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派往雒阳的人,先是去拜见了陛下,并且告知了他高句丽将败的消息,就连高句丽王身死的消息也一并告知了天子,天子闻言大喜,幽州之外的强敌,只能勉强算一个高句丽,如今高句丽已平定,只怕幽贺之地,能得到一段很长的发展机会。

    士卒又告知了张温的上奏,请求天子,是否能够暂时将高句丽王身死的消息隐瞒住,好让太尉能够彻底的平定东方,天子眯着眼睛,愣了片刻,问道:“太尉是想要将整个扶余一并拿下?”

    士卒看到天子,本就激动的难以言表,听到天子询问,更是哆嗦了半天,方才说道:“不知也。”

    天子大笑,说道:“你不必拘束,这些日子,你们南征北战,劳苦功高啊!”

    “不敢...多谢陛下...”

    士卒显的有些惶恐,天子笑着,太尉想要一举平定整个东部,他是支持的,先前,他便一直不明白,为何阿父总是拦着这些将领,无论是张温,还是董卓,他们每次想要主动平定一些地区,阿父总是不允许的,除非是对方进行劫掠,惹到了阿父。

    在他看来,与其等着他人动手之后再报复,不如直接让对方没有任何的机会能够对大汉产生威胁,这样的行为才是最好的,何况,在大汉的制度下,各方的百姓只会过得更好,例如这三韩,原先三韩各部大小君主,征伐战事不断,民不聊生,就连吃饭都是难题。

    可是如今呢,驰道四通八达,处处耕地铁矿,家家富裕,其税赋甚至能够承担的起这番大规模作战的大半军费,在更加优秀,更加开明的制度下,对百姓,平民带来的只有好处,而不会有坏处,因为孝康皇帝曾定下政策,无论是鲜卑,匈奴,羌人,三韩,大汉之内,皆为大汉之民。

    他们的税赋与中原地区是一样的,甚至,因为他们产粮少,税赋还要低一些,而门子学同样对他们开放,如今门子学之内,便有不少的匈奴人与鲜卑人,他们都是习雅言,读儒经,日后也能参与考核,若是通过,还能分派到地方为官。

    孝康皇帝的这项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大汉的内部矛盾,自从建宁十六年起,大汉境内很少会出现匈奴,鲜卑,或者各地蛮族出现叛乱的事情,官吏们也不敢通过逼反他们来获取政绩,毕竟王符在汉律上明确的增加了这几条规定,违者死。

    如今的高句丽,甚至是扶余,如此抵触大汉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们本身的贵族统治者,大汉的军事行动,只会影响到这些贵族统治者的权益,故而进行抵抗,天子心里明白,只要在平定高句丽之后,能够让当地的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些百姓定然会忘了那甚么高句丽王,成为大汉的子民。

    毕竟,大汉的各项政策,都比高句丽不知要完善多少倍,就算甚么都不做,只是将税赋调到与大汉其余地区一样的水平,就已经算是造福当地百姓了。

    “朕知晓了...你归去之后,便可与太尉禀告...至于他所要借的人,本身便是他太尉府的属官,你可接去!”

    听到天子如此言语,那士卒这才大拜,告退。

    随后,他从雒阳带着一人,极速返回高句丽。

    此刻已经是熹平二年的八月了,在这个时候,其实在朝中也正在出现巨大的变革,天子渐渐掌握住了朝政,三公九卿全然是天子的心腹,建宁时期的不少老臣,如郑玄,王允等辈,都被天子赶回了家,或者是门子学这样的地方,钻研经学。

    曹嵩也是无奈的告老还乡,在百官的针对下,他没有办法继续待在自己的位置上,从始至终,曹操都没有出手帮助他,这也是他特意吩咐的。

    朝中,只剩下袁逢,蔡邕,张俭,张郺,邢子昂,崔寔,张温,卢植这些投效了天子的老臣,其余人员全然都是朝中新人,以司农曹操为首,又任用了马日磾为太傅,以樊陵为少府,以黄琬为司徒长史,以赵谦为光禄勋,以周忠为光禄大夫,以淳于嘉为卫尉,以赵温为大鸿胪。

    又有种拂,王伟,王升,周忠,荣邵,赵岐,许芝,丁宫,刘渊,邓泉等新人进入庙堂的核心。

    建宁年前的群臣,彻底消散在了长河之中,只能在那辉煌的忠烈堂里,才能看到建宁贤臣的赫赫功绩,在地方上,将这些久经磨练的太守们调入庙堂的同时,天子又令邢子昂提拔了一群新人作为县令以及太守等,接替他们的位置,这个时候的县令,实在是让人感到无比的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