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祺摸了摸脸上的伤口,心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他那日进宫告密之后,回来李善长没少责打于他。连这世子的身份,也要给一位素受宠爱的庶子。

    若说心中无怨,那也是骗人的。可终究不能看着老父就这样丧命,于是李祺劝道:“陛下之意,或许是要爹您万莫插手朝政……爹,不如明日我们便回定远老家,自此耕读度日便罢。”

    “哎……陛下有意收回勋贵的免死铁券和所囤田产,便是想耕读传家,如今也不能够了……”李善长摇头叹息,越想越觉得心疼不已。他本就没有兵权,自然不在以兵权换得田产不必没收的那些勋贵之列。如今他又被皇帝厌弃,即便陛下分派那海外建邦的资格,也必然不会落到他李家的头上。

    要知道,他李善长原先可是开过定邦第一功,比徐达的功劳还要大些,若要分封外邦,肯定有他的一份。可如今……

    唉!我李善长谋算了一辈子,最后竟是因小失大,晚节不保……

    “爹,无妨。”李祺只愣了一愣,倒是比李善长看的更开些。“即便陛下要收回田产铁券,在定远老家不还有数百亩的禄田,总不至于活不下去。”

    “为人臣子,本就该尽忠全节,爹您先前为了权柄财货,勾连结党,本就是不忠。纵使是做一农夫,保全了我李家之名,又何尝不可?”

    李善长听得又是气恼,又是后悔,气恼的是这儿子竟如此愚忠,竟指责他这个当爹的不忠。后悔的是他怎的就忘了这忠字,以为做了这开国的第一功臣,便可独揽朝纲,忘了那谨慎之道。

    千般悔恨,化作一番长叹,此时说什么也无用了。想起老朱年轻时的手段,李善长不寒而栗:他可没有这个儿子这般乐观,若上位……陛下打定主意要我死,就算躲回了老家,又有何用?

    “不行,得想法子将功补过……”李善长皱眉沉思,方才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自尽,被阻拦后,也就没了这份寻死的勇气。况且,能够海外建邦、称孤道寡,对李善长这样极为好权之人来说,实在有莫大的吸引力。

    若能,投陛下所好的话……

    李善长顿时忘了伤痛,猛的从榻上跳起,开始在一本空白的奏疏上奋笔疾书……

    数日后。

    “《请立税务司以征商税疏》?”谨身殿,老朱看着这本奏疏上那熟悉的字迹,不由得有些讶异。

    “标儿,锦衣卫不是来报说,前些日子李善长悬梁未遂,伤重安养吗?如何会给咱上了这份奏疏?莫非是遗折?”老朱疑惑道。他昨晚那话,确实有暗示李善长自我了断的意思,虽有一半是气话,但李善长若是昨夜就此死了,他也不会当真觉得如何。

    对于大明前路上的绊脚石,纵使是曾经的同道老友,他朱元璋也不会容情,这就是他这个大明开国皇帝的作风。

    但李善长没死成也就罢了,居然还一大早给自己上了本奏疏……这就值得商榷了。要知道,给那些人出主意以抗商税,就是那老家伙的手笔。莫非,那老家伙以为他现在倒戈,咱就会饶过他了?

    老朱将奏疏丢到一边。

    “爹,这奏疏,一早便由韩国公亲自递到了内阁。儿臣观看后,就立刻拿来给您御览。”朱标见老朱将奏疏丢在地上,赶紧珍而重之的将其捡了起来,掸了掸上头的灰,又复双手呈上:“儿臣觉得这份奏疏,您应该看看。”

    “这奏疏所书之策……说不定当真能解我大明的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