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开雨幕,有一行人披着蓑衣,缓行在崎岖的驿道上。

    驿道直通往蕲(qi)县的大泽乡治。

    蕲县地处在赵墨胡陵与楚墨寿春连接线的中段,始建于周,由楚置邑,原先并无甚特色之处。

    只是后来墨家三分,胡陵近铜铁山,汇集天下名师铸匠,寿春以机关见长,又是世间木匠向往之所。逐利的商贾在二地之间打造商品,为省却成本,时常会把一些基础的铸件加工交在蕲县。

    蕲县自然而然便汇集起一批工匠,连带着本地民众也会在生计艰难之时将亲子送往学工。

    工匠多了,久而久之,蕲县擅制之名便日渐彰显。作为同时临近墨家两大驻地的廉价加工商,尤其受到中小商贾的青睐。

    再后来,苦酒里的里坊模式逐渐为世人所知,时任的蕲县县令又与两地墨者多有交道。

    于是条件得天独厚,工匠体系健全的蕲县变成了第一批跟风者,在官府的协调下主动整合县内工坊,形成了一整套剑甲铸造产业链,就连咸阳将作都闻名而至,把部分剑甲的订单发往蕲县打造,使蕲县真正成为了中原地区举足轻重的剑甲制造基地。

    早年间,吴广曾来过蕲县许多次,基本跑遍了蕲县的每个乡。

    毕竟是豪侠嘛,手下四五十个兄弟,时常需要置备刀剑,往往一买就是十几把。请名师铸造是不可能的,相比之下,物美价廉,距离阳夏又近的产地蕲县才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他对大泽乡并不陌生,此番重游,物似人非,更令他心生感慨,不能自禁。

    大丈夫立于世……

    随行的小卒从后赶上来:“吴公,乡里们惯常把您与陈涉齐名,可依我所见,陈涉远不如您!”

    吴广挑了挑眉:“我记得,你是南顿疵男……”

    小卒兴奋得满面荣光:“吴公竟能记得小子名讳!”

    “大家毕竟袍泽一场,随行的九百英雄,名讳我大抵都记得。”吴广摇了摇头,“涉兄多智,我不及也,似方才那等小人言语,疵男君不可再提。”

    那小卒不屑地啐了一口:“甚多智,不就是溜须拍马之辈,哪比得上吴公每每仗义执言,为乡里做主!”

    “你却是误会涉兄了。”吴广叹了口气,“罢罢罢,若不是我性鲁莽,也不必涉兄自贬身份,迎合宵小。此番去大泽乡,我等定要把事务办好,决不可令涉兄失望。”

    “吴公!”

    “其中事体你多有不知,只听我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