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南对老蒋保持克制的理解很简单也很符合中央嫡系的思维模式,一方面他继续命令嫡系第一军在西安“整军备战”(实际上就是准备过年),以及命令已经北上的第76军停留在乌海观察形势伺机北上;而另一方面,则命令董钊和孔令恂加强攻势,不断地施加压力。
很显然,胡宗南的打算依然和以前一样,那就是继续借刀杀人,一定要除掉董钊和孔令恂。而且他还能自圆其说:“按照委员长的命令,我很克制了,都命令第1军和第76军休整了,这难道还不克制?只有第16军和第80军继续强攻,那也是遵循委员长的命令,委员长没有命令我第34集团军停止进攻嘛!”
总而言之,留在西安的胡宗南是很惬意的,准备过一个舒舒服服的好年,大年夜的佐酒助兴的节目,就是看董钊和孔令恂被外蒙古骑兵虐成狗,这多有趣哈!
董钊和孔令恂自然清楚胡宗南的如意算盘,又怎么可能自找没趣?所以他们对战斗的投入也是相当有限,五个师离包头远远的,只要外蒙古骑兵有点动静,他们是立马就风紧扯呼。
刮军的消极应战让科涅夫是莫名其妙,之前得知敌人的增援部队正在路上的时候,他还真有些着急,是不断地催促53军加快行军的步{伐。
可他这边是紧赶慢赶,而刮军那边却完全是磨洋工,等53军107师和外蒙古骑兵第14赶到固阳的时候,刮军增援过来的第36军才刚刚抵达五原。而第76军则还在乌海。第一军依然在西安过节。
此时。战场上的形势就变成了**的8个师和外蒙古以及苏联红军的四个师对峙。当然,情况也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比如第36军的到来,让董钊和孔令恂磨洋工的如意算盘就陷入了麻烦。
原因是赵锡光其人很特殊,先来简单地说说赵锡光其人吧,和孔令恂一样,赵锡光也不是黄埔系而是地方系统。属于云南讲武堂韶关分校毕业,从中尉排长一直干到了中将军长。解放后在土共这边经营新疆,做出了重大贡献。
因为赵锡光属于地方势力,所以他在胡宗南这边也属于不受待见之列,最初在赵锡光任第167师师长时,胡宗南就明确表示不要赵锡光和他的第167师。后来在何应钦仔细解释和做工作之后,胡宗南才勉强表示接受。
不过胡宗南当时只是嘴上说接受,实际上还是不想要赵锡光,在14兵团兵败撤往陕西时。胡宗南(时任14兵团兵团司令)就故意让赵锡光和第167师殿后阻击日军,准备借日军之手除掉他不喜欢的第167师。当时胡宗南给赵锡光下了死命令,要求他必须坚守24小时才能撤退。
像167师这样的杂牌部队顶日军24小时。谈何容易?反正胡宗南是认为,结果不外乎两个:要么赵锡光所部被日军歼灭。要么赵锡光没坚持够24小时就被击溃。前一种可能就不用多说了,借刀杀人;而后一种可能也简单,继续追究赵锡光的责任嘛!反正不管是哪种可能,他都能轻轻松松地消灭掉赵锡光和这个讨厌的第167师。
不过让胡宗南没有想到的是,赵锡光还是很有能力很能打的,带着杂牌军第167师,他不止坚守了24小时,甚至还多坚持了一个晚上。之后赵锡光带着部队急行军两天两夜才追上了胡宗南的主力(可见胡某人跑得有多快)。
而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大乌龙,胡宗南在跑路的第二天就就向上头反应新编第167师已经全军覆没。好嘛,这个乌龙让胡宗南可是出了大洋相,无奈之下只能“安抚”和“表彰”赵锡光的功绩,提拔赵锡光担任了第36军军长。
自然,胡宗南当时恐怕是相当不情愿的,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所以从这一次出兵绥远的部署也能看出,在第34集团军中,除开孔令恂和董钊之外,赵锡光算是胡宗南第三个不欢迎的人,所以也就给第36军安排在了第三位。
对此,赵锡光也是心知肚明,只不过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杂牌军想要在中央军的压制下生存下来,无外乎三条路,要么像李宗仁、白崇禧一样势力庞大,让中央军都不敢轻易下嘴,要么就如孙殿英一样用金钱开路跪舔老蒋,在或者就是豁出去一条性命敢打敢拼。
前两条就不说了,跟赵锡光没有什么关系,赵锡光算是走的第三条路子,通过战斗证明了自己的实力,间接的让胡宗南之流觉得他还有点用,从而保全自己。
当然,赵锡光并不是走这条路走得最牛的刮军杂牌军将领,还有一个人比他还要猛,抽空提他一笔,此人就是黄百韬。是的,就是那个在淮海战役中覆灭的第七兵团司令,他可真心是不折不扣的杂牌出身。
黄百韬毕业于河北工专工学部之后,投笔从戎,在北洋军阀、江苏督军李纯手下当传令兵。因为得到李纯的赏识,得以进入李纯主办的金陵军官教育团学习。此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因为张宗昌(大名鼎鼎的三不知道将军)曾经是金陵军官教育团教官,跟黄百韬有旧,很照顾黄百韬。
1928年,黄百韬跟随张宗昌所部第6军军长徐源泉一起投靠蒋介石,并升任师长。不过当时光头可不知道黄百韬是什么菜,而且为了控制和吞并这些投靠的杂牌军,采取了将杂牌军将领保送陆军大学进修的办法解除兵权。
不过丢掉兵权对黄百韬也不算是什么坏事,因为进入陆军大学进修时,他结识了两个同学。一个冯玉祥另一个鹿钟麟。所以能在毕业后担任第6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和晋察战区参谋长。之后进入军事委员会任中将高参并得到了何应钦的赏识,得以被推荐到顾祝同身边任参谋长。
很显然,胡宗南的打算依然和以前一样,那就是继续借刀杀人,一定要除掉董钊和孔令恂。而且他还能自圆其说:“按照委员长的命令,我很克制了,都命令第1军和第76军休整了,这难道还不克制?只有第16军和第80军继续强攻,那也是遵循委员长的命令,委员长没有命令我第34集团军停止进攻嘛!”
总而言之,留在西安的胡宗南是很惬意的,准备过一个舒舒服服的好年,大年夜的佐酒助兴的节目,就是看董钊和孔令恂被外蒙古骑兵虐成狗,这多有趣哈!
董钊和孔令恂自然清楚胡宗南的如意算盘,又怎么可能自找没趣?所以他们对战斗的投入也是相当有限,五个师离包头远远的,只要外蒙古骑兵有点动静,他们是立马就风紧扯呼。
刮军的消极应战让科涅夫是莫名其妙,之前得知敌人的增援部队正在路上的时候,他还真有些着急,是不断地催促53军加快行军的步{伐。
可他这边是紧赶慢赶,而刮军那边却完全是磨洋工,等53军107师和外蒙古骑兵第14赶到固阳的时候,刮军增援过来的第36军才刚刚抵达五原。而第76军则还在乌海。第一军依然在西安过节。
此时。战场上的形势就变成了**的8个师和外蒙古以及苏联红军的四个师对峙。当然,情况也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比如第36军的到来,让董钊和孔令恂磨洋工的如意算盘就陷入了麻烦。
原因是赵锡光其人很特殊,先来简单地说说赵锡光其人吧,和孔令恂一样,赵锡光也不是黄埔系而是地方系统。属于云南讲武堂韶关分校毕业,从中尉排长一直干到了中将军长。解放后在土共这边经营新疆,做出了重大贡献。
因为赵锡光属于地方势力,所以他在胡宗南这边也属于不受待见之列,最初在赵锡光任第167师师长时,胡宗南就明确表示不要赵锡光和他的第167师。后来在何应钦仔细解释和做工作之后,胡宗南才勉强表示接受。
不过胡宗南当时只是嘴上说接受,实际上还是不想要赵锡光,在14兵团兵败撤往陕西时。胡宗南(时任14兵团兵团司令)就故意让赵锡光和第167师殿后阻击日军,准备借日军之手除掉他不喜欢的第167师。当时胡宗南给赵锡光下了死命令,要求他必须坚守24小时才能撤退。
像167师这样的杂牌部队顶日军24小时。谈何容易?反正胡宗南是认为,结果不外乎两个:要么赵锡光所部被日军歼灭。要么赵锡光没坚持够24小时就被击溃。前一种可能就不用多说了,借刀杀人;而后一种可能也简单,继续追究赵锡光的责任嘛!反正不管是哪种可能,他都能轻轻松松地消灭掉赵锡光和这个讨厌的第167师。
不过让胡宗南没有想到的是,赵锡光还是很有能力很能打的,带着杂牌军第167师,他不止坚守了24小时,甚至还多坚持了一个晚上。之后赵锡光带着部队急行军两天两夜才追上了胡宗南的主力(可见胡某人跑得有多快)。
而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大乌龙,胡宗南在跑路的第二天就就向上头反应新编第167师已经全军覆没。好嘛,这个乌龙让胡宗南可是出了大洋相,无奈之下只能“安抚”和“表彰”赵锡光的功绩,提拔赵锡光担任了第36军军长。
自然,胡宗南当时恐怕是相当不情愿的,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所以从这一次出兵绥远的部署也能看出,在第34集团军中,除开孔令恂和董钊之外,赵锡光算是胡宗南第三个不欢迎的人,所以也就给第36军安排在了第三位。
对此,赵锡光也是心知肚明,只不过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杂牌军想要在中央军的压制下生存下来,无外乎三条路,要么像李宗仁、白崇禧一样势力庞大,让中央军都不敢轻易下嘴,要么就如孙殿英一样用金钱开路跪舔老蒋,在或者就是豁出去一条性命敢打敢拼。
前两条就不说了,跟赵锡光没有什么关系,赵锡光算是走的第三条路子,通过战斗证明了自己的实力,间接的让胡宗南之流觉得他还有点用,从而保全自己。
当然,赵锡光并不是走这条路走得最牛的刮军杂牌军将领,还有一个人比他还要猛,抽空提他一笔,此人就是黄百韬。是的,就是那个在淮海战役中覆灭的第七兵团司令,他可真心是不折不扣的杂牌出身。
黄百韬毕业于河北工专工学部之后,投笔从戎,在北洋军阀、江苏督军李纯手下当传令兵。因为得到李纯的赏识,得以进入李纯主办的金陵军官教育团学习。此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因为张宗昌(大名鼎鼎的三不知道将军)曾经是金陵军官教育团教官,跟黄百韬有旧,很照顾黄百韬。
1928年,黄百韬跟随张宗昌所部第6军军长徐源泉一起投靠蒋介石,并升任师长。不过当时光头可不知道黄百韬是什么菜,而且为了控制和吞并这些投靠的杂牌军,采取了将杂牌军将领保送陆军大学进修的办法解除兵权。
不过丢掉兵权对黄百韬也不算是什么坏事,因为进入陆军大学进修时,他结识了两个同学。一个冯玉祥另一个鹿钟麟。所以能在毕业后担任第6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和晋察战区参谋长。之后进入军事委员会任中将高参并得到了何应钦的赏识,得以被推荐到顾祝同身边任参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