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次与始皇对话,虽也说了些大秦二世而亡的原因,但都是在讲别的事时提及,说的比较杂乱,而这次,始皇专为灭亡原因而来。

    李念回忆了下在脑中已打好的稿子,开口道:“以后世的角度看,大秦灭亡有很多原因,秦律严苛、军功爵制失效、六国贵族包藏祸心、胡亥公子和赵高……这些确是大秦二世而亡的原因。”

    李念话锋一转:“但臣近日略有所思,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大秦是第一个统一天下,还不想实行分封制的大一统国家。”

    “这样的国家在过去的历史从未有过,因此大王和大秦众臣都不知如何才能治理好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

    “没有历史作为经验,大王和大秦众臣只能自行摸索,恍若在黑夜中探寻前路,谁知前方是一脚泥泞,还是坦途大道?”

    这是前几日,李念看大秦众臣竹简的感悟,站在后世的角度,站在历史下游的他自然知道始皇的功与过、大秦的成与败。

    可若是站在始皇和大秦众臣的角度呢?

    大秦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第一个”意味着前所未有,意味着首次,意味着没有先辈的经验可作参考,一切都是从他们这里开始,由他们去尝试摸索。

    所以,如何才能治理好这样一个国家?

    颁布的法令是对是错?

    历史下游的人们自然一眼能够看清,可对处在这个时代的他们却是一片未知的迷雾。

    就好像后世某个幽灵,那也是世界历史上头一次出现的国家,前所未有,没有经验可作参考,只能一步步摸着石头过河。

    而探索并不一定会成功,摸着石头过河,可能会脚滑溺死河中!

    诸子百家亦是如此,他们也是一群寻路人,想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找出一条合适的道路,无论是儒家、法家,还是道家、墨家。

    淳于越等人上书恢复周时分封制,是真就一定认为分封制好吗?

    是否有另一种可能,在他们知晓的历史中,周是最好,他们不知道如何才能超越过周,所以才想大秦效仿周的道路?

    这是对于变革的一种迷茫,担忧变革会让局面变得更糟,于是才想复周礼。

    毕竟变革的风险是未知的,但仿效周能国祚八百。

    李斯这种聪明人看不出“焚书坑儒”的影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