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应物拿到画了押的一纸文书,家务纠纷可算暂时告一段落。却瞥见叔父仍然在旁边逡巡不去,便心知肚明了,这叔父肯定有租种自己手里三亩地的想法。
但方应物不会把田地租给他的。一来实在看不上叔父的秉性,不想有什么经济往来,免得到时自寻烦恼,鬼知道他会不会仗恃长辈身份故意拖欠地租?
二来可不想被看做烂好人。辛辛苦苦分了家,若最后还把田地租给二房,那看在别人眼里自己也太软弱好欺负了。绝对不能让别人产生如此印象,不然谁都想来占小便宜了。
所以方应物决然无视了叔父,但他又不想亲自下田,便很快把招租的消息放了出去。如此每年三亩地大约可以收两石两三斗的租子,够他一人吃饱饭了,反正他家的地不用交税。
村子不大,任何消息都传得很快。有一些人家田地不够种,自然对租种方应物这三亩田很心动。但他们也都知道,方清田还想继续种这些地,于是便又犹豫了。
即便是在这偏僻山村中,人际关系也是个很微妙的问题,为了租三亩地冒着得罪小人的风险值不值得?很需要仔细考虑。
当日下午,等不到别人来租地,方应物又放出了消息,“我家可以免两个亲属徭役,除我外尚有一个缺额,同时我家可以免二石田税,额度根本用不完,还剩有相当于一石七斗米粮的空额。今后谁租我家的田地,就能以我家亲属兼佃户的名义享受以上两项朝廷优惠!”
傍晚时分,方应物便成了香饽饽,被热情的同族叔伯们包围了,挤满了他的房间里。
最终议定,三亩地被切成小豆腐块租给了四个亲戚,这四个人中,一个得到了今年免役名额,另外三个则瓜分了一石七斗的免税指标。
但很异乎寻常的是,地租高达七成,不过众人很心甘情愿。
因为方应物将朝廷赐予他们家免税二石的指标,除去自留的三斗外,全部分解给了几家亲戚。并经过方应物眼花缭乱如同天书的精确测算,才得出了七成地租这个对双方都最有利的分成方式。
双方利益可谓得到了最大化。几家亲戚挂上了佃户名义租来三亩地,每亩地多给方应物三斗地租,却能换来免税六斗,瞎子都能看出是很划算的。对了,几家还要轮流管方应物的饭。
简而言之,就是方应物将免税指标转让给别人,而受益者则付给方应物半数利润为报酬。但这种行为是比较灰色的,属于钻制度空子行为,为此大明朝廷少了一个劳动力和一石七斗的税。
这让叔父方清田气的牙痒痒,当初他怎么就没想到这样经营免税指标?白白让因为用不完而多余的免税指标浪费了八年。
如果说还有什么后果的话,那就是这次分家也让全村乡亲对方应物刮目相看。不要说这件事小,在寻常百姓生活中,分家已经是最大事情之一了,而且很容易纠缠不清。
从一开始处于弱势时翻手压服叔父,一直最后与乡亲们瓜分朝廷恩典、利益均沾,方应物表现出的手段和干练,以及出口成算的精明强干,都给了乡亲很深刻的印象。
众人只觉得秋哥儿不愧是秀才相公家的儿子,小小年纪便天赋异禀,不同于他们这些庄户人啊。有见识、有主意、会办事,能办事,绝对是本村出挑的人物!
对于乡邻的吹捧,方应物一笑置之,折服几个闭塞山乡里的村夫村妇,真没什么可得意的。
完成了分家和出租田地的事情,方应物彻底放松下来,安安心心睡了一个好觉。第二天上午,他优哉游哉的围绕村庄转了一圈,同时去邻村王魁那里把最新版本的县志借来了。
他计划看完这本县志后,就去一趟县城。一方面试着是找县学讨要属于父亲的禀粮,能要到多少算多少;另一方面是顺便实地考察风土人情,为将来做准备。
但方应物不会把田地租给他的。一来实在看不上叔父的秉性,不想有什么经济往来,免得到时自寻烦恼,鬼知道他会不会仗恃长辈身份故意拖欠地租?
二来可不想被看做烂好人。辛辛苦苦分了家,若最后还把田地租给二房,那看在别人眼里自己也太软弱好欺负了。绝对不能让别人产生如此印象,不然谁都想来占小便宜了。
所以方应物决然无视了叔父,但他又不想亲自下田,便很快把招租的消息放了出去。如此每年三亩地大约可以收两石两三斗的租子,够他一人吃饱饭了,反正他家的地不用交税。
村子不大,任何消息都传得很快。有一些人家田地不够种,自然对租种方应物这三亩田很心动。但他们也都知道,方清田还想继续种这些地,于是便又犹豫了。
即便是在这偏僻山村中,人际关系也是个很微妙的问题,为了租三亩地冒着得罪小人的风险值不值得?很需要仔细考虑。
当日下午,等不到别人来租地,方应物又放出了消息,“我家可以免两个亲属徭役,除我外尚有一个缺额,同时我家可以免二石田税,额度根本用不完,还剩有相当于一石七斗米粮的空额。今后谁租我家的田地,就能以我家亲属兼佃户的名义享受以上两项朝廷优惠!”
傍晚时分,方应物便成了香饽饽,被热情的同族叔伯们包围了,挤满了他的房间里。
最终议定,三亩地被切成小豆腐块租给了四个亲戚,这四个人中,一个得到了今年免役名额,另外三个则瓜分了一石七斗的免税指标。
但很异乎寻常的是,地租高达七成,不过众人很心甘情愿。
因为方应物将朝廷赐予他们家免税二石的指标,除去自留的三斗外,全部分解给了几家亲戚。并经过方应物眼花缭乱如同天书的精确测算,才得出了七成地租这个对双方都最有利的分成方式。
双方利益可谓得到了最大化。几家亲戚挂上了佃户名义租来三亩地,每亩地多给方应物三斗地租,却能换来免税六斗,瞎子都能看出是很划算的。对了,几家还要轮流管方应物的饭。
简而言之,就是方应物将免税指标转让给别人,而受益者则付给方应物半数利润为报酬。但这种行为是比较灰色的,属于钻制度空子行为,为此大明朝廷少了一个劳动力和一石七斗的税。
这让叔父方清田气的牙痒痒,当初他怎么就没想到这样经营免税指标?白白让因为用不完而多余的免税指标浪费了八年。
如果说还有什么后果的话,那就是这次分家也让全村乡亲对方应物刮目相看。不要说这件事小,在寻常百姓生活中,分家已经是最大事情之一了,而且很容易纠缠不清。
从一开始处于弱势时翻手压服叔父,一直最后与乡亲们瓜分朝廷恩典、利益均沾,方应物表现出的手段和干练,以及出口成算的精明强干,都给了乡亲很深刻的印象。
众人只觉得秋哥儿不愧是秀才相公家的儿子,小小年纪便天赋异禀,不同于他们这些庄户人啊。有见识、有主意、会办事,能办事,绝对是本村出挑的人物!
对于乡邻的吹捧,方应物一笑置之,折服几个闭塞山乡里的村夫村妇,真没什么可得意的。
完成了分家和出租田地的事情,方应物彻底放松下来,安安心心睡了一个好觉。第二天上午,他优哉游哉的围绕村庄转了一圈,同时去邻村王魁那里把最新版本的县志借来了。
他计划看完这本县志后,就去一趟县城。一方面试着是找县学讨要属于父亲的禀粮,能要到多少算多少;另一方面是顺便实地考察风土人情,为将来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