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二,鉴于帝国主义集团已经开始直接干涉,不如乘他们立足未稳,抢先发动进攻,消灭什切青的帝国主义干涉军,彻底地掐断波兰获得对外援助的通道。
具体方案是。从但泽和哥尼斯堡抽调部分军队。奇袭什切青。与此同时。乌博列维奇集团歼灭残敌之后,南下威慑毕苏斯基残部,以解除沃沃明的包围,并牢牢地将毕苏斯基的部队牵制在华沙。此后除用小股部队扫荡和封锁华沙之外,主力就地转入休整,当毕苏斯基物资紧张不得不打破僵局时,再设法围歼之。
对于政治局来说,第一种方案无疑更合口味。毕竟主动挑衅协约国集团,实在有点过于惊悚了。继续打波兰人,无疑国际上的压力更小,不容易导致形势全盘恶化。
不过这个方案一也有很大的问题,首先,歼灭波尔斯基的残部还需要时间。而一旦南边的毕苏斯基发现形势不妙,很有可能放弃北上计划,转而向华沙逃跑。以沃沃明到华沙的距离,远在上马乌基尼亚的乌博列维奇还真是鞭长莫及。
其次,就算能顺利的歼灭波尔斯基残部。乌博列维奇的部队能不能快速南下,能不能将毕苏斯基的部队包围。这也是问题。毕竟乌博列维奇的部队在连续作战,部队的体力消耗是相当大的。万一南下行动不顺利,毕苏斯基缩回了华沙,或者干脆无法在运动战中占到便宜,吃不下毕苏斯基,那后面的情况就复杂了。
而方案二却能避免这些问题,由但泽和柯尼斯堡抽调部队袭取什切青很有点关门打狗的意思,切断了毕苏斯基获得外援的通道之后,再经过一段的封锁和围困,毕苏斯基必然是山穷水尽。那时候他要么活活被困死,要么就只能被迫出城决战。
一旦他选择后者,乌博列维奇的部队经过了休整也恢复了元气,吃掉毕苏斯基应该不是特别难。
不过这个方案也有问题,那就是一个“等”字。围困封锁华沙,困死毕苏斯基是需要时间的。而在这段时间内,乌博列维奇的部队只能在华沙周边“傻等”,天知道要等多久毕苏斯基才会山穷水尽?万一这货一门心思地当缩头乌龟,就是不出来,那怎么办?
而且必须看到,协约国集团不会陪你一起傻等,在毕苏斯基被围困的同时,他们必然会想尽办法解围。一旦他们利用这段时间抽调部分兵力一鼓作气地投入波兰战场。那时候东普鲁士人民解放军就要陷入华沙的敌人解决不了,新的敌人又蜂拥而来的被动中。
并且,要实现方案二的核心是袭取什切青,那么这个什切青好打吗?毕竟什切青也是重要的港口,那里现在不光有协约国的所谓志愿军,周边还有相当数量的德**队,以但泽和柯尼斯堡的那点儿部队能顺利拿下来吗?
好吧,就算能拿下来,可这也将狠狠地得罪德国人,之前德国人很克制的袖手旁观,是因为他们无力东顾,而现在,恐怕协约国集团会很高兴地放任他们给犹太侵略者一个教训吧?
所以打什切青看上去很好,但是问题多多,弄不好还会给自己招来更多的敌人,实在不能路盲为之。
经过政治局的反复讨论,最后通过的果然是方案一,不过政治局也做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方案一必须继续完善,必须解决掉如何在消灭波尔斯基残部之后快速南下保卫毕苏斯基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掉这个最核心的问题,那么最好还是按照政治局最早的保守方案行动。
难题就摆在了李晓峰和特里安达菲洛夫面前,沃沃明到华沙不过三四十公里,而上马乌基尼亚到沃沃明有一百大几十公里。以当前协约国集团支援给波兰的空中侦察力量,沃沃明失陷,不超过两个小时毕苏斯基就会知道。这点儿时间完全不够乌博列维奇的部队回头包抄的。
甚至更可能的是,随着波尔斯基的抵抗越来越弱,毕苏斯基会放弃北上救援的计划,以老毕的逃命速度,那更是没办法追的。
特里安达菲洛夫感叹了一声:“要是我们手头有更多的部队该有多好?”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就是留在沃沃明的的这七八千人都是乌博列维奇从牙齿缝里挤出来的,哪里有更多的部队?
特里安达菲洛夫这番话更多的是一种自嘲和无奈,不过在李晓峰听来。却有醍醐灌顶的功效。
从现实出发。乌博列维奇歼灭波尔斯基残部之后再南下绝对是来不及的。而且沃沃明周边也不会有特里安达菲洛夫希望的更多的部队。一切看上去都是无解的,但是李晓峰却想到了一种可能:
“能不能让乌博列维奇抽调出一部分兵力提前南下呢?”他向特里安达菲洛夫提出了一个十分荒诞的问题。
具体方案是。从但泽和哥尼斯堡抽调部分军队。奇袭什切青。与此同时。乌博列维奇集团歼灭残敌之后,南下威慑毕苏斯基残部,以解除沃沃明的包围,并牢牢地将毕苏斯基的部队牵制在华沙。此后除用小股部队扫荡和封锁华沙之外,主力就地转入休整,当毕苏斯基物资紧张不得不打破僵局时,再设法围歼之。
对于政治局来说,第一种方案无疑更合口味。毕竟主动挑衅协约国集团,实在有点过于惊悚了。继续打波兰人,无疑国际上的压力更小,不容易导致形势全盘恶化。
不过这个方案一也有很大的问题,首先,歼灭波尔斯基的残部还需要时间。而一旦南边的毕苏斯基发现形势不妙,很有可能放弃北上计划,转而向华沙逃跑。以沃沃明到华沙的距离,远在上马乌基尼亚的乌博列维奇还真是鞭长莫及。
其次,就算能顺利的歼灭波尔斯基残部。乌博列维奇的部队能不能快速南下,能不能将毕苏斯基的部队包围。这也是问题。毕竟乌博列维奇的部队在连续作战,部队的体力消耗是相当大的。万一南下行动不顺利,毕苏斯基缩回了华沙,或者干脆无法在运动战中占到便宜,吃不下毕苏斯基,那后面的情况就复杂了。
而方案二却能避免这些问题,由但泽和柯尼斯堡抽调部队袭取什切青很有点关门打狗的意思,切断了毕苏斯基获得外援的通道之后,再经过一段的封锁和围困,毕苏斯基必然是山穷水尽。那时候他要么活活被困死,要么就只能被迫出城决战。
一旦他选择后者,乌博列维奇的部队经过了休整也恢复了元气,吃掉毕苏斯基应该不是特别难。
不过这个方案也有问题,那就是一个“等”字。围困封锁华沙,困死毕苏斯基是需要时间的。而在这段时间内,乌博列维奇的部队只能在华沙周边“傻等”,天知道要等多久毕苏斯基才会山穷水尽?万一这货一门心思地当缩头乌龟,就是不出来,那怎么办?
而且必须看到,协约国集团不会陪你一起傻等,在毕苏斯基被围困的同时,他们必然会想尽办法解围。一旦他们利用这段时间抽调部分兵力一鼓作气地投入波兰战场。那时候东普鲁士人民解放军就要陷入华沙的敌人解决不了,新的敌人又蜂拥而来的被动中。
并且,要实现方案二的核心是袭取什切青,那么这个什切青好打吗?毕竟什切青也是重要的港口,那里现在不光有协约国的所谓志愿军,周边还有相当数量的德**队,以但泽和柯尼斯堡的那点儿部队能顺利拿下来吗?
好吧,就算能拿下来,可这也将狠狠地得罪德国人,之前德国人很克制的袖手旁观,是因为他们无力东顾,而现在,恐怕协约国集团会很高兴地放任他们给犹太侵略者一个教训吧?
所以打什切青看上去很好,但是问题多多,弄不好还会给自己招来更多的敌人,实在不能路盲为之。
经过政治局的反复讨论,最后通过的果然是方案一,不过政治局也做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方案一必须继续完善,必须解决掉如何在消灭波尔斯基残部之后快速南下保卫毕苏斯基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掉这个最核心的问题,那么最好还是按照政治局最早的保守方案行动。
难题就摆在了李晓峰和特里安达菲洛夫面前,沃沃明到华沙不过三四十公里,而上马乌基尼亚到沃沃明有一百大几十公里。以当前协约国集团支援给波兰的空中侦察力量,沃沃明失陷,不超过两个小时毕苏斯基就会知道。这点儿时间完全不够乌博列维奇的部队回头包抄的。
甚至更可能的是,随着波尔斯基的抵抗越来越弱,毕苏斯基会放弃北上救援的计划,以老毕的逃命速度,那更是没办法追的。
特里安达菲洛夫感叹了一声:“要是我们手头有更多的部队该有多好?”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就是留在沃沃明的的这七八千人都是乌博列维奇从牙齿缝里挤出来的,哪里有更多的部队?
特里安达菲洛夫这番话更多的是一种自嘲和无奈,不过在李晓峰听来。却有醍醐灌顶的功效。
从现实出发。乌博列维奇歼灭波尔斯基残部之后再南下绝对是来不及的。而且沃沃明周边也不会有特里安达菲洛夫希望的更多的部队。一切看上去都是无解的,但是李晓峰却想到了一种可能:
“能不能让乌博列维奇抽调出一部分兵力提前南下呢?”他向特里安达菲洛夫提出了一个十分荒诞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