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局为了基辅问题吵成一锅粥的时候,在遥远的东方,那里的战斗又呈现什么样的状态呢?
胶着。是的,布柳赫尔指挥着远东红旗方面军跟鬼子的关东军你来我往打得好不热闹。在十月份、十一月德军气焰最嚣张的时候,鬼子也是相当的跋扈,关东军约50万人投入了对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猛攻,甚至在进入十二月之后,鬼子一度增兵到七十万,可以说,在远东地区一半的兵力都投入到对付苏联上了。
那么当时的远东红旗方面军有多少兵力呢?约四十万上下,包括五个集团军(远东红旗第一集团军、远东滨海集团军、远东红旗方面军第25集团军和远东红旗方面军第15集团军和外贝加尔集团军)。
其中实力最强的是远东红旗第一集团军和远东滨海集团军。这两个集团军一个驻扎在哈巴罗夫斯克,另一个负责守备符拉迪沃斯托克。其中远东方面唯一一个机械化军就属于红旗第一集团军(机械化第30军)。
同日军的直接交锋中,机械化第30军起到了杀手锏作用,两个坦克师(第58、第60师)以及第9机械化师加起来拥有一千辆坦克,在波戈夫波斯基中将的指挥下,几乎是迎着日军的进攻矛头将其击溃。
机械化军的强大冲击力给鬼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漫山遍野的坦克密密麻麻数都数不过来,它们一边轰隆隆的前进,一边不断地向我军开火,机枪子弹和炮弹像瓢泼一般撒过来。这股铁甲洪流是无可阻挡的,任何试图阻拦它们的行为,都属于螳臂拦车。会被碾成齑粉!”
连一向高傲的鬼子都对红军的装甲洪流深深地感到忌惮,可以想象它们受到了多大的惊吓。不过对于远东军区司令员也是远东红旗方面军司令员布柳赫尔来说,机械化部队的战斗力虽然很好很强大。但远远没有达到无敌的程度,甚至离好用都有一段距离。
为什么呢?看看这位元帅是怎么说的:“第30军的坦克虽然很多。但是质量并不好,绝大部分都是老掉牙的t-26和bt-5,连bt-7都属于先进型号,更不要说t-34、t-35了,至于t-54那更是闻所未闻……第30军装备的坦克大部分都是白俄罗斯方面军换装下来的旧货,相当一部分经过长期的机械损耗,已经濒临到寿,机械故障频发……”
实际上第30军仅仅有不到50%的坦克能上战场。其他的坦克要么充当“零备件”要么就是一堆废铁。总而言之,这种状况并不让人满意,尤其是随着战斗进行,消耗越来越大的时候,能有多少坦克能投入战斗真心不好说了。
所以布柳赫尔不得不十分克制的使用装甲部队,并不能像图哈切夫斯基大纵深作战理论要求的那样,让装甲部队深入敌人纵深去包围去消灭敌人。而仅仅是作为战场救火队员和局部反击力量使用。
就是这,消耗之大都让布柳赫尔头疼,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给军委发电报:“第30军装备完好率已经跌至了警戒线以下,部队缺少备件。相当一部分坦克和车辆都只能停在掩体或者车库里发霉……部队迫切地需要零备件,当然,如果能用更先进的型号替换那些已经不堪使用的坦克和车辆就更加完美了……”
不过布柳赫尔并不奢望军委能给他更好的坦克。毕竟西线的局势很不乐观,按照军委先西后东的战略部署,远东红旗方面军真心是没有换装的优先权。对布柳赫尔来说,军委能多给点备件就谢天谢地了。
实际上军委也是这么干的,一方面从战场上回收报废的t-26和bt系坦克,然后拆解了当零件发给远东军区使用,另一方面将一部分换装下来的t-26直接打包发给远东。总而言之,远东红旗方面军怎么看怎么像收破烂的。
布柳赫尔不介意当收破烂的,反正他的敌人连坦克都少。而且质量更差,对他来说最缺的不是坦克和零备件。而是兵力。是的,随着关东军增兵到70万。远东红旗方面军的压力就很大了,毕竟差了差不多快三十万人,哪怕日军的装备稍差,但数量的优势完全可以弥补。
也得亏布柳赫尔还有外蒙古军和东北抗日同盟军这两个战友,否则,真心有可能支撑不住。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给军委和库利科夫发电报,要求军委增加对土共的军事援助,以及要求库利科夫最好在华北地区给日军施加更大的压力,借此为远东红旗方面军分担压力。
客观的说,军委要想在短时间内增强对土共的援助,那是不现实的,暂时陆路补给线还没有打通,而空运又必须首先保障基辅。况且之前图哈切夫斯基还玩了一把闪电行动抽调走了大量的运输机,所以在十二月份苏联对华援助有所下降。
至于让八路军和新四军给日军施加更大的压力,短时间内恐怕也不现实。首先八路军和新四军毕竟还是游击队为主,袭扰和破坏更加擅长,而对于正面战斗并不擅长,而且重武器并没有完全到位,士兵也需要训练。
而另一边,日军却是铁了心要在东北打开局面,是不惜代价的投入。而华北地区,说实话,几乎没有啥工业,属于纯粹的农业区,在这里哪怕闹得再凶,也不能让日军伤筋动骨,最多也就是为吃饭问题多费神而已。
要想从根本上打击日军的气焰,就必须在东北做文章,不得不说张少帅真心是个罪人,拱手就把张作霖好容易才积攒下的那点家业资敌了。在当时,全华夏工业最发达的就是东北,什么阎锡山、什么黄金十年根本就不配给东北的重工业提鞋的。
鬼子在炮制出伪满洲国之后,也加大了对东北的殖民力度,不光有开拓团。还建立了一批军事工业企业,关东军以及关内的日军的军火相当一部分消耗都是来自东北。甚至普遍来说,东北的伪军要比关内的伪军装备好得多(这也是为什么当年东北抗联那么困难的原因之一)。
胶着。是的,布柳赫尔指挥着远东红旗方面军跟鬼子的关东军你来我往打得好不热闹。在十月份、十一月德军气焰最嚣张的时候,鬼子也是相当的跋扈,关东军约50万人投入了对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猛攻,甚至在进入十二月之后,鬼子一度增兵到七十万,可以说,在远东地区一半的兵力都投入到对付苏联上了。
那么当时的远东红旗方面军有多少兵力呢?约四十万上下,包括五个集团军(远东红旗第一集团军、远东滨海集团军、远东红旗方面军第25集团军和远东红旗方面军第15集团军和外贝加尔集团军)。
其中实力最强的是远东红旗第一集团军和远东滨海集团军。这两个集团军一个驻扎在哈巴罗夫斯克,另一个负责守备符拉迪沃斯托克。其中远东方面唯一一个机械化军就属于红旗第一集团军(机械化第30军)。
同日军的直接交锋中,机械化第30军起到了杀手锏作用,两个坦克师(第58、第60师)以及第9机械化师加起来拥有一千辆坦克,在波戈夫波斯基中将的指挥下,几乎是迎着日军的进攻矛头将其击溃。
机械化军的强大冲击力给鬼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漫山遍野的坦克密密麻麻数都数不过来,它们一边轰隆隆的前进,一边不断地向我军开火,机枪子弹和炮弹像瓢泼一般撒过来。这股铁甲洪流是无可阻挡的,任何试图阻拦它们的行为,都属于螳臂拦车。会被碾成齑粉!”
连一向高傲的鬼子都对红军的装甲洪流深深地感到忌惮,可以想象它们受到了多大的惊吓。不过对于远东军区司令员也是远东红旗方面军司令员布柳赫尔来说,机械化部队的战斗力虽然很好很强大。但远远没有达到无敌的程度,甚至离好用都有一段距离。
为什么呢?看看这位元帅是怎么说的:“第30军的坦克虽然很多。但是质量并不好,绝大部分都是老掉牙的t-26和bt-5,连bt-7都属于先进型号,更不要说t-34、t-35了,至于t-54那更是闻所未闻……第30军装备的坦克大部分都是白俄罗斯方面军换装下来的旧货,相当一部分经过长期的机械损耗,已经濒临到寿,机械故障频发……”
实际上第30军仅仅有不到50%的坦克能上战场。其他的坦克要么充当“零备件”要么就是一堆废铁。总而言之,这种状况并不让人满意,尤其是随着战斗进行,消耗越来越大的时候,能有多少坦克能投入战斗真心不好说了。
所以布柳赫尔不得不十分克制的使用装甲部队,并不能像图哈切夫斯基大纵深作战理论要求的那样,让装甲部队深入敌人纵深去包围去消灭敌人。而仅仅是作为战场救火队员和局部反击力量使用。
就是这,消耗之大都让布柳赫尔头疼,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给军委发电报:“第30军装备完好率已经跌至了警戒线以下,部队缺少备件。相当一部分坦克和车辆都只能停在掩体或者车库里发霉……部队迫切地需要零备件,当然,如果能用更先进的型号替换那些已经不堪使用的坦克和车辆就更加完美了……”
不过布柳赫尔并不奢望军委能给他更好的坦克。毕竟西线的局势很不乐观,按照军委先西后东的战略部署,远东红旗方面军真心是没有换装的优先权。对布柳赫尔来说,军委能多给点备件就谢天谢地了。
实际上军委也是这么干的,一方面从战场上回收报废的t-26和bt系坦克,然后拆解了当零件发给远东军区使用,另一方面将一部分换装下来的t-26直接打包发给远东。总而言之,远东红旗方面军怎么看怎么像收破烂的。
布柳赫尔不介意当收破烂的,反正他的敌人连坦克都少。而且质量更差,对他来说最缺的不是坦克和零备件。而是兵力。是的,随着关东军增兵到70万。远东红旗方面军的压力就很大了,毕竟差了差不多快三十万人,哪怕日军的装备稍差,但数量的优势完全可以弥补。
也得亏布柳赫尔还有外蒙古军和东北抗日同盟军这两个战友,否则,真心有可能支撑不住。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给军委和库利科夫发电报,要求军委增加对土共的军事援助,以及要求库利科夫最好在华北地区给日军施加更大的压力,借此为远东红旗方面军分担压力。
客观的说,军委要想在短时间内增强对土共的援助,那是不现实的,暂时陆路补给线还没有打通,而空运又必须首先保障基辅。况且之前图哈切夫斯基还玩了一把闪电行动抽调走了大量的运输机,所以在十二月份苏联对华援助有所下降。
至于让八路军和新四军给日军施加更大的压力,短时间内恐怕也不现实。首先八路军和新四军毕竟还是游击队为主,袭扰和破坏更加擅长,而对于正面战斗并不擅长,而且重武器并没有完全到位,士兵也需要训练。
而另一边,日军却是铁了心要在东北打开局面,是不惜代价的投入。而华北地区,说实话,几乎没有啥工业,属于纯粹的农业区,在这里哪怕闹得再凶,也不能让日军伤筋动骨,最多也就是为吃饭问题多费神而已。
要想从根本上打击日军的气焰,就必须在东北做文章,不得不说张少帅真心是个罪人,拱手就把张作霖好容易才积攒下的那点家业资敌了。在当时,全华夏工业最发达的就是东北,什么阎锡山、什么黄金十年根本就不配给东北的重工业提鞋的。
鬼子在炮制出伪满洲国之后,也加大了对东北的殖民力度,不光有开拓团。还建立了一批军事工业企业,关东军以及关内的日军的军火相当一部分消耗都是来自东北。甚至普遍来说,东北的伪军要比关内的伪军装备好得多(这也是为什么当年东北抗联那么困难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