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9并不成功,至少在李晓峰看来是不成功的,哪怕是米高扬将机头进气口的那门37毫米航炮取消之后,也没有获得大规模量产的资格。不过为了鼓励米格设计局的“创新”精神,李晓峰还是给了米格-9生产100架的额度,这玩意儿就算再糟糕,也比雅科夫列夫的那个攒机货强,雅克-15的作战半径连保卫机场围墙都做不到。
当然,这场竞争并没有结束。前面说了,拉沃契金是信心满满的投入到了喷气式飞机的射击之中,********的想要超越雅科夫列夫,而他精雕细琢的产物就是拉-15。
这个拉-15可能很多同学都不熟悉,历史上的产量也是极其有限。但是没关系,没见过拉-15不要紧,见过米格-15就成。因为米格-15和拉-15简直是太像了,就像一对双胞胎。
实际上它们也可以说是双胞胎,航电、发动机几乎都是一模一样。唯一的差别就是拉-15的性能比米格-15稍微好那么一点点。不过强得有限。
这个时空中拉沃契金的拉-15在1944年10月首飞,而仅仅过了一个月,米高扬和格列维奇就追了上来,这两位倾尽全力的设计米格-15也飞上了蓝天。
前面说了米格-15的性能比拉-15稍差,但是没有太大的差距。按道理说米高扬和格列维奇又要悲剧,但是这一次情况稍有不同。因为米格-15在其他方面大大超过了拉-15。比如说生产更简单,比如说维护更方便。而这两项性能对生产厂和用户来说特别的重要。所以最后的结果是拉沃契金功亏一篑倒在了终点线上。
从1945年5月开始,米格-15进入生产,虽然没赶上同德国人交手,但是在太平洋战场的最后阶段。成功的给了日本颜色,也让英美大为吃惊。
而这也造成了后面一段口水仗,英国人强烈的控诉了苏联的间谍行为。因为他们发现米格-15使用的发动机几乎跟罗尔斯罗伊斯的尼恩发动机一模一样。这种离心式喷气发动机虽然不算先进,但胜在生产简单使用可靠。特别符合苏联的国情。
反正英国人对此是相当的恼火,再一次狠批军情六处和军情五处的无能,让俄国人从容的盗走了尼恩发动机,那是让李尔文相当的难堪。
当然,我们都知道实情不是那么回事,这是某仙人的在聚宝盆里买的,跟间谍没啥关系。其实英国人最不忿的倒不是苏联获得了尼恩发动机,其实这个发动机技术英国出售毫无压力。哪怕是卖给苏联也没啥。因为这种离心式发动机技术潜力相当有限,根本就不是未来的主流,未来的主流还是轴流式发动机。落后的离心式发动机卖了换小钱钱也是不错的。
比如说历史上英国人就慷慨大方的向苏联出售了尼恩发动机的实物和技术,有神马问题?
不过有一种说法是当年是工党执政,说英国的工党就是工人党,同情社会主义的苏共,所以在慷他人之慨出售了相关技术。实话实说,这真心是扯淡,尼玛工党如果跟布尔什维克是一路的,后面艾德礼能跟美帝一路扼杀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
英国人历史上之所以向苏联出售部分“高精尖”技术。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这部分技术虽然英国已经完全掌握了,但苏联也即将掌握。技术封锁的意义不大,还不如卖了换钱。此外,当年的国际局势也很微妙,五个流氓里真正为头的是英美苏三巨头,而这三巨头中英国一点儿优势都没有,出于外交平衡的考量,英国人决定拉拢苏联制衡美国,这才给苏联一点甜头。等丘胖子二次上台,铁幕一拉上。你看看后面还有啥?
之所以要提一下尼恩发动机,最主要的原因还不是跟英国的口水仗。而是这种发动机的生产厂家很特殊。这种已经落后而且潜力不大的发动机是北方工业航空动力部门生产的,而且还是某仙人特别关照下生产。
在最初上马尼恩发动机时。在北方工业集团内部是有颇多争议的,因为当时最紧俏的还是活塞发动机,不管是北方工业版本的vk-100系列(原-100系列)还是地面的北方工业版本b-2发动机销量都相当的不错,那时候订单可以说是数以万计。这时候费那个力气搞什么喷气发动机,这不是吃饱了撑的?
持有这种意见的包括维多利亚以及某仙人便宜老爹,这两位都是一切以经济说话,只要能赚钱杀头的买卖都肯干,而为了赚大钱,他们才不想浪费宝贵的时间搞什么喷气发动机。
当时内部的反对意见还不止这一种,另一种技术流的反对意见属于某仙人的伪娘老哥,那位根本看不上离心式发动机,认为德国线路的轴流式发动机更有潜力,强烈的反对上马落后项目。
客观上说康斯坦丁的意见有道理,喷气式发动机中离心式的确实没啥搞头,潜力有限,很快就会被淘汰。但是,李晓峰认为北方工业的底子还是太薄了,轴流式发动机固然先进,但是其技术要求更高。不要说北方工业,苏联搞喷气动力的初期,轴流式项目走得就相当的不顺利。
李晓峰很清楚,永远都不要想一口气吃成胖子。尤其是技术方面更是一点儿马虎都不能有,必须本着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想抄近道,最后的结果恐怕反而是欲速则不达。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就是后世****的“太行”发动机,最初在定型的时候为了抢进度,该做的实验不做完,最后到了生产环节一堆堆预料不到的问题全部爆发。结果导致太行实在不太行。最后只能老老实实的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补上之前想省下的路慢慢解决问题,这才让太行变得刊用。
当然,这场竞争并没有结束。前面说了,拉沃契金是信心满满的投入到了喷气式飞机的射击之中,********的想要超越雅科夫列夫,而他精雕细琢的产物就是拉-15。
这个拉-15可能很多同学都不熟悉,历史上的产量也是极其有限。但是没关系,没见过拉-15不要紧,见过米格-15就成。因为米格-15和拉-15简直是太像了,就像一对双胞胎。
实际上它们也可以说是双胞胎,航电、发动机几乎都是一模一样。唯一的差别就是拉-15的性能比米格-15稍微好那么一点点。不过强得有限。
这个时空中拉沃契金的拉-15在1944年10月首飞,而仅仅过了一个月,米高扬和格列维奇就追了上来,这两位倾尽全力的设计米格-15也飞上了蓝天。
前面说了米格-15的性能比拉-15稍差,但是没有太大的差距。按道理说米高扬和格列维奇又要悲剧,但是这一次情况稍有不同。因为米格-15在其他方面大大超过了拉-15。比如说生产更简单,比如说维护更方便。而这两项性能对生产厂和用户来说特别的重要。所以最后的结果是拉沃契金功亏一篑倒在了终点线上。
从1945年5月开始,米格-15进入生产,虽然没赶上同德国人交手,但是在太平洋战场的最后阶段。成功的给了日本颜色,也让英美大为吃惊。
而这也造成了后面一段口水仗,英国人强烈的控诉了苏联的间谍行为。因为他们发现米格-15使用的发动机几乎跟罗尔斯罗伊斯的尼恩发动机一模一样。这种离心式喷气发动机虽然不算先进,但胜在生产简单使用可靠。特别符合苏联的国情。
反正英国人对此是相当的恼火,再一次狠批军情六处和军情五处的无能,让俄国人从容的盗走了尼恩发动机,那是让李尔文相当的难堪。
当然,我们都知道实情不是那么回事,这是某仙人的在聚宝盆里买的,跟间谍没啥关系。其实英国人最不忿的倒不是苏联获得了尼恩发动机,其实这个发动机技术英国出售毫无压力。哪怕是卖给苏联也没啥。因为这种离心式发动机技术潜力相当有限,根本就不是未来的主流,未来的主流还是轴流式发动机。落后的离心式发动机卖了换小钱钱也是不错的。
比如说历史上英国人就慷慨大方的向苏联出售了尼恩发动机的实物和技术,有神马问题?
不过有一种说法是当年是工党执政,说英国的工党就是工人党,同情社会主义的苏共,所以在慷他人之慨出售了相关技术。实话实说,这真心是扯淡,尼玛工党如果跟布尔什维克是一路的,后面艾德礼能跟美帝一路扼杀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
英国人历史上之所以向苏联出售部分“高精尖”技术。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这部分技术虽然英国已经完全掌握了,但苏联也即将掌握。技术封锁的意义不大,还不如卖了换钱。此外,当年的国际局势也很微妙,五个流氓里真正为头的是英美苏三巨头,而这三巨头中英国一点儿优势都没有,出于外交平衡的考量,英国人决定拉拢苏联制衡美国,这才给苏联一点甜头。等丘胖子二次上台,铁幕一拉上。你看看后面还有啥?
之所以要提一下尼恩发动机,最主要的原因还不是跟英国的口水仗。而是这种发动机的生产厂家很特殊。这种已经落后而且潜力不大的发动机是北方工业航空动力部门生产的,而且还是某仙人特别关照下生产。
在最初上马尼恩发动机时。在北方工业集团内部是有颇多争议的,因为当时最紧俏的还是活塞发动机,不管是北方工业版本的vk-100系列(原-100系列)还是地面的北方工业版本b-2发动机销量都相当的不错,那时候订单可以说是数以万计。这时候费那个力气搞什么喷气发动机,这不是吃饱了撑的?
持有这种意见的包括维多利亚以及某仙人便宜老爹,这两位都是一切以经济说话,只要能赚钱杀头的买卖都肯干,而为了赚大钱,他们才不想浪费宝贵的时间搞什么喷气发动机。
当时内部的反对意见还不止这一种,另一种技术流的反对意见属于某仙人的伪娘老哥,那位根本看不上离心式发动机,认为德国线路的轴流式发动机更有潜力,强烈的反对上马落后项目。
客观上说康斯坦丁的意见有道理,喷气式发动机中离心式的确实没啥搞头,潜力有限,很快就会被淘汰。但是,李晓峰认为北方工业的底子还是太薄了,轴流式发动机固然先进,但是其技术要求更高。不要说北方工业,苏联搞喷气动力的初期,轴流式项目走得就相当的不顺利。
李晓峰很清楚,永远都不要想一口气吃成胖子。尤其是技术方面更是一点儿马虎都不能有,必须本着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想抄近道,最后的结果恐怕反而是欲速则不达。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就是后世****的“太行”发动机,最初在定型的时候为了抢进度,该做的实验不做完,最后到了生产环节一堆堆预料不到的问题全部爆发。结果导致太行实在不太行。最后只能老老实实的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补上之前想省下的路慢慢解决问题,这才让太行变得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