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正面作战,这种大正十一年式三十七毫米步兵平射炮,即便在五十米以内也根本就无法击穿抗联经过改进的坦克正面装甲,但是如果命中的部位,在底盘这结果可就不一样了,在攻占巴彦塔拉的时候,日军就采取了这种战术,击毁了陈翰章所部整整一个坦克排。

    同时日军各个阵地上配置的机枪数量,也远远的超过了日军原有的编制,用陈翰章的参谋长刘雁來的话來说,他与鬼子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还是第一次见到鬼子在单位面积之内,在某一个单位编制之中部署如此多的机枪,还是第一次见到日军在某一次战斗之中,布设如此多的地雷。

    地雷是抗联在防御战之中常用的手段,而在历次作战之中,杀伤了不少的日军,但是一向对防御战不重视的日军,在防御作战的时候,使用地雷的时候很少,即便是有也从來沒有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布设如此多的地雷。

    其实真正给陈翰章的攻击带來困难的并不是日军的机枪,更不是那些反步兵地雷、迫击炮和掷弹筒,这些机枪穿不透抗联改良过的坦克装甲,而那些反步兵地雷,对步兵的威胁的确很大,但是对坦克的威胁也可以忽略不计。

    真正威胁到他推进速度的是日军部署在纵深的炮兵,还有那些反坦克地雷,最大的威胁,则是欧日军挖掘的大量反坦克壕沟,还有壕沟另外一面的步兵平射炮,这种抗联装甲兵之前根本就沒有看得起的日军反坦克武器。

    如果沒有这些反坦克地雷和壕沟的威胁,他的坦克可以直接将步兵送到日军的碉堡前,坦克上的四十五毫米火炮,对付那些主堡沒有用,但是对付其余的普通工事群却是沒有任何的问題。

    但日军在自己阵地内部也挖掘的大量反坦克壕,布设的大量反坦克地雷,还有那些近距离才开火,转移极其轻便的三七平射炮,却是极大的限制了坦克的使用,甚至给陈翰章手下的装甲部队,带來了不少的损失。

    沒有人会认为日军阵地内那些三米宽的,四通八达的壕沟只是交通壕,这么宽的交通壕,炮兵就算闭着眼睛也能将炮弹打进去,这些壕沟要是单纯的交通壕,恐怕那是让部队去送死而不是作战,只要不是太白痴的人,都会明白这些宽度在三米多的壕沟是做什么用的。

    只不过恐怕是即便当初发明反坦克壕的人也不会想到,日军在一二三线阵地之间,也修筑了大量的反坦克壕,不过日军纵深防御圈内的反坦克壕,明显是在原有的战壕和交通壕基础上匆忙赶工的。

    因为即便是纵深地带的反坦克壕,也不会有人将他们与各种永备、半永备工事连在一起的,更沒有人会在反坦克壕中间,还加修上地堡群,日军外围的反坦克壕,很明显是原來修筑的,至于纵深的恐怕是松花江一线被突破,得知抗联有了大量的坦克,临时抢修的。

    尽管纵深的这些反坦克壕都是临时抢修的,中间还夹杂着地堡群和工事,但却恰恰就是临时抢修的反坦克壕不像反坦克壕,战壕不是战壕,交通壕也不像的东西,再加上大量布设的反坦克地雷,却成了日军十四师团阻止陈翰章坦克快速突击的主要手段。

    日军采取的这种战术,在抗联与关东军历次作战之中还是第一次出现,明碉暗堡见得多了,但是日军同时使用密度如此大的反坦克壕,以及各种地雷却是首次见到,尤其是反坦克雷,抗联还是第一次接触过日军使用,对日军的新式战术和战法的短时间沒有适应,也是陈翰章攻击速度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