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民接到我的行李,让我坐他的普桑,他亲自开车,一路走,一路介绍他们村的村情。

    眉溪行政村有一千多号人,百十户人家,是离县城最远的一个山村,全村人均只有一分地,靠在外面打工挣钱。

    在村里没有办企业前,这里没有路,企业起来了,他们首先拿钱修了这条水泥路。

    黄民说,等到企业再壮大,他还特别想盖一个文化宫,让村里人,月月都能看上电影,农闲时,也与城里人一样,可以在文化宫里写写书法,听听音乐,当然,还有村里自己的图书馆,他会把世界名著都买全了,让村民免费。

    我说这事可以找小郑帮忙,他有一朋友是出版社的领导,他们的书库里就压着不少世界名著,让他们搞个文化扶贫,给你们捐个图书馆肯定没有问题。

    黄民连声说谢谢,等将来我们条件好了,我们这里也盖上别墅,邀请你们放假就到我们这里来度假。

    一路上,黄民与我畅谈着他的新农村的蓝图。

    黄民说,是王书记推荐我到他们村做调查的,调查题他事先拿到了,来之前已与村民们通过气,因此,我尽可以放心地走村串户。

    我佩服王书记的速度。

    我问黄民村里有没有一位叫张哲文的老人,黄民说没有,他从来没有听说过,我的心中一沉。

    黄民宽慰我说,也许村里还有其它人知道。说真的,老辈的名字,我们这里不直叫,都是张家老人这样叫。

    黄民说,让我就住在他们家,我说不太方便,我还是住在村委会比较好,因为我不习惯在别人的家中生活,这么多年,习惯了。

    黄民说,家里的条件总比村委会要好很多,我说一个人惯了。

    黄民见我很坚定,也就不坚持什么。

    第二天一早,他就陪我一家家地做访谈,村民很配合,特别是问到家中老人时,回答得很详细。

    最远的深山人家都走访了,三天后,我的调查做完,眉溪行政村没有张哲文这个人。

    十几天后,我们四个组都失望地回到县招待所。

    全县有可能找的地方,我们都找到了,就是没有张哲文这个人。

    难道王文兰写错了?

    我拿出复印件反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