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离开书桌走进一片幽暗中,便听舜恒叫她,“小四,回来。”

    她转头一看,舜恒已拿火折子点亮了油灯,暖黄色的火光如豆,却照亮了他面前的三尺书桌,和身后满墙的典册古籍。

    他垂头慢语,面色在灯光下显出了难得一见的整肃凛然,“王暮掌管着大虞盐铁、钱粮、赋税,六部九卿的公私钱袋子都在他手里,因此能呼风唤雨、左右朝廷。”

    舜华定定望着那一豆灯火,眉目肃静不可逼视,“于是他还想再进一步,成为大虞外戚,将王氏血脉融入皇族。总有一天,大虞天子就是他王氏后人,甚至连这江山,也可以改姓王。而那些不屈淫威的忠正之士,只能被裹在狼子野心中,死无葬身之地。”

    他抬眉,嘴边挂着一丝无奈的笑,“那么,你想怎么赢他?”

    油灯忽然一闪,“在朝之人都被捂住了嘴,在野之人就不同了。想要,就得去争。二哥哥,何不好好闹他一场?”

    “我也是在朝之人,我的奏表一经署长审阅,就会被截下,连玉堂署的大门都出不去。”

    舜华莞尔,“若是三哥哥在,他会怎么做?”

    不过几日,书肆巷里出来一本《太子妃秘闻录》,篇幅短小,写了权臣为获外戚之权,先买通户部,将祖籍的庶出外孙摇身一变成了嫡孙,又勾连礼部选进东宫,封了太子妃、生下太孙,最后相干人等官官相卫、鸡犬升天,等等琐事一应俱全。

    虽隐去姓名,却与朝野热议的事不谋而合,引得好事之人争相竞购,竟一时间洛阳纸贵。

    民间印坊私发书刊,本与御史台无关,但偏有人抢购一本,拿到舜询面前,“该不会是什么人为了中选,恶意抹黑王大人吧?”

    舜询信手一翻,写的何人、何事昭然若揭,便料到这人要借他的台看三司使的戏,“怎么攀扯王大人呢?太子妃人选由两部经手,慎之又慎,任谁也不能鱼目混珠。这种妖言惑众的东西,信不得。”

    那好事之人还要怂恿,“这说得有理有据的,中丞大人监查百官,不细查一查?”

    舜询将书一拍,“该叫秘书监好好查查,这破书是哪里刊印的,为何屡禁不止!”

    见他不上钩,那人拿起书走了。可惜,秘书监没有忙起来,礼部、户部两位尚书却汗涔涔地拿了遴选相关记档跑进东宫。

    起因是国学馆的书生们闹起来,在礼部、户部大门外静坐要求彻查舞弊。东宫便留心过问此事,叫查明原委、澄清舆论。

    国学馆生坐了两天,宫里便查了两天,最后王暮自己站出来说,老臣德薄,自己的孙女也不堪大任,要退出遴选,好让礼部、户部免遭风波。

    东宫顺势安抚,说穷酸文人写书编排,说的也未必是王大人,王氏女人才出众,不能无辜受连累。给王暮留了面子。

    一推一留,等于两边退了一步。国学馆打够了口水仗,陆续散了。只是选妃的主动权,已悄悄地从王暮那儿回到了东宫手里。

    又迁延了两天,选三才有了定论,舜氏、王氏、许氏入选,待天子最后定夺。舜氏已排到了第一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