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的问题顾原非常熟悉:

    您有令人烦恼、痛苦的经历或记忆?会忽然感到痛苦的经历又在发生?有令人烦恼且反复的梦境?......经常失眠、人际关系交往差、经常感到心烦意乱......

    顾原只用了半分钟就填完了所有的问卷,看得出来,他很熟练。

    周博士评估后在诊断的一栏写下了:创伤后应激障碍。

    紧接着周博士进一步问了几个问题,顾原一一答复了,周博士很明显的感觉到,他已经开始不耐烦了。

    采集咨询者的背景往往需要很多的时间,以顾原的经验来说,第一步至少需要三次以上的咨询,他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

    “我只想问一个问题。”顾原打断了周博士。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忽然出现短暂的应激反应是什么原因?”

    听得出来,这个病人非常专业,所以周博士想了一下:“要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是对一个人产生的,还是对一件事情产生的,或者......”

    “应该是对一个人。”

    “只是这个人吗,还是一类人?”

    “一个...特别的人。”

    “你会对他产生排斥吗?”

    “不排斥。”

    “嗯,你的这种情况建议做长期的观察,如果你不排斥和这个人交流,可以试着增加你们之间的接触...也许会有好的改观。”

    顾原听懂了,要想弄清楚原因,得做长期的观察。

    周博士看出对方并不想在这里待太长时间,于是将自己的名片递上去:“这是我的私人电话号码,如果你比较忙,也可以预约线上咨询。”

    顾原接过名片,揣进兜里。

    咨询结束后,顾原回家洗了个澡,拿着电脑穿过漆黑一片的客厅,坐在阳台的躺椅上登录了抑郁症社交网站的论坛。

    他输入了专家账号,登录后,消息栏里多了30多条未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