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身殿大学士次辅刘阁老上书请辞后,这几天一直在家休养,同时杜门谢客。其实这都是固定程序和规定动作,每每宰辅大臣遭到围攻时,一般都要做出这种姿态,以示自己忠心耿耿心底无私、绝无恋栈权位之意。
刘珝虽然上了请辞奏疏,但他并不担心天子会准奏。按着约定俗成的规矩,绝对没有准奏的道理,而且天子还会下旨挽留,这也是规定动作。
更何况昔年天子备位东宫时,他刘珝乃是东宫讲官,而且不是挂名的讲官,是实打实的太子老师,称为帝师一点也不为过。如今天子见了他也要喊一声“东刘先生”,不可能赶他走人。
所以说,内阁三巨头中,次辅刘珝与天子私人关系相对算是最密切的一个,这也是他敢高调与首辅万安叫板的最大资本——就拿这次弹劾事件来说,刘珝百分之一百肯定是万安在幕后。
不过在家不出门不意味着刘次辅消息闭塞,他对外界动态还是一清二楚的。能与首辅万安相斗,除了帝师身份以外,刘次辅自然有一批看起来可靠的盟友和小弟,随时可以向他通风报信。
这天刘阁老在家无事,吩咐下人们用软榻将养伤的二儿子抬到跟前,劈头盖脸又是一通训斥,只不过没有动手而已。正所谓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
刘二公子对父亲真是畏惧非常,趴在软榻上一声也不敢吭,唯恐再为自己招来皮肉之苦。前几天那五十棍是动真格的。简直要了他的小命。
忽然有人前来通消息,“今日方编修上了奏疏。说刘阁老主持国柄多年,身负宰辅均衡重任。去留不可草率,更不可为一点儿孙辈过失便因小失大。”
刘珝愕然半晌,他做梦也没想到方清之竟然为他辩解,要说是出于公心,难道此人真迂腐到如此地步么?
“他们方家怕了!所以主动讨好,想叫父亲高抬贵手!”刘二公子想起方应物的可恶嘴脸,忍不住开心的叫道。
“滚!”刘次辅呵斥一声,让下人抬走了儿子。骂归骂,但是刘次辅与儿子的看法并无不同。很明显。方编修上疏为自己开脱,这是畏惧和示弱的表现,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求一个妥协。
可怜天下父母心哪,若不是方清之也有儿子陷在漩涡里,以方清之的品性,是万万不会这么软弱的,刘次辅心里有点感同身受的叹道。但是很可惜,这是弱肉强食的世道,不是示弱就能得到怜悯的。
其实刘次辅某些方面的想法与方清之差不多。都想尽早结束这次乱子,稍有廉耻的人,谁愿意天天拿自家的丑事吵来吵去?何况刘次辅在内阁三巨头中,是最要脸面的一个。
却说方清之这封奏疏。最终还是没有学自家儿子那些故意捧杀刘珝的用词,为刘珝开脱的同时仍有所保留,提到刘次辅时口气也很冷淡——方清之心里确实瞧不起刘珝。
当然也正是如此。才显得发自内心的真实客观。一位科班翰林拿捏文字的功底,绝非方应物这半瓶子醋所能比的。
奏疏不只传到刘珝刘阁老的耳朵里。还引起了别人的议论。不得不说,方清之过往的名声发挥出了作用。舆论都是从好的方面去谈。
众人纷纷赞扬方编修不愧是名列翰林五谏的先进典型,面对别人的抹黑,言行竟然还能保持公正无私,不因私怨而影响公事,甚至足以称得上以德报怨了。
一个人名声的重要性就在于这里了。可以想象,如果是刘棉花之流做出了同样的事情,又会得到怎样的评价?只能被评论为假模假样、虚伪之极、唾面自干、心中有鬼。
于是乎在方清之后面,又有不少奏疏为刘阁老开脱,好像是跟着摇旗呐喊。这倒显得方清之仿佛领袖群伦似的,其实多数都是刘次辅一党的。
其间方应物依旧逃不了被提出来为刘二公子背黑锅的命运。刘二公子这么纯洁的青年,若不是为了找方应物,也不会顶风作案误入花丛。
刘珝虽然上了请辞奏疏,但他并不担心天子会准奏。按着约定俗成的规矩,绝对没有准奏的道理,而且天子还会下旨挽留,这也是规定动作。
更何况昔年天子备位东宫时,他刘珝乃是东宫讲官,而且不是挂名的讲官,是实打实的太子老师,称为帝师一点也不为过。如今天子见了他也要喊一声“东刘先生”,不可能赶他走人。
所以说,内阁三巨头中,次辅刘珝与天子私人关系相对算是最密切的一个,这也是他敢高调与首辅万安叫板的最大资本——就拿这次弹劾事件来说,刘珝百分之一百肯定是万安在幕后。
不过在家不出门不意味着刘次辅消息闭塞,他对外界动态还是一清二楚的。能与首辅万安相斗,除了帝师身份以外,刘次辅自然有一批看起来可靠的盟友和小弟,随时可以向他通风报信。
这天刘阁老在家无事,吩咐下人们用软榻将养伤的二儿子抬到跟前,劈头盖脸又是一通训斥,只不过没有动手而已。正所谓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
刘二公子对父亲真是畏惧非常,趴在软榻上一声也不敢吭,唯恐再为自己招来皮肉之苦。前几天那五十棍是动真格的。简直要了他的小命。
忽然有人前来通消息,“今日方编修上了奏疏。说刘阁老主持国柄多年,身负宰辅均衡重任。去留不可草率,更不可为一点儿孙辈过失便因小失大。”
刘珝愕然半晌,他做梦也没想到方清之竟然为他辩解,要说是出于公心,难道此人真迂腐到如此地步么?
“他们方家怕了!所以主动讨好,想叫父亲高抬贵手!”刘二公子想起方应物的可恶嘴脸,忍不住开心的叫道。
“滚!”刘次辅呵斥一声,让下人抬走了儿子。骂归骂,但是刘次辅与儿子的看法并无不同。很明显。方编修上疏为自己开脱,这是畏惧和示弱的表现,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求一个妥协。
可怜天下父母心哪,若不是方清之也有儿子陷在漩涡里,以方清之的品性,是万万不会这么软弱的,刘次辅心里有点感同身受的叹道。但是很可惜,这是弱肉强食的世道,不是示弱就能得到怜悯的。
其实刘次辅某些方面的想法与方清之差不多。都想尽早结束这次乱子,稍有廉耻的人,谁愿意天天拿自家的丑事吵来吵去?何况刘次辅在内阁三巨头中,是最要脸面的一个。
却说方清之这封奏疏。最终还是没有学自家儿子那些故意捧杀刘珝的用词,为刘珝开脱的同时仍有所保留,提到刘次辅时口气也很冷淡——方清之心里确实瞧不起刘珝。
当然也正是如此。才显得发自内心的真实客观。一位科班翰林拿捏文字的功底,绝非方应物这半瓶子醋所能比的。
奏疏不只传到刘珝刘阁老的耳朵里。还引起了别人的议论。不得不说,方清之过往的名声发挥出了作用。舆论都是从好的方面去谈。
众人纷纷赞扬方编修不愧是名列翰林五谏的先进典型,面对别人的抹黑,言行竟然还能保持公正无私,不因私怨而影响公事,甚至足以称得上以德报怨了。
一个人名声的重要性就在于这里了。可以想象,如果是刘棉花之流做出了同样的事情,又会得到怎样的评价?只能被评论为假模假样、虚伪之极、唾面自干、心中有鬼。
于是乎在方清之后面,又有不少奏疏为刘阁老开脱,好像是跟着摇旗呐喊。这倒显得方清之仿佛领袖群伦似的,其实多数都是刘次辅一党的。
其间方应物依旧逃不了被提出来为刘二公子背黑锅的命运。刘二公子这么纯洁的青年,若不是为了找方应物,也不会顶风作案误入花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