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戈达确实脑子有病,虽说公道自在人心这句话在政坛不一定有卵用,但是混政坛的都不是傻子,个顶个的聪明,所以在这种问题上大家的判断力都是足够的。几乎所有的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都认为李晓峰是为了苏联的利益牺牲了一部分个人利益。这种行为虽然有点傻,但是作为苏联的核心领导,这种大局观难道是不必要的?
至少大家伙都知道某仙人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不愧于布尔什维克的称号,能掌住舵,这种领导带领咱们至少让人放心不是。如果你的领导是个小肚鸡肠一肚子算计一点儿亏都不吃的主儿,谁敢跟他混啊!指不定哪一天就把你当局部利益舍弃了,那时候你找谁哭去?
而李晓峰恰恰在这一点上是有问题的,给很多党员留下了“唯利是图”的印象,让唯利是图的人当核心领导,谁不得两股颤颤啊!而现在,李晓峰用实际行动告诉了全党,我不是唯利是图,在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上,我是有操守的,也不怕牺牲一部分个人利益。
这就是千金买马骨的效果了,所以当李晓峰做出这种牺牲之后,他在党内的风评肯定是极大的好转。至少不会再用原则性不够坚强来攻击他了。而雅戈达却在这时候攻击李晓峰不维护整体利益。尼玛这不是作死么!
如果连李晓峰这样的都算不维护整体利益。那大家伙还怎么混?更何况斯维尔德洛夫非常清楚,列宁还活着,而导师大人是希望李晓峰做这样的选择的,这时候你敢攻击李晓峰,那导师大人能饶过你?
斯维尔德洛夫开始怀疑雅戈达的政治眼光和政治智慧了,连这样的蠢事都做得出来,今后你丫恐怕是会花样作死吧?而政坛大佬最讨厌这种花样作死的手下了,虽然小斯暂时还没有放弃雅戈达。但是这个表弟在他心目中的分量是大大降低了。
那么苏联最高兴的那个人是谁呢?很显然,自然是列宁。要知道从1935年退休开始,列宁的一颗心就悬着,他担心托洛茨基镇不住场面,还担心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走向错误的道路。尤其是在斯大林选择作死之后,导师大人时时刻刻都在害怕,他真的担心一觉起来就听到托洛茨基或者斯维尔德洛夫被打倒的消息。在卫国战争爆发之后,列宁几乎是夜不能寐,一度都需要上速效救心丸,那真心是神经高度紧张。几乎就要崩裂了。
而这一次,李晓峰竟然出乎意料的选择照顾大局。这让列宁是异常的欣喜,坐在专列上,他拍着床铺大笑道:“安德烈.彼得洛维奇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据克鲁普斯卡娅和导师大人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从那一天开始,困扰着列宁的神经衰弱、失眠和抑郁极大的缓解了,这也使得几乎油灯苦尽的列宁撑到了胜利的那一天。
列宁太欣慰了,从三十年代开始,他就一直很担忧接班人和党内分裂问题,用他的话说就是党内斗争太多团结不够。一个政党,内部只有一个声音是不对的,这意味着僵化、独裁和**。但一个政党两种声音空前对立剑拔弩张也是不对的,这意味散伙。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是怎么变成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的,还不是因为内部争论和斗争太过于激烈,最后形同路人和仇人。
在三十年代,在党内争论和斗争最激烈的时候,列宁真担心他一退下去,党就散伙了。原因就是因为他觉得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在大局问题上是有瑕疵的,不足以掌舵,这才选择了托洛茨基。
而事实证明,列宁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卫国战争前苏联政坛简直是硝烟弥漫,列宁派和托派是斗得你死我活,如果不是他还活着,如果不是托洛茨基还能照顾大局。恐怕是形势不乐观的。
那时候,列宁最担心的就是托洛茨基退下去了,怎么办?斯维尔德洛夫和李晓峰的矛盾已经凸显出来了,而李晓峰一直以来就是以小肚鸡肠著称,当年恶搞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的一幕幕依然清晰的呈现在导师大人眼前。当小斯和某人之间彻底闹翻之后,苏联和联共布会变成了什么样子?
反正导师大人一想起来就是害怕,现在,事实证明,为了维护大局李晓峰愿意妥协和退让,列宁自然是放心了。未来最差也差不到哪去,至少不用担心斯维尔德洛夫和某人完全闹翻。
当然,最关键的是,列宁终于发现某仙人像个政治家了,不为小利必有远谋。只有拥有宏图大志的人,才会选择忍耐。
那么李晓峰真是这样吗?确切的说,不完全是。李晓峰一开始确实是不想让的,在他看来托洛茨基就是无理取闹,就是不照顾大局,你丫的图哈切夫斯基又作死了,这是要坑死红军,你怎么都不管?有一点核心领导的样子吗?
当时的李晓峰真是有心等到底,看谁先撑不住的。但是当他回家看到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时,想法又有了松动。可怜天下父母心,他坐视到底,最后被坑惨的只是苏联千千万万的父母和孩子。作为一个有节操的仙人,他之所以会穿越,不就是被那些没节操的货给坑了吗?如果现在他跟那些家伙一样,又有什么资格去斥责人家呢?五十步笑百步是最没意思了。
稍微冷静一点儿之后,李晓峰又仔细的清算了一下得失。就算必须要让利给托洛茨基,他在军委依然还是有相当的优势。甚至可以说是绝对的优势。在未来主导军委的依然还是他。而不是托洛茨基或者斯维尔德洛夫,这样的损失对他来说算不上什么。
也就是说,损失他能承受。既然依然有相当的优势,何必那么咄咄逼人呢?51%的优势和99%的优势有本质的区别吗?更何况对托洛茨基让一步还算不上51%的优势,既然如此,为啥要白白流那么多血呢?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李晓峰就豁然开朗了,这就跟美苏冷战期间的核战略差不多。拥有摧毁世界一次的优势还不够,要十次和百次,最后两家谁都承受不了那么庞大的核武器库,依然只能妥协。
至少大家伙都知道某仙人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不愧于布尔什维克的称号,能掌住舵,这种领导带领咱们至少让人放心不是。如果你的领导是个小肚鸡肠一肚子算计一点儿亏都不吃的主儿,谁敢跟他混啊!指不定哪一天就把你当局部利益舍弃了,那时候你找谁哭去?
而李晓峰恰恰在这一点上是有问题的,给很多党员留下了“唯利是图”的印象,让唯利是图的人当核心领导,谁不得两股颤颤啊!而现在,李晓峰用实际行动告诉了全党,我不是唯利是图,在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上,我是有操守的,也不怕牺牲一部分个人利益。
这就是千金买马骨的效果了,所以当李晓峰做出这种牺牲之后,他在党内的风评肯定是极大的好转。至少不会再用原则性不够坚强来攻击他了。而雅戈达却在这时候攻击李晓峰不维护整体利益。尼玛这不是作死么!
如果连李晓峰这样的都算不维护整体利益。那大家伙还怎么混?更何况斯维尔德洛夫非常清楚,列宁还活着,而导师大人是希望李晓峰做这样的选择的,这时候你敢攻击李晓峰,那导师大人能饶过你?
斯维尔德洛夫开始怀疑雅戈达的政治眼光和政治智慧了,连这样的蠢事都做得出来,今后你丫恐怕是会花样作死吧?而政坛大佬最讨厌这种花样作死的手下了,虽然小斯暂时还没有放弃雅戈达。但是这个表弟在他心目中的分量是大大降低了。
那么苏联最高兴的那个人是谁呢?很显然,自然是列宁。要知道从1935年退休开始,列宁的一颗心就悬着,他担心托洛茨基镇不住场面,还担心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走向错误的道路。尤其是在斯大林选择作死之后,导师大人时时刻刻都在害怕,他真的担心一觉起来就听到托洛茨基或者斯维尔德洛夫被打倒的消息。在卫国战争爆发之后,列宁几乎是夜不能寐,一度都需要上速效救心丸,那真心是神经高度紧张。几乎就要崩裂了。
而这一次,李晓峰竟然出乎意料的选择照顾大局。这让列宁是异常的欣喜,坐在专列上,他拍着床铺大笑道:“安德烈.彼得洛维奇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据克鲁普斯卡娅和导师大人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从那一天开始,困扰着列宁的神经衰弱、失眠和抑郁极大的缓解了,这也使得几乎油灯苦尽的列宁撑到了胜利的那一天。
列宁太欣慰了,从三十年代开始,他就一直很担忧接班人和党内分裂问题,用他的话说就是党内斗争太多团结不够。一个政党,内部只有一个声音是不对的,这意味着僵化、独裁和**。但一个政党两种声音空前对立剑拔弩张也是不对的,这意味散伙。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是怎么变成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的,还不是因为内部争论和斗争太过于激烈,最后形同路人和仇人。
在三十年代,在党内争论和斗争最激烈的时候,列宁真担心他一退下去,党就散伙了。原因就是因为他觉得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在大局问题上是有瑕疵的,不足以掌舵,这才选择了托洛茨基。
而事实证明,列宁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卫国战争前苏联政坛简直是硝烟弥漫,列宁派和托派是斗得你死我活,如果不是他还活着,如果不是托洛茨基还能照顾大局。恐怕是形势不乐观的。
那时候,列宁最担心的就是托洛茨基退下去了,怎么办?斯维尔德洛夫和李晓峰的矛盾已经凸显出来了,而李晓峰一直以来就是以小肚鸡肠著称,当年恶搞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的一幕幕依然清晰的呈现在导师大人眼前。当小斯和某人之间彻底闹翻之后,苏联和联共布会变成了什么样子?
反正导师大人一想起来就是害怕,现在,事实证明,为了维护大局李晓峰愿意妥协和退让,列宁自然是放心了。未来最差也差不到哪去,至少不用担心斯维尔德洛夫和某人完全闹翻。
当然,最关键的是,列宁终于发现某仙人像个政治家了,不为小利必有远谋。只有拥有宏图大志的人,才会选择忍耐。
那么李晓峰真是这样吗?确切的说,不完全是。李晓峰一开始确实是不想让的,在他看来托洛茨基就是无理取闹,就是不照顾大局,你丫的图哈切夫斯基又作死了,这是要坑死红军,你怎么都不管?有一点核心领导的样子吗?
当时的李晓峰真是有心等到底,看谁先撑不住的。但是当他回家看到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时,想法又有了松动。可怜天下父母心,他坐视到底,最后被坑惨的只是苏联千千万万的父母和孩子。作为一个有节操的仙人,他之所以会穿越,不就是被那些没节操的货给坑了吗?如果现在他跟那些家伙一样,又有什么资格去斥责人家呢?五十步笑百步是最没意思了。
稍微冷静一点儿之后,李晓峰又仔细的清算了一下得失。就算必须要让利给托洛茨基,他在军委依然还是有相当的优势。甚至可以说是绝对的优势。在未来主导军委的依然还是他。而不是托洛茨基或者斯维尔德洛夫,这样的损失对他来说算不上什么。
也就是说,损失他能承受。既然依然有相当的优势,何必那么咄咄逼人呢?51%的优势和99%的优势有本质的区别吗?更何况对托洛茨基让一步还算不上51%的优势,既然如此,为啥要白白流那么多血呢?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李晓峰就豁然开朗了,这就跟美苏冷战期间的核战略差不多。拥有摧毁世界一次的优势还不够,要十次和百次,最后两家谁都承受不了那么庞大的核武器库,依然只能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