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二太爷又说了个好字,挥了挥手让屯子里的人都先行散去。然后对曲文说:“文子,你跟我来。”

    “哎。”曲文应了声,让苏雅馨跟赵海峰几人先跟着他母亲离开,转身和曲建国一起走到了祠堂后堂。

    后堂要比前堂小一半。里边简单的摆着一张桌子和几张椅子,在最里边的墙角放着几个箱子。平常没有二太爷或曲建国的允许谁都不许进来。而曲建国平时都呆在龙城,所以都是二太爷一人说的算。

    跟着二太爷进来的除了曲建国还有另外四位太爷。

    等坐了下二太爷一脸正色的说道:“文子,听你建国说你拜国内的大收藏家为师,学到不少本事,太爷爷想考考你看看你都跟你师父学到了多少?”

    闻言曲文愣愣的望着二太爷,以前只知道他使得一手好刀,但没听说过他也会鉴定古玩啊。

    “二太爷你说。”

    二太爷没有出题而是向九太爷打了个眼色,九太爷随即从墙角的一个箱子里拿出两件器物,将外边的小箱子打开豁然是一件玉瓶和一个瓷碗。

    “文子,你给这两件东西断断代。”九太爷说道。

    曲文又愣了下,九太爷能说出断代这词说名他个懂行的人,最少懂得一些古玩行的说法行规,随即想想九太爷当年是个小商人,多少可能碰过些这类东西,能说出来也不足为奇。让他更诧异的是,几位太爷那来这些好东西。

    不用放出灵觉,光是凭经验来看,曲文就知道这两件不是一般的古玩,端祥了下说道:“几位太爷,我先说这个玉壶。这件玉壶为喇叭状高圈足,壶身呈长梨形,下腹大,劲部较细琢有两个绳状耳,壶身嵌满金花纹饰,器型修长典雅,华贵大方。按器型和纹饰来看应该是清中期的东西。”

    曲文笑了笑接又说道:“不过这件玉壶不是我们华夏的东西,它确切的名字应该叫作‘痕都斯坦玉器’。‘痕都斯坦玉器’其实就是‘伊斯兰教玉器’,主要来源于印度、土耳其、新疆等信奉伊斯兰教的地方,由那里的工匠制做出来的玉器就叫做‘痕都斯坦玉器’。而‘痕都斯坦玉器’在清代中叶受到清朝皇族的大力追捧,乾隆帝曾多次作诗赞誉,纪晓岚也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今琢玉之巧,以痕都斯坦为第一’,可见其在清代玉器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痕都斯坦玉器追求玉材纯净之美,一般一器一色,没有俏色做法,但部分玉器会嵌有金银细丝及红、绿、黄、蓝宝石或玻璃,呈现出典型的阿拉伯灿烂华丽装饰风格。玉器的雕工与华夏传统玉雕差异较大,玉壁一般极薄,花纹多般采用剔地阳纹,所有的隐起花纹都要磨去琢痕,使得整件玉器特别圆润。”

    “从乾隆33年到嘉庆22年的近50年间,全国各地向朝廷进贡了至少800件痕都斯坦玉器。同时清廷的驻外大臣也购买了一些玉器进献给乾隆皇帝。但痕都斯坦风格玉器因过度耗费材料且使用上容易毁损,因此乾隆皇商在晚期下旨停止制作。而清宫中的痕都斯坦玉器大多都收藏在乾清宫暖阁和圆明园殿座之中。可是这两个地方先后经历了一场大火和一场浩劫,致使清宫中的痕都斯坦玉器全数损毁流失。如今能找到的都是玉制器中的最精品。”

    曲文慢慢说完,九太爷点头微微笑了下,没有说话抬手示意让曲文继续说另一件瓷碗。

    曲文又看了看桌面上的瓷碗,正声道:“这件应该是咸丰年间的青花缠枝莲纹碗,目测而观直径在十五厘米左右,撇口、敛腹、圈足,外壁以青花满工绘满缠枝莲纹,四朵大的花叶上托着莲花,小花叶叶面呈双开裂,构图较为繁缛,青花发色浓艳,胎体细薄,釉色泛青,这全都是咸丰年间的青花瓶做法和特点。”

    曲文说着把瓷碗一翻,下边果然刻着“大清咸丰年制”。

    没等九太爷说话,曲文又继续说道:“咸丰年间可以称得上是内忧外患,内有太平天国,外有英、法等列强虎视眈眈。加上朝政**,生产凋敞,制瓷业愈加衰落,因此咸丰年间的制瓷数量极其有限,传世品更为稀少。”

    “咸丰青花瓷的造型与道光时期大体相同,但略显笨拙,民窑尤其明显,官窑器中则有少量精细产品。按这一件的胎质,釉色和落款来判断,应该是件难得的官窑真品。”

    曲文把两件东西鉴赏完毕,年代出处巨细无遗,等他说完几位太爷都露出欣悦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