篇几百字的文章或者练练书法还行,可是如果要写一篇几千字的报告,或者填几百份表格,用毛笔就很要命了。铅笔还没有弄出来,所以只好拿鹅毛笔凑数,把鹅毛毛管插进竹管里,效果同样刚刚的,比起捏着一根羽毛方便得多。刚开始的时候大家是相当抵触的,但是等试用了几次,所有官吏一致认定,这玩意儿书写确实方便,是办公的好助手,于是这种笔就在南阳普及开来了。

    一位官吏写错了一个字,他没有涂改,而且直接将那份表格扔了,重写。不允许涂改,谁敢把涂改得一塌糊涂的表格交上去,非被削不可。

    李定国好奇的看着,暗暗嘀咕着这帮南阳佬新奇的玩意儿还真不少,太会玩了。这时,一名军官走了进来,四处打量,叫:“李鸿远,李鸿远!”

    鸿远是李定国的字。他应了一声:“在!”

    军官走到他面前,打量着这个小鬼,问:“伤口还疼吗?”

    李定国心莫名的一暖,说:“不疼了。”

    军官说:“别撑着,听说你伤得不轻,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去医院,否则你的胳膊就废了……听说你今年十三岁?”

    李定国说:“是。”

    军官问:“身手如何?”李定国傲然说:“打你们四个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