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卫国第一天的行动可以说是大获成功,成功的爆破了四处铁轨和一座桥梁,给巴黎—卡昂一线的铁路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不过他并不感到满足,因为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而已,接下来的几天他还需要再接再厉。
当然,接下来毛卫国和他的小伙伴们就没有爆破任务了,因为贪多嚼不烂,当德国人已经提高了警惕之后,还想对铁路下手,难度和风险也太大了,反正一时半会儿铁路恢复不了通行,对于巴黎的起义大军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不过哪怕是没有了爆破任务,毛卫国和他的小伙伴也无法休整,他们被编入了巴黎起义军工兵团,未来攻克敌人坚固街垒的任务就落在了他们肩头。
为了增强攻坚能力,毛卫国不光想方设法的多搞炸药,更是挖空心思的收集重武器。什么重武器?别以为是大炮,那真心是搞不到,而且对于没有接受过任何炮术训练的老百姓来说,摆弄大炮难度太大。
对毛卫国他们来说,一挺机枪、一个火箭筒都属于难能可贵的重武器了,尤其是后者,被起义军工兵亲切的称之为小炮,因为其既能够打工事又能够反装甲,属于“全能型”武器。
不过起义军获得的火箭筒很少,相当一部分是英国人那个蹩脚piat,也就是所谓的步兵反坦克发射器。piat的结构简单到了有些粗糙的程度,全重14.4千克,总长仅为0.99米。它的发射管是一根薄壁钢管,内装一根弹力约0.88千牛的弹簧和一个扳机。发射管前端有一个可容纳弹丸的凹槽。大型击针从下面伸出至凹槽中央。piat使用破甲弹,在弹体后方有一根空心尾杆,尾杆端部装有一个小型发射药筒。piat攻击坦克的有效射程为91米,当做轻型迫击炮对付房屋及建筑时,有效射程可以达到300米甚至更远。
piat在发射第一发时,射手首先需要将弹簧压至待发位置,然后把插销推入弹簧前方卡住;随后,从发射筒前部插入弹丸,用弹丸的空心尾杆套住击针并确保到位;最后射手用一个简易瞄具瞄准目标,用四指的力量扣动piat大得可笑的扳机。扳机释放弹簧,弹簧向前弹出,推动击针,击发弹丸底火。弹丸在弹簧弹力和火药气体的推动下射向目标。与此同时,在后坐力的推动下弹簧会自动复位并再次处于待发状态。
在射击装甲目标时,piat的有效射程为91米,不过在这个距离上它的精度并不高,所以英军步兵通常都在45-57米的距离上发射。射击建筑物或工事等大型固定目标时,有效射程可达320米。piat所发射的89毫米破甲弹威力可以达到100毫米。
piat的主要特点,也是主要缺点就是它的强力弹簧。从理论上说,射手可以在投入战斗之前压好弹簧,每发射一次弹簧会自动复位(后坐力),但是由于机械装置不可靠,在第一次发射后弹簧并不一定会自动复位。在很多时候,射手不得不再次重复艰难的压弹簧动作。这在战场上不但非常危险,也很消耗体力。此外,piat的后坐力巨大,不但要求射手足够强壮,而且还需要进行长期训练。当然piat也有火箭筒所不具备的优势几乎没有尾焰。因此它可以在房屋等密闭空间内发射,也不易暴露目标。
比较有意思的是,法共所获得的piat大部分并不是来自英国,而是来自北方工业。原因是这样的,1940年时,随着法国投降,英国本土的防御压力陡然升高,而当时英国本土上的部队又处于缺枪少弹的状态,为了赶紧做好战斗准备,英国人向欧洲的主要军火商都发出了订单,其中北方工业就“帮助”英国生产过不少piat。
可能有同志又要问了,明明北方工业有更先进的反坦克火箭筒rpg系列,为毛要生产这个不怎么样的piat呢?原因是英国人自高自大和目空一切,他们固执的认为只有自己发明的武器才是最好的,当然,piat生产简单价格便宜也是个关键的原因。
因为北方工业生产过piat,而且还改进了英式破甲弹,只不过红军对其没兴趣,所以当某仙人准备支援法共的时候,就正好用上了。从1942年开始,经过kgb的秘密渠道流入法共的piat累计共有两万具左右。而且法共的抵抗武装也很喜欢这种看上去很简陋的武器。
你问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种武器很适合法共的作战环境。piat可能性能相当的那啥,给正规军使用是问题多多。但是对于游击队来说,piat的缺点就被掩盖了。
比如piat的后坐力太大、弹簧太硬,导致的瞄准和装弹麻烦多多,甚至英国老兵直接说这种武器就是一次性的,因为“你不会有第二次射击的机会”。但是对于游击队来说,这是问题吗?进入战斗之前他们一般就会压好弹簧,而且游击作战的固有形式就是一击不中立刻跑路,对于游击队员来说很少会同敌人纠缠,一般是打了就跑。像piat这样的重武器一般也只有撸一发的机会。自然就不需要冒着风险二次装弹了。
还比如piat反坦克有效射程过近的缺点,问题是游击队员能有多少机会遇上坦克?他们也不会傻乎乎的同敌人的装甲部队硬拼。一般piat在他们手里都是当炮使的,主要打击的目标是敌人的火车头或者固定建筑,这种大型目标一般想打偏也是挺不容易的。甚至还有许多游击队员直接将piat当成迫击炮使用。
而piat的某些优点是相当适应游击作战的,比如其几乎没有尾焰就是一个最大的有点。其他的火箭筒,不管是铁拳还是巴祖卡或者rpg其尾焰都十分明显,一般在火箭筒尾部45度范围内是不能有人或者其他遮挡物的,除非你想变成烤乳猪就这么干。所以一般的火箭筒是不能在房间等密闭建筑物里使用的。而且尾焰不光有危险,更糟糕的是它将暴露目标,而游击队耐以生存的关键一点就是隐蔽性。
而piat就没有这个问题,这货的弹药前进的主要做功的动力来源是那根很紧的弹簧,所以其尾焰很小,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尾焰更多的作用是将弹簧复位,而不是推进。
因此piat不怕暴露,而且完全可以在任何密闭的空间里使用。这对于游击队员来说就是最大的福音了。试想一下,piat操作员埋伏在紧邻街道的窗户边,瞄准窗户外的纳粹汽车或者马车来一发,然后立刻转移,恐怕纳粹车毁人亡了都不知道敌人在哪。
反正毛卫国是挺喜欢piat,对他来说这种武器的唯一缺点就是有点太沉了,仅发射装置就重大14公斤,而苏式的rpg-7加上一发破甲弹才重8.6公斤,piat实在是太重了,尤其是对他这种小体格来说,实在是有些吃不消。
当然,接下来毛卫国和他的小伙伴们就没有爆破任务了,因为贪多嚼不烂,当德国人已经提高了警惕之后,还想对铁路下手,难度和风险也太大了,反正一时半会儿铁路恢复不了通行,对于巴黎的起义大军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不过哪怕是没有了爆破任务,毛卫国和他的小伙伴也无法休整,他们被编入了巴黎起义军工兵团,未来攻克敌人坚固街垒的任务就落在了他们肩头。
为了增强攻坚能力,毛卫国不光想方设法的多搞炸药,更是挖空心思的收集重武器。什么重武器?别以为是大炮,那真心是搞不到,而且对于没有接受过任何炮术训练的老百姓来说,摆弄大炮难度太大。
对毛卫国他们来说,一挺机枪、一个火箭筒都属于难能可贵的重武器了,尤其是后者,被起义军工兵亲切的称之为小炮,因为其既能够打工事又能够反装甲,属于“全能型”武器。
不过起义军获得的火箭筒很少,相当一部分是英国人那个蹩脚piat,也就是所谓的步兵反坦克发射器。piat的结构简单到了有些粗糙的程度,全重14.4千克,总长仅为0.99米。它的发射管是一根薄壁钢管,内装一根弹力约0.88千牛的弹簧和一个扳机。发射管前端有一个可容纳弹丸的凹槽。大型击针从下面伸出至凹槽中央。piat使用破甲弹,在弹体后方有一根空心尾杆,尾杆端部装有一个小型发射药筒。piat攻击坦克的有效射程为91米,当做轻型迫击炮对付房屋及建筑时,有效射程可以达到300米甚至更远。
piat在发射第一发时,射手首先需要将弹簧压至待发位置,然后把插销推入弹簧前方卡住;随后,从发射筒前部插入弹丸,用弹丸的空心尾杆套住击针并确保到位;最后射手用一个简易瞄具瞄准目标,用四指的力量扣动piat大得可笑的扳机。扳机释放弹簧,弹簧向前弹出,推动击针,击发弹丸底火。弹丸在弹簧弹力和火药气体的推动下射向目标。与此同时,在后坐力的推动下弹簧会自动复位并再次处于待发状态。
在射击装甲目标时,piat的有效射程为91米,不过在这个距离上它的精度并不高,所以英军步兵通常都在45-57米的距离上发射。射击建筑物或工事等大型固定目标时,有效射程可达320米。piat所发射的89毫米破甲弹威力可以达到100毫米。
piat的主要特点,也是主要缺点就是它的强力弹簧。从理论上说,射手可以在投入战斗之前压好弹簧,每发射一次弹簧会自动复位(后坐力),但是由于机械装置不可靠,在第一次发射后弹簧并不一定会自动复位。在很多时候,射手不得不再次重复艰难的压弹簧动作。这在战场上不但非常危险,也很消耗体力。此外,piat的后坐力巨大,不但要求射手足够强壮,而且还需要进行长期训练。当然piat也有火箭筒所不具备的优势几乎没有尾焰。因此它可以在房屋等密闭空间内发射,也不易暴露目标。
比较有意思的是,法共所获得的piat大部分并不是来自英国,而是来自北方工业。原因是这样的,1940年时,随着法国投降,英国本土的防御压力陡然升高,而当时英国本土上的部队又处于缺枪少弹的状态,为了赶紧做好战斗准备,英国人向欧洲的主要军火商都发出了订单,其中北方工业就“帮助”英国生产过不少piat。
可能有同志又要问了,明明北方工业有更先进的反坦克火箭筒rpg系列,为毛要生产这个不怎么样的piat呢?原因是英国人自高自大和目空一切,他们固执的认为只有自己发明的武器才是最好的,当然,piat生产简单价格便宜也是个关键的原因。
因为北方工业生产过piat,而且还改进了英式破甲弹,只不过红军对其没兴趣,所以当某仙人准备支援法共的时候,就正好用上了。从1942年开始,经过kgb的秘密渠道流入法共的piat累计共有两万具左右。而且法共的抵抗武装也很喜欢这种看上去很简陋的武器。
你问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种武器很适合法共的作战环境。piat可能性能相当的那啥,给正规军使用是问题多多。但是对于游击队来说,piat的缺点就被掩盖了。
比如piat的后坐力太大、弹簧太硬,导致的瞄准和装弹麻烦多多,甚至英国老兵直接说这种武器就是一次性的,因为“你不会有第二次射击的机会”。但是对于游击队来说,这是问题吗?进入战斗之前他们一般就会压好弹簧,而且游击作战的固有形式就是一击不中立刻跑路,对于游击队员来说很少会同敌人纠缠,一般是打了就跑。像piat这样的重武器一般也只有撸一发的机会。自然就不需要冒着风险二次装弹了。
还比如piat反坦克有效射程过近的缺点,问题是游击队员能有多少机会遇上坦克?他们也不会傻乎乎的同敌人的装甲部队硬拼。一般piat在他们手里都是当炮使的,主要打击的目标是敌人的火车头或者固定建筑,这种大型目标一般想打偏也是挺不容易的。甚至还有许多游击队员直接将piat当成迫击炮使用。
而piat的某些优点是相当适应游击作战的,比如其几乎没有尾焰就是一个最大的有点。其他的火箭筒,不管是铁拳还是巴祖卡或者rpg其尾焰都十分明显,一般在火箭筒尾部45度范围内是不能有人或者其他遮挡物的,除非你想变成烤乳猪就这么干。所以一般的火箭筒是不能在房间等密闭建筑物里使用的。而且尾焰不光有危险,更糟糕的是它将暴露目标,而游击队耐以生存的关键一点就是隐蔽性。
而piat就没有这个问题,这货的弹药前进的主要做功的动力来源是那根很紧的弹簧,所以其尾焰很小,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尾焰更多的作用是将弹簧复位,而不是推进。
因此piat不怕暴露,而且完全可以在任何密闭的空间里使用。这对于游击队员来说就是最大的福音了。试想一下,piat操作员埋伏在紧邻街道的窗户边,瞄准窗户外的纳粹汽车或者马车来一发,然后立刻转移,恐怕纳粹车毁人亡了都不知道敌人在哪。
反正毛卫国是挺喜欢piat,对他来说这种武器的唯一缺点就是有点太沉了,仅发射装置就重大14公斤,而苏式的rpg-7加上一发破甲弹才重8.6公斤,piat实在是太重了,尤其是对他这种小体格来说,实在是有些吃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