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李延平给航空兵要來这三百名高中毕业生之后,唯一的要求,用李延平借用杨震的话來说,去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的干部、战士,必须要政治合格,军事过硬才可以,百分之一百的可靠性都不行,要百分之二百才行。

    被抽调出來的这些干部和战士,一边在等着政治审查之余,一边在突击学习英语,而那调拨來的三百名刚刚穿上军装,兴奋劲还沒有过去,还在和那些教他们学习英语的翻译一起突击学习技术,熟悉航空兵的装备和战术。

    只是现在将航空兵搞的鸡飞狗跳,有些拔苗助长,一股脑的只想着把英国人的先进经验学习到手,至于对日进行战略轰炸的轰炸机來源,压根就沒有对英国人抱多大希望,还是将主要的希望放在美国人身上的杨震还不知道。

    他一直惦记的这三种,原本以为只能空垂涎三尺,但现在已经沦落到自己还得向美国人要饭,根本就沒有余力大量援助给自己的英国人,会将这三种战略轰炸机中斯特林轰炸机,会在半年之后大量的援助给抗联。

    在日本人连续攻占马來亚、新加坡、缅甸,并将刺刀已经顶到印度胸口上之后,在东南亚战场上面临越來越大的压力,尤其是日军随时有大局进攻印度可能性的英国人,比美国人更加急迫需要抗联缓解其在战场上的压力。

    一贯是压力越大,动力也就越大的英国人出手,在刚一开始的时候,甚至比美国人还要大方,第一批就给了一百二十架斯特林轰炸机,还有一百架飓风战斗机,一百六十架布伦海姆轻型轰炸机,七十架惠灵顿中型轰炸机。

    而且随着美国人的参战,日本人攻进印度、澳大利亚,并在印度和澳大利亚控制了相当一部分领土,并与英澳军形成长期对峙,谁也奈何不了谁,英国人援助抗联的力度,也越來越大,虽说都是其淘汰的装备,但是对付日本人是足够了。

    飓风战斗机、斯特林战略轰炸机、惠灵顿中型轰炸机,布伦海姆轻型轰炸机,十字军巡洋坦克、盟约者巡洋坦克,马尔蒂达二和瓦伦丁步兵坦克,数量虽说比不上美国货,质量上也和美国货有些差距。

    英国人甚至用自己的这些二手货鼓动美国人,很是替换了一部分美国人原本援助给抗联的,性能比他们自己制造坦克要优良的四中型坦克,三轻型坦克,以及各种战斗机和轰炸机。

    但不管怎么说,在时间上却是比美援还先到位,而且在整个四二年,数量也一直超过美国人,虽说英国的援助以飞机为主,地面的装备数量并不多,只有千余辆英国制造的坦克,但那些重轰炸机,对于抗联來说真的是解决了燃眉之急。

    而英国人援助斯特林重轰炸机,虽说性能上与美制重轰炸机还有些差距,其英制计量和计算单位,也给抗联在使用上,带來了不少的麻烦,至少加仑和磅这种英制计量单位,对于抗联來说还是很陌生的。

    而且这种大型四发轰炸机,因为自身整体结构的原因并不适合改装特种飞机,尤其是无法投掷一些特制炸弹和大吨位的炸弹,除了拆除掉载弹仓之后改为滑翔机牵引机之外,平时只能单纯的作为轰炸机使用,用途远沒有美制轰炸机那么的广泛。

    却是抗联在对日轰炸使用的几种轰炸机之中,第一批大批量抵达抗联的轰炸机群,在最终的装备数量上虽然不如美制b二十四轰炸机,但是也占据了抗联战略轰炸机群的三分之一。

    在美制轰炸机大批量抵达之前,这些先行抵达的斯特林轰炸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承担了对日轰炸的主力,直到四三年年底,美国人援助的大量b二十四轰炸机到位之前,因为数量上的原因,一直是承担抗联对日轰炸的主力轰炸机。

    即便是美制轰炸机大量的到位,但是这些数量充足的英制重轰炸机,也沒有像他们留在英国本土的同伴那样被转入二线,或是充当教练机,或是充当滑翔机牵引机,而是与美制轰炸机一同,成为抗联对日轰炸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