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李尔文都怀疑,契卡不过是布尔什维克摆在明面上的一个幌子,一个用来麻痹军情六处的空壳机构。因为这个机构实在是太无能、太低效了。
打发走了索科洛夫,命令这个醉鬼切切实实的去搞一次情报工作之后,李尔文对恰巴耶夫苦笑了一声:“,看来这里的情况相当的不理想,本地的契卡根本靠不住!”
恰巴耶夫在心头吐槽了一声:“本地的契卡何止是靠不住,这帮孙子不拖后腿就是万幸了!”
当然,恰巴耶夫不是傻瓜,不会当着一个契卡的大头子直接攻击他无能的下属,人家直言不讳自曝其丑算是自我批评,而他这个外人不知天高地厚的乱插嘴,那就犯忌讳了。
所以恰巴耶夫只当没听见刚才李尔文说了什么,很机敏地岔开了话题:“特派员同志,你下命令吧,您指哪我打哪!”
李尔文意味深长地看了恰巴耶夫一眼,之前她一直以为恰巴耶夫不过是个鲁莽的丘八,属于那种草根出身的军官,更擅长动手而不擅长动脑子。不过现在看来,她有必要修正一下这种印象了,布尔什维克太善于“教育”人了,连恰巴耶夫这种丘八就能教育得这么有心机,这份本事真心不小!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红军刚成立的时候。布尔什维克只能任用旧军官,而这些旧军官是否可靠那只有天知道。为了防止旧军官篡夺军权,布尔什维克只能用政委和契卡来限制他们。
而这些政委和契卡实话实说。工作方式是比较粗暴的,跟他们犟嘴唱反调。很容易掉脑袋。在现实压力之下,红军的军官们只能想方设法的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反正缺心眼的基本上是活不下去的。
压力使人进步,在生存的压力下,哪怕是最粗鄙的丘八也会学聪明。更何况恰巴耶夫还不是那种大老粗,虽然他跟传统的俄国毛子脾气差不多,爱喝酒、喝多了就乱跳舞,而他的部队也充满游击气息。全靠他的个人魅力维系着上上下下的关系。
不过也必须看到一点,恰巴耶夫很早就接受过“政治教育”,在1918年,他的部队不断壮大的时候,上级就准备摘桃子。当时将他的部队改变成了师(原来是旅),不过并没有任命一手将队伍拉扯起来的恰巴耶夫当师长,而是空降了一个扎哈罗夫来接管他的部队。
说实话,谁都能看出,这就是上级对恰巴耶夫不信任,准备夺走他的兵权。好在恰巴耶夫的士兵并不买哈扎罗夫的账。根本就不听这位新任师长的指挥,迫使上级不得不重新任命恰巴耶夫为师长。
故事和纠葛并没有结束,可能当时恰巴耶夫很高兴自己能官复原职。但是政治比他想象中要丑恶得多。可以想象,恰巴耶夫的上级是绝对不喜欢他和他的刺头部队的,一定会好好的教育恰巴耶夫该怎么做人。
很快,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就捅过来了,不久之后,上级命令他的部队进攻萨马拉,而且不给任何援助。看起来准备借白军消灭掉恰巴耶夫的部队。不过比较有喜剧色彩的是,恰巴耶夫的军事天才发挥了作用,他奇迹般的歼灭了敌人一个军。获得了空前的胜利。
到这儿似乎结果还不赖,甚至恰巴耶夫可能还有点小得意。不过很快他就得意不起来了。白军很快又纠集了一个军来对付已经遭受重创的他,他部队很快就陷入重围之中。
当时奇巴耶夫无数次地请求支援。但上级都置之不理。
最后恰巴耶夫自己都绝望了,越级直接给第四集团军军部打电报:“……我们平均每天要打退敌人5次进攻。伤亡很大,两个连被俘。许多士兵抗命不遵,我不得不枪毙了10名带头闹事者……我知道你们要置我于死地,但是请放过士兵吧……”
接到这份电报后,第四集团军命令恰巴耶夫离开部队,到集团军司令部向托洛茨基汇报工作。不过很快就又发一份电报称:“不要企图逃跑,否则枪毙你。”
最后被修理得很惨的恰巴耶夫灰溜溜地被赶出了部队,被第四集团军以深造的借口送去了后方的总参谋部军事学院进修。当然,傻瓜都知道,进修是假,让他滚蛋是真的。
如果不是后来伏龙芝欣赏他,让他重新回到了部队,这位战斗英雄没准就在莫斯科的那个犄角旮旯里发霉呢!
反正那一次是给了恰巴耶夫深刻地教训,让他明白了军功神马都是扯淡的,如果上头没人罩着,分分钟就会被整死。
打发走了索科洛夫,命令这个醉鬼切切实实的去搞一次情报工作之后,李尔文对恰巴耶夫苦笑了一声:“,看来这里的情况相当的不理想,本地的契卡根本靠不住!”
恰巴耶夫在心头吐槽了一声:“本地的契卡何止是靠不住,这帮孙子不拖后腿就是万幸了!”
当然,恰巴耶夫不是傻瓜,不会当着一个契卡的大头子直接攻击他无能的下属,人家直言不讳自曝其丑算是自我批评,而他这个外人不知天高地厚的乱插嘴,那就犯忌讳了。
所以恰巴耶夫只当没听见刚才李尔文说了什么,很机敏地岔开了话题:“特派员同志,你下命令吧,您指哪我打哪!”
李尔文意味深长地看了恰巴耶夫一眼,之前她一直以为恰巴耶夫不过是个鲁莽的丘八,属于那种草根出身的军官,更擅长动手而不擅长动脑子。不过现在看来,她有必要修正一下这种印象了,布尔什维克太善于“教育”人了,连恰巴耶夫这种丘八就能教育得这么有心机,这份本事真心不小!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红军刚成立的时候。布尔什维克只能任用旧军官,而这些旧军官是否可靠那只有天知道。为了防止旧军官篡夺军权,布尔什维克只能用政委和契卡来限制他们。
而这些政委和契卡实话实说。工作方式是比较粗暴的,跟他们犟嘴唱反调。很容易掉脑袋。在现实压力之下,红军的军官们只能想方设法的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反正缺心眼的基本上是活不下去的。
压力使人进步,在生存的压力下,哪怕是最粗鄙的丘八也会学聪明。更何况恰巴耶夫还不是那种大老粗,虽然他跟传统的俄国毛子脾气差不多,爱喝酒、喝多了就乱跳舞,而他的部队也充满游击气息。全靠他的个人魅力维系着上上下下的关系。
不过也必须看到一点,恰巴耶夫很早就接受过“政治教育”,在1918年,他的部队不断壮大的时候,上级就准备摘桃子。当时将他的部队改变成了师(原来是旅),不过并没有任命一手将队伍拉扯起来的恰巴耶夫当师长,而是空降了一个扎哈罗夫来接管他的部队。
说实话,谁都能看出,这就是上级对恰巴耶夫不信任,准备夺走他的兵权。好在恰巴耶夫的士兵并不买哈扎罗夫的账。根本就不听这位新任师长的指挥,迫使上级不得不重新任命恰巴耶夫为师长。
故事和纠葛并没有结束,可能当时恰巴耶夫很高兴自己能官复原职。但是政治比他想象中要丑恶得多。可以想象,恰巴耶夫的上级是绝对不喜欢他和他的刺头部队的,一定会好好的教育恰巴耶夫该怎么做人。
很快,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就捅过来了,不久之后,上级命令他的部队进攻萨马拉,而且不给任何援助。看起来准备借白军消灭掉恰巴耶夫的部队。不过比较有喜剧色彩的是,恰巴耶夫的军事天才发挥了作用,他奇迹般的歼灭了敌人一个军。获得了空前的胜利。
到这儿似乎结果还不赖,甚至恰巴耶夫可能还有点小得意。不过很快他就得意不起来了。白军很快又纠集了一个军来对付已经遭受重创的他,他部队很快就陷入重围之中。
当时奇巴耶夫无数次地请求支援。但上级都置之不理。
最后恰巴耶夫自己都绝望了,越级直接给第四集团军军部打电报:“……我们平均每天要打退敌人5次进攻。伤亡很大,两个连被俘。许多士兵抗命不遵,我不得不枪毙了10名带头闹事者……我知道你们要置我于死地,但是请放过士兵吧……”
接到这份电报后,第四集团军命令恰巴耶夫离开部队,到集团军司令部向托洛茨基汇报工作。不过很快就又发一份电报称:“不要企图逃跑,否则枪毙你。”
最后被修理得很惨的恰巴耶夫灰溜溜地被赶出了部队,被第四集团军以深造的借口送去了后方的总参谋部军事学院进修。当然,傻瓜都知道,进修是假,让他滚蛋是真的。
如果不是后来伏龙芝欣赏他,让他重新回到了部队,这位战斗英雄没准就在莫斯科的那个犄角旮旯里发霉呢!
反正那一次是给了恰巴耶夫深刻地教训,让他明白了军功神马都是扯淡的,如果上头没人罩着,分分钟就会被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