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杨震琢磨西线日军此举究竟为何意,难道真的是因为兵力不足而不敢北进的时候,奉命返回杨震司令部的马春生报告声却打断了他的思路.
见到马春生回来,心中想着事情的杨震也没有丝毫的客气。【.文字】在亲自给马春生倒了一杯水,等他稍作休息之后,便直接开门见山的将自己心中疑虑说了出来。
郭邴勋现在不在,马春生实际上等于是自己的参谋长。两个人商议一下,总比自己一个人在这里瞎琢磨好的多。
而且马春生在九一八事变后,历来为日军重兵集结地的佳木斯当过多年的伪警察,对整个三江地区的敌情还是很了解的。有他帮着参谋,应该能够有效的帮助自己彻底的分析日军下一步的动向。
马春生听完杨震关于敌情的介绍,盯着地图沉思良久后道:“司令员,我感觉西线日军不进反退,一个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兵力不足,至少他们自己认为。前两阶段的作战关东军在我们手里面吃了大亏,现在的头脑已经彻底的冷静了下来。”
“您看,西线的日军现在只是查明了十四师团的一个加强联队,第八师团的一部分。其余的伪满军兵力虽然有两个旅,但实际上日军自己心里也清楚他们究竟能起多大的作用。从眼下的形势看,至少日军认为这些兵力至少在目前为止还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东线日军看起来兵力虽然不少,但他们还要防备乌苏里江东边的苏军。不可能,也不敢在这个方向投入太多的兵力。只要我们攻势停下来,我想东线的日军不仅不能加强,甚至还会撤回原驻地。日军不敢冒着满苏边境兵力空虚的危险。要知道,东部边境可是他们重点设防的地带。”
说到这里,马春生沉吟了一下后道:“司令员,对于日军来说,不单单是兵力不足的原因。情报上的混乱恐怕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的部队自组建以来,虽说发展的速度过快,但可供其渗透的死角不是没有,但属实说并不多。”
“他们现在最挠头的不是我们的战斗力,也不单单是我们的装备,是他们到现在也没有摸清我们究竟有多少的兵力。也就是说战斗打到现在,他们仍旧对我们的确切实力摸不到头脑。”
“我们表现上的实力也就是三个野战旅,以及在日军看来也就是所谓的警卫性质的分区基干团。这种明面上的兵力总数有多少,按照日军的一贯的情报收集能力,应该很清楚。日军对自己的战斗力一贯自信,而且他们这种自信也是极有底气的。”
“司令员您的练兵方式说实在的我在老东北军也好,直军也好,国民政府的中央军也好,就是日军我也从未见过。虽说有时稍显铺张lang费,训练的强度也过大了些。但很适合我们眼下的情况。”
“但就这样,我们的素质与日军相比还是差上一节,甚至可以说很大的一节。能屡次取胜,固然是战术运动对头。但有一点却是日军没有想到的,那就是我们的那些补充兵员。他们的战术设想不是按照我们实际兵力来的,而是针对那些只暴露在表面上的兵力来的。”
“当初几个补充团、独立团组建完毕后,我还一直纳闷在日军大军压境之际,将这些后备部队为何秘密集结于群策山、兴山要塞,这两处我军戒备最森严的地方训练。”
“等打起来我才知道,这正是其中的妙处所在。第一阶段战事结束,日军以为自己伤亡极大,恐怕我们也打的差不多了,因为他对自己部队的战斗力太自信了。实际上他们也没有估算错,第一阶段作战,我们战果虽然不小,但也的确可以说的上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这也是为何他们在第二阶段,敢以一个师团主力,便在西线受到重创,实际上整体战局已经起不到多大的配合作用情况之下还敢孤军北上。”
“日军认为我军兵力有限,这并不意外。因为拜日本人做事一向严谨所致,整个三江省的各县人口基数他们心里恐怕比我们还有数。加上审讯我们被俘的人员应该知道,我们目前主要的兵员是来自劳工。”
“而对于我们控制区内的人口数量,他们恐怕会认为,您就算掘地三尺弄不出来这些兵力。眼下的三个主力旅,这三万兵力恐怕也是我们全部的实力了。即便有部分补充兵员,也不会太多。加上第一阶段伤亡,恐怕他们以为我们已经伤亡过重,没有多少战斗力了。”
“您将这些人数远出于日军预计的补充团、独立团在战斗进行过半,日军以为我军实力耗尽的时候,投入战场。并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补充进主力部队,这一点日军恐怕根本就没有预料到。我们越打越多,这对日军来说可谓是措手不及。”
“第一阶段的战斗已经让梅津美治郎认识到了我们真正的战斗力。那就是和日军相比是有一定差距,但这种差距远没有他们自己想象的那么大。在第二阶段,我们的兵力不降反升,让他更摸不清我们的真实实力了。”
“日军打到现在不仅仅是承受了他们难以想象,甚至从未想象的伤亡。更重要的他们现在心里越来越没有底。兵力不足,战线抻的太长,中国太大。在没有得到大兵团补充的情况之下,关东军现在心虚了。”
见到马春生回来,心中想着事情的杨震也没有丝毫的客气。【.文字】在亲自给马春生倒了一杯水,等他稍作休息之后,便直接开门见山的将自己心中疑虑说了出来。
郭邴勋现在不在,马春生实际上等于是自己的参谋长。两个人商议一下,总比自己一个人在这里瞎琢磨好的多。
而且马春生在九一八事变后,历来为日军重兵集结地的佳木斯当过多年的伪警察,对整个三江地区的敌情还是很了解的。有他帮着参谋,应该能够有效的帮助自己彻底的分析日军下一步的动向。
马春生听完杨震关于敌情的介绍,盯着地图沉思良久后道:“司令员,我感觉西线日军不进反退,一个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兵力不足,至少他们自己认为。前两阶段的作战关东军在我们手里面吃了大亏,现在的头脑已经彻底的冷静了下来。”
“您看,西线的日军现在只是查明了十四师团的一个加强联队,第八师团的一部分。其余的伪满军兵力虽然有两个旅,但实际上日军自己心里也清楚他们究竟能起多大的作用。从眼下的形势看,至少日军认为这些兵力至少在目前为止还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东线日军看起来兵力虽然不少,但他们还要防备乌苏里江东边的苏军。不可能,也不敢在这个方向投入太多的兵力。只要我们攻势停下来,我想东线的日军不仅不能加强,甚至还会撤回原驻地。日军不敢冒着满苏边境兵力空虚的危险。要知道,东部边境可是他们重点设防的地带。”
说到这里,马春生沉吟了一下后道:“司令员,对于日军来说,不单单是兵力不足的原因。情报上的混乱恐怕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的部队自组建以来,虽说发展的速度过快,但可供其渗透的死角不是没有,但属实说并不多。”
“他们现在最挠头的不是我们的战斗力,也不单单是我们的装备,是他们到现在也没有摸清我们究竟有多少的兵力。也就是说战斗打到现在,他们仍旧对我们的确切实力摸不到头脑。”
“我们表现上的实力也就是三个野战旅,以及在日军看来也就是所谓的警卫性质的分区基干团。这种明面上的兵力总数有多少,按照日军的一贯的情报收集能力,应该很清楚。日军对自己的战斗力一贯自信,而且他们这种自信也是极有底气的。”
“司令员您的练兵方式说实在的我在老东北军也好,直军也好,国民政府的中央军也好,就是日军我也从未见过。虽说有时稍显铺张lang费,训练的强度也过大了些。但很适合我们眼下的情况。”
“但就这样,我们的素质与日军相比还是差上一节,甚至可以说很大的一节。能屡次取胜,固然是战术运动对头。但有一点却是日军没有想到的,那就是我们的那些补充兵员。他们的战术设想不是按照我们实际兵力来的,而是针对那些只暴露在表面上的兵力来的。”
“当初几个补充团、独立团组建完毕后,我还一直纳闷在日军大军压境之际,将这些后备部队为何秘密集结于群策山、兴山要塞,这两处我军戒备最森严的地方训练。”
“等打起来我才知道,这正是其中的妙处所在。第一阶段战事结束,日军以为自己伤亡极大,恐怕我们也打的差不多了,因为他对自己部队的战斗力太自信了。实际上他们也没有估算错,第一阶段作战,我们战果虽然不小,但也的确可以说的上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这也是为何他们在第二阶段,敢以一个师团主力,便在西线受到重创,实际上整体战局已经起不到多大的配合作用情况之下还敢孤军北上。”
“日军认为我军兵力有限,这并不意外。因为拜日本人做事一向严谨所致,整个三江省的各县人口基数他们心里恐怕比我们还有数。加上审讯我们被俘的人员应该知道,我们目前主要的兵员是来自劳工。”
“而对于我们控制区内的人口数量,他们恐怕会认为,您就算掘地三尺弄不出来这些兵力。眼下的三个主力旅,这三万兵力恐怕也是我们全部的实力了。即便有部分补充兵员,也不会太多。加上第一阶段伤亡,恐怕他们以为我们已经伤亡过重,没有多少战斗力了。”
“您将这些人数远出于日军预计的补充团、独立团在战斗进行过半,日军以为我军实力耗尽的时候,投入战场。并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补充进主力部队,这一点日军恐怕根本就没有预料到。我们越打越多,这对日军来说可谓是措手不及。”
“第一阶段的战斗已经让梅津美治郎认识到了我们真正的战斗力。那就是和日军相比是有一定差距,但这种差距远没有他们自己想象的那么大。在第二阶段,我们的兵力不降反升,让他更摸不清我们的真实实力了。”
“日军打到现在不仅仅是承受了他们难以想象,甚至从未想象的伤亡。更重要的他们现在心里越来越没有底。兵力不足,战线抻的太长,中国太大。在没有得到大兵团补充的情况之下,关东军现在心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