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二年,八月初十。

    杨应朝,老兵的尸身,还有杨应朝贪没所得的金银珠宝被押送到了京中。

    王则之上了份奏折痛斥杨应朝私吞军饷一事,并且他怀疑杨应朝在陈奇瑜当五省总督时就开始私吞军饷,要不然他不会有价值十八万余两的财富。

    此事一出满朝皆惊。

    庶吉士庄鳌上疏献上“太平十二策”,请求崇祯撤销太监监军的职务。

    身为翰林院庶常馆学员的庄鳌妄议朝政,使崇祯很不高兴,于是,他被贬官到京城外。

    原本崇祯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有了庄鳌的前车之鉴大臣们肯定不敢再说此事了。

    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的这种做法,直接捅了马蜂窝。

    群臣开始争相弹劾各地监军。

    四川布政使司右参政分守川西道贺自镜,上疏弹劾监察军务的太监孙茂霖为贪私利,放走盗贼。

    同时宣府监军太监王坤也上疏崇祯皇帝,监察军务的孙太监确实犯了罪。

    崇祯皇帝慌了神,连忙派锦衣卫前去调查,结果确实是贺自镜所述的那样,监军的太监犯了大错。

    朝臣们暴发了,他们借机弹劾各地监军太监们一些贪污、专权等丑事。

    明朝末年,地方军队实力持续增长,朝廷的权威日益削减,尤其到崇祯朝,由于连年的自然灾害,各地受灾严重,地方上军队军饷供应不足,便有些军阀趁势自谋生路,依靠征收当地税收直接养兵。

    崇祯皇帝面对外有辽东边患、内有地方势力反弹的情形,觉得必须派信任之人去监察军务,方能遏制这种分离的倾向。

    地方官员结党营私、徇私舞弊,不体恤百姓的艰难,横征暴敛。

    而廉洁的官员往往又太过迂腐,不善于贯彻朝政。

    东北的后金则在崇祯年间数次入关,而满朝臣子却无可耐何,这让崇祯觉得,士大夫们辜负皇家恩德,无法解决朝政稳定问题。

    因此崇祯皇帝才不得已起用明成祖朱棣的政策,让太监监军。

    自韩一良反贪风暴事件之后,崇祯皇帝更加觉得无可信任之大臣,可信任的只剩下身边的太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