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钟响了,刘益之睁开眼睛一看,靠,都早上七点了。昨晚失眠,翻来覆去折腾了大半夜,天蒙蒙亮才迷迷糊糊睡着,结果睡过头了。
刘益之连忙起床,洗漱一番后穿上一套休闲装,快步下楼到车库,启动大切诺基,火急火燎地驶出小区,直奔南鹏火车站。
停车,买站台票,等到刘益之冲进站台时,迁阳方向过来的列车停靠的第四站台一片空荡荡,大部分旅客都已经出站了,只有乘务员聚在一起说着话,还有清洁人员在打扫卫生。
石莉华孤单单地一个人站在站台上,四处张望,神情很紧张,看到一路狂奔过来的刘益之,明显放松下来了。
“真的抱歉,我睡过头了。”刘益之微微喘着粗气说道,顺手接过了石莉华手里的行李包。
刚才石莉华一个人站在站台上,惶恐不安到了极点。她第一次出远门来外省,心里原本就有些忐忑不安。下了车后,说好要来接的刘益之不见踪影,她顿时慌了。但是又没有手机,不知道怎么跟刘益之联系,只好干等着。
看到乘客越走越少,她越发地不安,要是工作人员赶我走怎么办?我不在站台上等着,万一刘益之来了找不到,错过了怎么办?我在南鹏人生地不熟的,又不知道刘益之住在哪里,怎么办?难道再买张车票回尚源?这个刘益之怎么做事这么不靠谱!
幸好在她即将陷入绝望之时,刘益之终于出现了,石莉华不由长舒了一口气,原本满腹的抱怨顿时烟消云散,心里全是一阵欣喜,有点像劫后余生的欢喜。
石莉华嗯了一声,跟在刘益之身边向站外走去。她时不时偷看一下旁边的刘益之,他跟过年时的样子差不多,只是似乎多了几分疲惫。
这段时间,石莉华和刘益之一直都没有见过面,不过电话粥倒是经常煲。石莉华也没有什么,反而觉得这种柏拉图式的交往倒挺好,没有什么压力。
但是表姐张美玉知道后说了一句,“这怎么能行呢?这样下去肯定是不成事的,时间久了这事要黄。”
石莉华知道父母亲的意见,他们对刘益之还是满意的。从相亲那次后,母亲舒冬梅早就发动人脉把刘益之的祖宗三代的底细都摸清楚了。
祖父辈都没了,有一个大舅在乡下,儿女都争气,日子过得不错。有个姑妈,早年间进了市棉纺厂当工人,在那边成了家,姑父是市三中的老师,老两口子都退休了。有一儿一女,一个在税务局,一个在银行,都有出息。
刘益之的父亲以前在火车货站当了十几年搬运工,听说因为伤到了腰就不干了。母亲以前是日杂公司员工,后来下岗了。为了生计,两口子就到街上摆摊,卖些杂货。他们都是老实本份的人,在那一片口碑很好。
刘益之的口碑更好了,从小就听话会读书,要不是家里条件不好,说不定就是那一片前所未有的大学生了。但有本事的人就是能出头,这两年在南鹏打工,据说做了小老板,挣了不少钱,不仅让家里还清了债务,还买了一栋很不错的独院楼房。
石莉华知道父亲石锦阳在某一天下班后,特意去那里转了一圈,回来跟母亲说起来满口都是赞许和羡慕。
从小就懂事的石莉华知道父母亲为了自己和弟弟妹妹们操碎了心。
自己从小读书不灵光,跌跌撞撞地读完高中,高考果不其然地连大专线都没过。父母亲托关系花钱走委培路子,在迁阳学院读了三年书,总算拿到了一张大专文凭。
石莉华很清楚父母亲的打算,他们原本想靠着这张文凭,再找门路把自己弄进铁路系统里去。可是政策有变,说原则上不准子女顶职,特殊情况下只允许一个子女顶职。意思很清楚,自己要是进了铁路系统了,弟弟妹妹就基本上绝了这个机会了。妹妹石莉蓉的成绩还可以,估计应该能考个二本,前途不用担心。弟弟的读书成绩跟自己一样,男孩子没有一份正经工作,以后找老婆都难。
石莉华最后说服了父母亲,把机会留给了弟弟,她自己到处打打零工,等待时机看能不能找份好工作。
刘益之连忙起床,洗漱一番后穿上一套休闲装,快步下楼到车库,启动大切诺基,火急火燎地驶出小区,直奔南鹏火车站。
停车,买站台票,等到刘益之冲进站台时,迁阳方向过来的列车停靠的第四站台一片空荡荡,大部分旅客都已经出站了,只有乘务员聚在一起说着话,还有清洁人员在打扫卫生。
石莉华孤单单地一个人站在站台上,四处张望,神情很紧张,看到一路狂奔过来的刘益之,明显放松下来了。
“真的抱歉,我睡过头了。”刘益之微微喘着粗气说道,顺手接过了石莉华手里的行李包。
刚才石莉华一个人站在站台上,惶恐不安到了极点。她第一次出远门来外省,心里原本就有些忐忑不安。下了车后,说好要来接的刘益之不见踪影,她顿时慌了。但是又没有手机,不知道怎么跟刘益之联系,只好干等着。
看到乘客越走越少,她越发地不安,要是工作人员赶我走怎么办?我不在站台上等着,万一刘益之来了找不到,错过了怎么办?我在南鹏人生地不熟的,又不知道刘益之住在哪里,怎么办?难道再买张车票回尚源?这个刘益之怎么做事这么不靠谱!
幸好在她即将陷入绝望之时,刘益之终于出现了,石莉华不由长舒了一口气,原本满腹的抱怨顿时烟消云散,心里全是一阵欣喜,有点像劫后余生的欢喜。
石莉华嗯了一声,跟在刘益之身边向站外走去。她时不时偷看一下旁边的刘益之,他跟过年时的样子差不多,只是似乎多了几分疲惫。
这段时间,石莉华和刘益之一直都没有见过面,不过电话粥倒是经常煲。石莉华也没有什么,反而觉得这种柏拉图式的交往倒挺好,没有什么压力。
但是表姐张美玉知道后说了一句,“这怎么能行呢?这样下去肯定是不成事的,时间久了这事要黄。”
石莉华知道父母亲的意见,他们对刘益之还是满意的。从相亲那次后,母亲舒冬梅早就发动人脉把刘益之的祖宗三代的底细都摸清楚了。
祖父辈都没了,有一个大舅在乡下,儿女都争气,日子过得不错。有个姑妈,早年间进了市棉纺厂当工人,在那边成了家,姑父是市三中的老师,老两口子都退休了。有一儿一女,一个在税务局,一个在银行,都有出息。
刘益之的父亲以前在火车货站当了十几年搬运工,听说因为伤到了腰就不干了。母亲以前是日杂公司员工,后来下岗了。为了生计,两口子就到街上摆摊,卖些杂货。他们都是老实本份的人,在那一片口碑很好。
刘益之的口碑更好了,从小就听话会读书,要不是家里条件不好,说不定就是那一片前所未有的大学生了。但有本事的人就是能出头,这两年在南鹏打工,据说做了小老板,挣了不少钱,不仅让家里还清了债务,还买了一栋很不错的独院楼房。
石莉华知道父亲石锦阳在某一天下班后,特意去那里转了一圈,回来跟母亲说起来满口都是赞许和羡慕。
从小就懂事的石莉华知道父母亲为了自己和弟弟妹妹们操碎了心。
自己从小读书不灵光,跌跌撞撞地读完高中,高考果不其然地连大专线都没过。父母亲托关系花钱走委培路子,在迁阳学院读了三年书,总算拿到了一张大专文凭。
石莉华很清楚父母亲的打算,他们原本想靠着这张文凭,再找门路把自己弄进铁路系统里去。可是政策有变,说原则上不准子女顶职,特殊情况下只允许一个子女顶职。意思很清楚,自己要是进了铁路系统了,弟弟妹妹就基本上绝了这个机会了。妹妹石莉蓉的成绩还可以,估计应该能考个二本,前途不用担心。弟弟的读书成绩跟自己一样,男孩子没有一份正经工作,以后找老婆都难。
石莉华最后说服了父母亲,把机会留给了弟弟,她自己到处打打零工,等待时机看能不能找份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