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的春天,西泠印社召开第一次社员雅集大会,众人都在期待着一位长者入席。近代金石书画界泰斗,时年69岁的吴昌硕出现在人群中。建社之后,空缺了整整9年的社长一职,终于在这一年有了主职。当时,让很多人意外的是,西泠印社的首位社长,并不是由金石有成的四位创业者之中的某位承担,而是请自于上海的吴昌硕。”

    吴昌硕,清晚期“海派”最有影响力的画家之一,他在书法、绘画、篆刻等方面自成一家。是当时海派画坛上,最重要的文化旗手。

    “4位创业者将保全中国文化这杆大旗,交给了文化集大成者吴昌硕,这是他们的苦心,也是他们的智慧。从那一刻起,西泠印社为中国文化树立了一个标杆---—西泠印社社长标杆。以此为开端,百年中,历任社长德高望重,均为金石书画界的巨擘:

    巨刃开山吴昌硕、继任遥领马叔平、主持复社张宗祥、光前裕后沙孟海、赵朴初、启功。”

    我听得恍然大悟,原来人家社员的书画水准,并不是一个行政级别任命的,而是当时国内的最高水平者才能胜任,而且保持了百年的水准,我服气地说:

    “就在社员里,请出一位书法家来题字吧。”

    这一个问题算是过了。

    张设计带领导的这个年青的设计团队,海归背景,使他们更具有国际化的视角。

    其它人员建议:

    重新设计的博物馆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包括了凤翥堂的全部,扩充为印模手工作坊,复原当年根据地印币与制币全过程。

    黄泥墙的风格全部保存,坍塌的部分,用亚克力装框保护,新建起六间纪念展室,第一间介绍泽民事迹,莫斯科的这批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特别是他的自传,是第一次发现。

    王英排列在第二间,她的资料非常少,记录只见于零星的回忆录中,照片也没有找到。

    陈堂主找到她的一位远房亲戚,拍了脸部各个侧面部位的照片,我发给小张,让他在美术学院的群里找学生画像。

    第三间第四间是杨家十兄弟,他们的形象根据做豆腐的杨老复制,剩下2亇未知的印模保管者,可以设计成观众互动参与,共同去寻找。他们的故事可以做成雕塑,把他们牺牲的场景再现。

    我建议再曾加一个王文兰的展室,估计当时她就在周边,她写的契约也具有史料价值,将来要是找到了宝贝,我也建议刘原把它捐给这儿,留做纪念。

    张设计师展开俯瞰腑,是北斗七星的轨迹:

    凤翥堂为勺,7间纪念室为柄,非常生动而形象,内容饱满,方案被团队一致通过。

    我提了个关键性的问题,我们最终要寻找的是北极星,图纸中没有涉及它,非常遗憾。

    张设计师认为,留下这亇遗憾可以将来再补,现在不是还没有找到吗?

    我摇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