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一亮,一切照旧,该烧砖的烧砖,该造预制板的造预制板,反正就没有一个闲着的,自从建国画出了村里盖房建屋的规划图之后,富贵就没日没夜的想着盖房建屋,建国也帮衬着富贵上上下下打点,也好减轻富贵身上的担子。

    现在,让我们抽出一点空隙,来说说张少平和张少安。

    我们已经知道少平和少安在骑龙镇小学念书,少平和少安自从来到骑龙镇小学念书之后,这脑子里装的东西是越来越多了,学习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张少平和张少安因为是双胞胎,这模样长的是一模一样,不管你怎么看,都看不出有什么不同来,虽然外表如此相似,可是俩娃娃的性格却又有着天壤之别。

    张少平和张少安自从在语文教师柳青的教导下,俩娃娃的学习是飞速地发展,每次期末考试都是班级的第一二名,那金灿灿的奖状和奖品都摆放得家里到处都是,漆黑的墙壁上挂满了他们的奖状,油光发亮的木桌的抽屉里摆满了他们的奖品,妇道人家李建梅每每看到墙壁上的奖状,纵使自个儿再苦再累,也感觉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时间过的既漫长又飞快,张少平和张少安俩兄弟凭着自己优异成绩考进了县一中,这可是县最好的中学,也是很多乡里孩子最梦寐以求的中学。

    如今张少平和张少安俩兄弟考进了县一中,往后上学读书可不再像小学时那样每天往返于骑龙镇与张家村走读了,这到了县一中都是寄宿在学校里,也辛好富贵这些年多多少少存了些积蓄,也够俩娃娃进城念书用的,只不过这还是少平和少安第一次离家那么远去县城里念书,富贵这当爹的多多少少有些担心,不过好在少平这孩子聪明伶俐,有他带着少安,富贵这心里多多少少也就踏实了些。

    可是妇道人家李建梅可就不这样认为,毕竟少平和少安都是从他身上掉下来的两块心头肉,这往后到了县里可就不比在骑龙镇念书那样还可以天天瞅见,虽说眼下交通也方便,可以去客车站坐车去县城,可是家里这养猪喂鸡的活离不开她,她能为娃娃做的也就只有让他们去县城念书不落下一些生活用品。

    虽说张家村的光景是越来越好了,可是也都勤俭节约惯了,毕竟乡里人在没钱时愁,这有钱了也愁,妇道人家李建梅平日里除了对家里的开支和娃娃、丈夫、老爹的生活上没有半点含糊以外,其他凡是要花在自个儿身上的钱都是能省就省,如今少平和少安要进县城里念书了,她这当妈的多多少少也要表示些。

    李建梅将少平和少安叫拢到了自个跟前,笑着对他们说道:“少平、少安,如今你哥俩也长大了,这都快去县城念中学了,妈也不知道该给你们准备些什么合适,不过到了县里这钱用的地方肯定多,妈平日里存了些积蓄,妈就拿给你们,你哥俩到县城里可别委屈了自个,闲下来的时候就去买一套新衣,可别让城里人笑话俺们乡里人才是哩。”

    李建梅说着说着便伸手从荷包里掏出了三十一块钱递给了张少平,少平有些不忍心要李建梅的钱,毕竟他知道母亲手中的钱都是平日里从自个儿的牙缝里挤出来的,他退了一步,摇了摇头,说道:“妈,爹已经把学费和生活费给我们了,这钱你就自个儿装着吧!”

    李建梅知道少平是心疼自个儿,可是她也知道这进城念书要是没钱啥都办不成,这喝水要钱、吃饭要钱,就连在街道上上厕所指不定都得收费,因此就硬生生地将钱塞进了少平的荷包里。

    少平知道母亲的心意,也不好再说些什么,就抿了抿嘴,心里暗自对自个儿说道:“这次进县城念书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考出一个好成绩来报答母亲和父亲。”

    张少平和张少安在去县一中时,俩兄弟前面挑一个被妈妈洗得很干净的红白相间粗线网兜,里面是两只脸盆,一个搪瓷杯,一个竹壳热水瓶,一个铝饭盒,两只搪瓷碗,几双筷子,很多书,外面再捆一条草席;身后一捆被子一个旧书包,还是他们读小学时用的,除了一年四季没多少件的衣服,就是书和文具。

    他们俩兄弟挑着沉甸甸的行李物品,走过了鹰山,淌过了天水河,再从泥间小道走了不多久便来到了骑龙镇客车站,俩兄弟买了车票之后便乘坐到了客车上,客车缓缓行驶开来,张少平和张少安俩兄弟静静地望着窗外,望着这个多年来念书和生存过的地方,这里有他们儿时的欢声笑语,有他们春夏秋冬的往返足迹,有他们撒下来的泪滴和汗水。

    他们即将要告别这里的一切,去县城那个他们所不知道的大环境中学习,这让他们多多少少有些感到高兴和自豪。

    客车一路上行驶有些颠簸,少安有些受不了,嗓子眼里有些犯恶心,他打开车窗望车窗外呕吐着,少平用手缓缓地拍打着他的后背,为了让他感到好受些,几个小时后,客车缓缓行驶进了县城客车站。

    张少平和弟弟张少安继续挑着行李物品询问路人往县一中走去,一路上俩兄弟走在铺满沥青的公路上,空气中弥漫着沥青味,望着街头巷尾来来往往的人群,那耸立在眼前的三层小平房看起来亮丽光鲜,俩兄弟看的是目瞪口呆、心旷神怡,他们径直地走向县一中,生怕耽搁了报道。

    来到县一中,这里的一切看起来总是那么引人入胜,和他们之前的骑龙镇小学相比起来,那可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张少平和张少安俩兄弟挑着行李物品来到报道处,报道处排队的大多都是城里职工的子女,就唯独只有他哥俩衣着破旧还挑着若干的行李物品,城里人一见到乡下人,眼里总会透露出一种不懈和瞧不起的眼神,少平和少安没有理睬他们,因为他和弟弟来县一中是来学习的,不是来让他们瞧得起的,他不怕他们不懈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