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早朝后,李纲、宗泽、许景衡及赵仁等人到崇政殿议事,几个人分别汇报了明年改元和秋税入库等情况。“陛下,现在中书和门下就三司、各监、各寺官员未定,缺额严重,导致政令不通,如何安排还请陛下示下!”李纲递上一份奏章说道。

    “中书和门下暂时没有适当人选,尚书省就辛苦一些!”赵柽赐座让众人坐下道,“三司所辖之事可暂入工部和户部;太常寺可并入礼部和内侍省,司农寺并入户部,将作监并入工部,军器监并入兵部;国子监、大理寺的人选,你们并吏部商议后上奏,宗正寺人选待我与上皇商议后再做定夺!”

    “臣等尊谕!”李纲施礼道,心中窃喜。

    三省独留尚书省,不但省去了文书辗转批复审核的繁琐,还可提高效率。三司之权仅次于中书和枢密院,号称“计省”,长官为三司使、副使,三司使号称为“计相”,总理财政及工务的机构,侵夺原户部、工部职权分管全国的商税、户税、盐、铁和百官俸禄,以及各种修造和建筑等。

    现在九寺五监在元丰年间省并之后其实只剩下了五寺三监,如今官家虽未言裁撤,但是留而不设消其权并入各部,实则是变成了一监两寺,充实了六部之权,那么自己就是真正手握大权的宰相了。

    “各位臣工,如今是中兴之初。国事千头万绪,当以何事为先?”缓了一缓,赵柽问道。

    “陛下,三冗困扰本朝多年,当先改制!”李纲言道,殿中几人也点头称是。

    “嗯。三冗积弊是百年之事。一朝改之,当如何下手?”赵柽又问道,他看出这个事情上下已成共识。

    “陛下,治国先治吏,应先改革官制,以利政令通行,上下齐心!”李纲当先答道。

    “陛下以为清理三冗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是现在外有女真人虎视眈眈,内有盗寇作乱,而三军凌乱,号令难行,当务之急是理清军制,重建禁军!”宗泽急急言道。

    “宗大人所言不差,现在京西、淮南流寇多达二十余股。少则数百人。多则数万,他们打家劫舍,攻州掠府,而地方却无力镇压,以致税赋被劫,漕粮无法北运。各地多有奏报,请朝廷出兵清剿!”赵仁也言道。

    “两位大人所言不虚。现在重兵云集京师,各军虽经整训仍有百万之众,鱼龙混杂,时有扰民之事发生,与地方官府也都有冲突,另外粮饷耗费巨大,府库空虚难以长久维持,切应早作打算,也可借机解决冗兵之弊!”李纲补充道。

    “军队乃是国之柱石,现在金军虽已暂退,但是亡我大宋之心不死,其必会卷土重来,禁军已然崩溃,厢军也已糜烂,不堪使用,乡兵缺乏训练,器械短缺,新军未整军完毕,全靠中兴军支撑,疲于奔命之下也不是长久之计!”许景衡也叹口气说道。

    “国经大难,如同再创,此也是清除积弊重整朝纲之良机,各位臣工皆是一时俊才,如能有所建树,必能青史留名,中兴大宋的大任就落在诸位身上了!”赵柽见话题逐渐转入正题,起身给他们施了个礼,先给了他们颗蜜枣吃了。

    “陛下,臣等不敢,愿尽全力!”皇帝给自己施礼,几位立刻惊了,诚惶诚恐地起身施礼答道,想当年赵匡胤登基后,诸位兄弟在他面前都是比较随便,宋太祖一次便趁宰相范质站立奏事时,密令撤座。等范质奏毕,才发现没有了位子,也不好意思讨回,于是成为定例。官家赐座已是恩宠,再给个礼哪里敢受,不过心中却也十分受用。

    “如今国中政局凌乱,政令不通,皆因令出多门,效率低下,已到了不变即要亡国的地步!”赵柽压压手,让众人坐下道,“我也知此事重大,阻力很大,但是我们肩负中兴大宋,造福百姓之责,即使前边是刀山火海也顾不得了!”

    “陛下有如此雄心,臣愿随陛下,即便粉身碎骨在所不惜!”赵仁起身施礼道,他作为官家的潜邸之臣,又是当年众兄弟之中官职最高的人,这个时候必须站出来挺陛下的,虽然这话说了不知道几次了,却都是出自真心的。

    “臣等愿随陛下共赴国难,虽死不惜!”李纲等人不知是被官家的情绪所感,还是形势所迫,齐齐答道,表了决心。

    “好,有诸位爱卿相助,定可实现富国强兵,迎候先帝,威震四夷,重振汉唐雄风的宏远!”赵柽十分满意他们的态度,现在是改革的关键时刻,这几个关键人物必须统一思想,否则他也不惜临阵换将。

    “请陛下示下!”众人再次施礼道,赵柽看着有些好笑,自己当了皇上真不一样了,自己说一句他们施回礼,跟他妈的小日本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