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来我往,争锋相对

    (0826)

    事实上在协议签订之前,阿隆索登其实就意识到,这次会晤,对于西班牙人来说,乃是一次痛苦的抉择。白痴都知道,一旦协议达成,来自北方明帝国的商船,就会源源不断的出现在南洋的海面上,不断的掠走原本应该属于西班牙人的财富。

    那些来自北方的商船,和西班牙的商船相比,实在是有太多的优势。南洋本来就是明帝国的家门口,明帝国的商船,往返南洋,需要的时间很短,所需耗费的成本也很低。而且,南洋贸易中,利润最丰厚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货物,都是来自明帝国。

    在近几年,玻璃也成了紧俏的大宗商品。大量来自明帝国的玻璃,不断完全消灭了意大利人的市场,还大量的流入欧洲,成为海上贸易的新贵。玻璃,再次成为贸易热点。只要是稍微有点实力的大商家,都会想方设法的在玻璃生意上插一脚。

    以前,都是西洋列强的商船,将大量的玻璃从西洋运输过来,在明帝国境内进行销售,以获取大量的利润。现在,则是明帝国的商船,将大量的玻璃卖给西洋列强的商船,赚取巨额的利润。以前,到岸的玻璃数量,一直很少。而现在,则是一船一船的到货。

    以前,只有非常有实力的人家,才有购买玻璃的能力,有时候有价无货。无论玻璃的价格卖到多高,毕竟市场有限,总的利润不是很高。玻璃的产量很有限,意大利人也没有办法。现在,则是玻璃满天飞,只要是大有商家到达的地方,都有玻璃的身影。

    就连很多殖民地地区的酋长、部落首领之类的,都有资格购买了。整个玻璃市场,比原来扩展了数万倍乃至于数十万倍。自然而然的,伴随而来的,自然是丰厚的利润了。事实上,光是玻璃销售一项,就基本能够维护白衣军的日常耗费了。

    除了玻璃之外,来自明帝国的商品,还有一种是很受西洋人欢迎的。那就是汉白玉瓷。这种精美的瓷器,很符合西洋人的审美观。西洋各国的王室,都开始大量的使用汉白玉瓷作为餐具。王室既然做出了榜样,其他的权贵,自然会跟风。结果,汉白玉瓷在欧洲市场,可谓是洛阳纸贵,水涨船高。

    阿隆索登能够做到西班牙驻马尼拉总督,除了有强大的后台之外,自身的能力,也是不容小觑的。他非常担心,明帝国自身的经济实力,实在是太庞大,根本没有别的国家,能够和明帝国相比。因此,在世界贸易中,不可避免的,会形成以明帝国为中心的漩涡。

    大量来自海外的利润,通过正常的海上贸易,其实都流入了明帝国境内。白银就是典型的例子。西班牙从殖民地搜刮来的大量白银,又在购买瓷器、丝绸、茶叶等明帝国特有的货物的时候,不知不觉间就被明帝国的商家赚走了。西班牙人很想扭转这样的结果,却遗憾的发现,面对明帝国这样的庞然大物,根本不可能。

    除非,是发动和明帝国的战争,将明帝国的财富占为己有。

    但是,这是根本不现实的。西洋列强的海军,固然强大,但是他们的陆军,根本不可能大量到来东方。阿隆索登含糊不清的知道,明帝国拥有的正规军,接近百万。老实说,整个欧洲的全部国家的正规军加起来,都未必能够超过这个数字。

    “到底怎么办才好呢?”

    可怜的阿隆索登再次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根据他的保守的估计,在未来的数年时间里,来自明帝国的商船,将会以每年翻两番的数量增加。这样的增长速度,绝对是恐怖的。更要命的是,这还是最保守的估计。如果白衣军有意在背后推动的话,这个增长速度还有可能继续攀升,最终达到一个变态的数字。

    西班牙人就算是先到者,拥有天时地利,也架不住白衣军的商船多啊。来自明帝国的商船,绝对会将整个南洋市场的所有贸易份额,都全部蚕食完毕的。就好像是一头大象,面对无数狼群的围攻,最终的结果,肯定是无比的悲惨的。一旦没有足够的利润,西班牙在南洋地区的海上贸易,就要受到致命的打击了。

    目前,西班牙在南洋地区的商船总吨位,不过是五十万吨左右,也就是三四百艘商船。其中,吨位最大的商船,排水量也就是两千吨左右。而从明帝国南下的商船,正在不断的井喷,在短时间内,就有可能超过这个数字。或许,一两年以后,白衣军属下的商船总吨位,就会超过五百万吨。

    五百万吨商船总吨位,意味着至少有三四千艘的商船蜂拥而来。三四千艘的商船,是什么概念?整个南洋地区,都有可能被铺满。每个较大的港口,都能分到五十艘以上。试想,在这么多的明帝国商船围剿下,西班牙人的商船,还有什么优势可言?只怕最后一个铜板,都要被明帝国的商船抢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