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是第一条,阿尔克斯尼斯很快又提出了第二条:“五艘航母,再加上随行护卫的战列舰和巡洋舰以及驱逐舰,舰队规模至少也得几十艘上百艘吧?如此大规模的出动,德军会没有反应?而且雅克-1k航程有限。你的航母编队必须深入挪威海域才能发动攻击,这必将让庞大的舰队处于德国空军的打击范围之内,这个风险难道就小了?”
阿尔克斯尼斯的意见确实有道理。ro-2确实很全能,但是载弹量和航程真心是没办法跟图-3和伊尔-4比。携带一千公斤炸弹的时候。其最大航程只有1000公里的样子,作战半径其实也就是300公里的样子。
而实际上红海军的特混编队最大打击距离还没有三百公里,原因就在于雅克-1k航程更短,陆上版雅克-1最大航程大约在650公里左右的水平,也就是说其最理想的作战半径也只有200公里的水平。而舰载版雅克-1k因为加强结构增重,不管是机动性还是最大航程指标都有所缩水,真实的作战半径实际上只有180公里的水平。
也就是说,除非攻击机队不要雅克-1k护航。那可以在三百公里的距离上发起攻击,如果要雅克-1k护航,那最大攻击距离也就是180公里。
180公里实在太短了,完全就在德国空军的打击范围之内,如果真要这么干,那特混编队要冒的风险确实更大了。
一时间,阿尔克斯尼斯和苏霍伊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这个官司直接打到了李晓峰这里。作为轰炸纳尔维克和克纳本的支持者,他必须做出裁决。
不过李晓峰的裁决却有些怪异,因为他同时否定了阿尔克斯尼斯和苏霍伊的建议。认为这两个方案都不成熟。
“我们的机会只有一次,如果不能乘着敌人警惕性不够高的时候一举摧毁克纳本,一旦我们的攻击没有达成理想的效果。德国人很快就会加强相关区域的防空力量。那时候再要进行第二次以及第三次攻击,代价将会更加惨重!”
顿了顿,他异常严肃地说道:“所以,在第一次攻击中,我们就必须取得圆满的成功,必须一举摧毁克纳本,决不搞什么第二次和第三次返工。所以,如果你们不能保证绝对的成功,还不如暂时不动为妙!”
因为李晓峰的坚持。阿尔克斯尼斯和苏霍伊只能回家返工,而此时。李晓峰也有了一个大概的设想。而他这个设想十分的复杂,包含两个方面。涉及空军、海军和kgb三个部门。
具体的计划是这样的,对纳尔维克和克纳本的攻击,想要一举成功,就不能回避德国空军的问题。在挪威南部以及丹麦海域,红军不可能获得制空权,所以不管是空军的直接穿越波罗的海的轰炸计划,还是苏霍伊的特混编队出击计划风险都太大,而且都不能保证彻底摧毁克纳本钼矿。
怎么样解决德国空军的问题呢?反正直接去抢制空权肯定没戏,李晓峰的想法是诱骗。如果能将德国空军从克纳本附近骗开,成功的可能性不就大了吗?
而怎么去欺骗,李晓峰也有个大概的想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依然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是轰炸纳尔维克,重点打击纳尔维克,必然能将将德国空军的注意力引向北面。
不管怎么说德国空军的实力是有限的,既要关注巴巴罗萨计划,还要关注英吉利海峡,最后还得为纳尔维克分心,那么很有可能,在丹麦和波罗的海一线将会出现空挡。
而红军则不然,红海军的海军航空兵此前一直在巴伦支海打酱油,完全可以由他们去给纳尔维克施加压力,配合一部分远程航空兵,夜以继日的猛轰纳尔维克,就不信德国人不上当。
更何况,纳尔维克还只是李晓峰甩出去欺骗德国佬的第一张牌,他还有第二个欺骗方向柏林。和德国空军之前完全不重视远程航空兵相比,红色空军在战前初步建立起了一支有一定能力的远程航空兵,轰炸柏林根本就不是问题。不管是叶-2、pe-8还是伊尔-4都能去柏林丢炸弹。
李晓峰认为哪两个目标更有价值呢?头一个就是前面曾经提到过的纳尔维克,作为德国进口铁矿石的关键节点,摧毁了纳尔维克港,德国的工业生产,尤其是军火生产将遭受沉重的打击。而第二个关键的目标就是克纳本钼矿。
了解一点二战战史和冶金知识的朋友都知道钼元素的价值。简单的说吧,钼能提高合金的高温性能、耐磨性和抗腐蚀性。比如说合金装甲钢,缺少了钼那韧性就惨不忍睹。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德国的虎王坦克,按道理说以虎王的体重以及正面装甲厚度,在二战中也算是首屈一指的了。可是苏联红军缴获了虎王在库宾卡经过实弹射击之后,却认为虎王的防御真心是虚有其表。
其装甲质量跟虎和豹相差甚远,根本就是黑心包子。按理说以德国人精工细作的性格,不至于拿这种豆腐渣装甲凑数,其关键问题就是缺了钼!
阿尔克斯尼斯的意见确实有道理。ro-2确实很全能,但是载弹量和航程真心是没办法跟图-3和伊尔-4比。携带一千公斤炸弹的时候。其最大航程只有1000公里的样子,作战半径其实也就是300公里的样子。
而实际上红海军的特混编队最大打击距离还没有三百公里,原因就在于雅克-1k航程更短,陆上版雅克-1最大航程大约在650公里左右的水平,也就是说其最理想的作战半径也只有200公里的水平。而舰载版雅克-1k因为加强结构增重,不管是机动性还是最大航程指标都有所缩水,真实的作战半径实际上只有180公里的水平。
也就是说,除非攻击机队不要雅克-1k护航。那可以在三百公里的距离上发起攻击,如果要雅克-1k护航,那最大攻击距离也就是180公里。
180公里实在太短了,完全就在德国空军的打击范围之内,如果真要这么干,那特混编队要冒的风险确实更大了。
一时间,阿尔克斯尼斯和苏霍伊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这个官司直接打到了李晓峰这里。作为轰炸纳尔维克和克纳本的支持者,他必须做出裁决。
不过李晓峰的裁决却有些怪异,因为他同时否定了阿尔克斯尼斯和苏霍伊的建议。认为这两个方案都不成熟。
“我们的机会只有一次,如果不能乘着敌人警惕性不够高的时候一举摧毁克纳本,一旦我们的攻击没有达成理想的效果。德国人很快就会加强相关区域的防空力量。那时候再要进行第二次以及第三次攻击,代价将会更加惨重!”
顿了顿,他异常严肃地说道:“所以,在第一次攻击中,我们就必须取得圆满的成功,必须一举摧毁克纳本,决不搞什么第二次和第三次返工。所以,如果你们不能保证绝对的成功,还不如暂时不动为妙!”
因为李晓峰的坚持。阿尔克斯尼斯和苏霍伊只能回家返工,而此时。李晓峰也有了一个大概的设想。而他这个设想十分的复杂,包含两个方面。涉及空军、海军和kgb三个部门。
具体的计划是这样的,对纳尔维克和克纳本的攻击,想要一举成功,就不能回避德国空军的问题。在挪威南部以及丹麦海域,红军不可能获得制空权,所以不管是空军的直接穿越波罗的海的轰炸计划,还是苏霍伊的特混编队出击计划风险都太大,而且都不能保证彻底摧毁克纳本钼矿。
怎么样解决德国空军的问题呢?反正直接去抢制空权肯定没戏,李晓峰的想法是诱骗。如果能将德国空军从克纳本附近骗开,成功的可能性不就大了吗?
而怎么去欺骗,李晓峰也有个大概的想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依然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是轰炸纳尔维克,重点打击纳尔维克,必然能将将德国空军的注意力引向北面。
不管怎么说德国空军的实力是有限的,既要关注巴巴罗萨计划,还要关注英吉利海峡,最后还得为纳尔维克分心,那么很有可能,在丹麦和波罗的海一线将会出现空挡。
而红军则不然,红海军的海军航空兵此前一直在巴伦支海打酱油,完全可以由他们去给纳尔维克施加压力,配合一部分远程航空兵,夜以继日的猛轰纳尔维克,就不信德国人不上当。
更何况,纳尔维克还只是李晓峰甩出去欺骗德国佬的第一张牌,他还有第二个欺骗方向柏林。和德国空军之前完全不重视远程航空兵相比,红色空军在战前初步建立起了一支有一定能力的远程航空兵,轰炸柏林根本就不是问题。不管是叶-2、pe-8还是伊尔-4都能去柏林丢炸弹。
李晓峰认为哪两个目标更有价值呢?头一个就是前面曾经提到过的纳尔维克,作为德国进口铁矿石的关键节点,摧毁了纳尔维克港,德国的工业生产,尤其是军火生产将遭受沉重的打击。而第二个关键的目标就是克纳本钼矿。
了解一点二战战史和冶金知识的朋友都知道钼元素的价值。简单的说吧,钼能提高合金的高温性能、耐磨性和抗腐蚀性。比如说合金装甲钢,缺少了钼那韧性就惨不忍睹。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德国的虎王坦克,按道理说以虎王的体重以及正面装甲厚度,在二战中也算是首屈一指的了。可是苏联红军缴获了虎王在库宾卡经过实弹射击之后,却认为虎王的防御真心是虚有其表。
其装甲质量跟虎和豹相差甚远,根本就是黑心包子。按理说以德国人精工细作的性格,不至于拿这种豆腐渣装甲凑数,其关键问题就是缺了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