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钟正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了,竟然搬出了大顺律例,大顺律例规定擅杀平民者要被克以重刑。
为了表明自己的说的没错,钟正当众询问刑部尚书仇勇,问他大顺是否有这条律例,仇勇虽然不想搅和进这件事情里,但是在众目睽睽下他不得不回答钟正这个问题,向清平帝表明大顺律例确有这个条款。
随后,钟正义正严词地指责谭纵没有约束好手下的军队,致使无辜百姓惨死,已经触犯了大顺的刑律,要其受到刑部的审查。
对于钟正的指责,谭纵还没有开口,朝堂上的武将们就炸开了锅,当堂与钟正吵了起来,毕竟行军打仗伤及无辜再所难免,如果按照钟正的说法,那么以后打仗的时候大家岂不是要为畏首畏脚,稍有不慎就会被定罪。
钟正不甘示弱地与那些武将们辩论了起来,吵得是不可开交,如果不是有人拦着,一些脾气火爆的武将准备动手揍钟正。
面对着眼前的这场闹剧,清平帝终止了朝会,冷冷地瞪了钟正一眼后拂袖而去,满朝文武都感觉到了清平帝对钟正的不满。
原本在春节前还有一次朝会,清平帝不想钟正在朝堂上再针对谭纵,于是下旨停了朝会,并且让御史大夫去给钟正做工作,让他放弃弹劾谭纵,很可惜被油盐不进的钟正给拒绝了。
据宫里传来的消息,当得知了钟正是铁了心要弹劾谭纵的时候,清平帝气得摔了手中的茶杯,大骂钟正有负皇恩,要罢他的官让他滚回家乡种地。
虽然清平帝无比气恼,但他毕竟是一位以仁爱著称的贤君,生完气后并没有罢钟正的官,只是让他在家中休息,没有圣旨不得上朝,想以此来断了他弹劾谭纵的念头。
谁料,过完年后开朝的时候,不能上朝的钟正竟然手里捧着大顺律例跪在了午门外,请清平帝按照大顺律例来治谭纵的罪。
或许是受到了钟正的影响,抱着各种各样的目的,一些大臣们也开始弹劾谭纵在湖广放纵手下滥杀无辜,尤其是御史台那些以钟正为目标的年轻御史们,纷纷加入了钟正的阵营中,跪在了钟正的身后,以维护大顺律例为由,请清平帝惩处谭纵。
眼见事情越闹越大,为了平息这一场风波,谭纵在朝堂之上将钟正所指证的罪责一力承担了下来,为那些参与了湖广平叛的官军进行了开脱,表明那些官军都是按照他的命令行事,毕竟湖广确实有百姓死于官军与功德教的交战中。
伴随着谭纵的表态,钟正弹劾谭纵一事的后果逐渐明朗化,清平帝不得不对他做出相应的处理,在升任谭纵为监察府正五品的巡查使后将他调离了京城,委任他为北疆边防军的一名将领,前往北疆戍边,算是对他的惩戒,同时也将他调离了京城这个是非之地。
在临去北疆之前,谭纵回了一趟江南,见了苏瑾和施诗等人,安排好了家里的事情,在被施诗接来扬州城的家姐面前郑重承诺,一旦他从边疆回来,那么就正式赢取苏瑾和施诗等女过门。
如果他不幸战死的话,希望苏瑾和施诗等女另外嫁人,他会在九泉之下祝福她们。
谭纵的一番情深意切的言语打动了苏瑾和施诗等女,使得她们眼眶红润,心中感动不已,都抱定了今生非谭纵不嫁的念头。
对于谭纵被贬往边疆一事,民间的百姓们对此是忿忿不平,纷纷为他感到冤屈,毕竟打仗的时候死人再所难免,况且杀人的是那些官军而不是谭纵,凭什么要谭纵来承担这个责任,而他在洞庭湖和柳镇的事情成为了又一段传说,令百姓们津津乐道。
虽然谭纵去了北疆,不过以他为首的“谭党”却在清平帝的特殊关照下异军突起,成为了大顺官场上的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也使得苏瑾和施诗等女的事业蒸蒸日上。
从江南回来,谭纵进宫面见了清平帝后就启程赶往了北疆,太子亲自前去给他送行,不过已经从五台山回来的赵云安却没有出现,着实令人感到有些玩味,毕竟赵云安与谭纵关系菲浅,谭纵又是他的准美服,他理应前来送行才对。
在外人的眼中,从五台山回来后,赵云安就过着低调的生活,可以说是闭门谢客,家里冷冷清清,好像一下子从京城官场里消失了似的。
为了表明自己的说的没错,钟正当众询问刑部尚书仇勇,问他大顺是否有这条律例,仇勇虽然不想搅和进这件事情里,但是在众目睽睽下他不得不回答钟正这个问题,向清平帝表明大顺律例确有这个条款。
随后,钟正义正严词地指责谭纵没有约束好手下的军队,致使无辜百姓惨死,已经触犯了大顺的刑律,要其受到刑部的审查。
对于钟正的指责,谭纵还没有开口,朝堂上的武将们就炸开了锅,当堂与钟正吵了起来,毕竟行军打仗伤及无辜再所难免,如果按照钟正的说法,那么以后打仗的时候大家岂不是要为畏首畏脚,稍有不慎就会被定罪。
钟正不甘示弱地与那些武将们辩论了起来,吵得是不可开交,如果不是有人拦着,一些脾气火爆的武将准备动手揍钟正。
面对着眼前的这场闹剧,清平帝终止了朝会,冷冷地瞪了钟正一眼后拂袖而去,满朝文武都感觉到了清平帝对钟正的不满。
原本在春节前还有一次朝会,清平帝不想钟正在朝堂上再针对谭纵,于是下旨停了朝会,并且让御史大夫去给钟正做工作,让他放弃弹劾谭纵,很可惜被油盐不进的钟正给拒绝了。
据宫里传来的消息,当得知了钟正是铁了心要弹劾谭纵的时候,清平帝气得摔了手中的茶杯,大骂钟正有负皇恩,要罢他的官让他滚回家乡种地。
虽然清平帝无比气恼,但他毕竟是一位以仁爱著称的贤君,生完气后并没有罢钟正的官,只是让他在家中休息,没有圣旨不得上朝,想以此来断了他弹劾谭纵的念头。
谁料,过完年后开朝的时候,不能上朝的钟正竟然手里捧着大顺律例跪在了午门外,请清平帝按照大顺律例来治谭纵的罪。
或许是受到了钟正的影响,抱着各种各样的目的,一些大臣们也开始弹劾谭纵在湖广放纵手下滥杀无辜,尤其是御史台那些以钟正为目标的年轻御史们,纷纷加入了钟正的阵营中,跪在了钟正的身后,以维护大顺律例为由,请清平帝惩处谭纵。
眼见事情越闹越大,为了平息这一场风波,谭纵在朝堂之上将钟正所指证的罪责一力承担了下来,为那些参与了湖广平叛的官军进行了开脱,表明那些官军都是按照他的命令行事,毕竟湖广确实有百姓死于官军与功德教的交战中。
伴随着谭纵的表态,钟正弹劾谭纵一事的后果逐渐明朗化,清平帝不得不对他做出相应的处理,在升任谭纵为监察府正五品的巡查使后将他调离了京城,委任他为北疆边防军的一名将领,前往北疆戍边,算是对他的惩戒,同时也将他调离了京城这个是非之地。
在临去北疆之前,谭纵回了一趟江南,见了苏瑾和施诗等人,安排好了家里的事情,在被施诗接来扬州城的家姐面前郑重承诺,一旦他从边疆回来,那么就正式赢取苏瑾和施诗等女过门。
如果他不幸战死的话,希望苏瑾和施诗等女另外嫁人,他会在九泉之下祝福她们。
谭纵的一番情深意切的言语打动了苏瑾和施诗等女,使得她们眼眶红润,心中感动不已,都抱定了今生非谭纵不嫁的念头。
对于谭纵被贬往边疆一事,民间的百姓们对此是忿忿不平,纷纷为他感到冤屈,毕竟打仗的时候死人再所难免,况且杀人的是那些官军而不是谭纵,凭什么要谭纵来承担这个责任,而他在洞庭湖和柳镇的事情成为了又一段传说,令百姓们津津乐道。
虽然谭纵去了北疆,不过以他为首的“谭党”却在清平帝的特殊关照下异军突起,成为了大顺官场上的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也使得苏瑾和施诗等女的事业蒸蒸日上。
从江南回来,谭纵进宫面见了清平帝后就启程赶往了北疆,太子亲自前去给他送行,不过已经从五台山回来的赵云安却没有出现,着实令人感到有些玩味,毕竟赵云安与谭纵关系菲浅,谭纵又是他的准美服,他理应前来送行才对。
在外人的眼中,从五台山回来后,赵云安就过着低调的生活,可以说是闭门谢客,家里冷冷清清,好像一下子从京城官场里消失了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