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之府为文府,以各自事别,称丞相府、御史府和国尉府。其类型大同小异,都是聚集幕僚、属吏协助主官处置政务,就如同是后世专为管理层所设的秘书处。

    而军将之府则称为莫府。

    军将专指领军之将,其位在副将之上,包括副将、裨将、上将三类,属于临时军职,只有他们才可以在领兵期间配建莫府。

    除此之外,无论是朝堂上的尊号将军还是同样有领兵之责的中尉与卫尉,都不具备合法的开府的资格。

    换句话说,他们可以把门客当成莫府来用,也可以把莫府当作门客来养,但是朝廷不管饭。

    这种限制是为了防止军人用官府财物蓄养私人,既是廉政防范,又是安全防范。

    莫府的职能说来复杂,大体集参谋、仓库、勤务、运输、保卫、军法、文宣、训练、考评、徭戍甚至是军妓、军乐等一系列杂七杂八的事务于一身,若是全置齐了,可能比后世的战时军区司令部管得都宽。

    然而秦时的规范化军事理论毕竟还在启蒙阶段,世上也没有正规的军事学府供将领们学习进步,如此多的杂项,许多将军别说是用,就连听或许都不曾听说过。

    莫府的大小配置历来只看将军开心。

    譬如说武王荡时期的将军孟贲,生性豪勇,不喜军务,他的莫府只有五百力士,唯一的工作就是陪着将军饮酒,陪着将军食肉,陪着将军角,简称三陪。

    再譬如有周一朝战功最盛的王翦,其以治军严谨闻名于世,莫府上下近五千人,细分出十七专务,堪称事无巨细,无所不包。

    再再譬如说,商鞅也客串过将军,而他的莫府就是相府。大战期间,莫府全力助商鞅处置政务,让他能在维持住秦国政务不过夜的基础上,偶尔抽出一丁点时间来料理军务,然后秦军就赢了。强魏喊着爸爸丧师失地,从此再也拦不住大秦的崛起。

    由此可见,莫府无常形,是实现将领需求,弥补精力不足的重要工具。

    昏黄的油镫下,吕雉研墨,李恪执笔。

    考虑到未来的河间郡军政皆集在他一身,且政事并不弱于军务的原故,他的莫府应当兼顾军政两面。

    行政方面,司法,行政,徭戍,财政,监察,基本就是提前把未来郡治班子的框架搭起来。

    而军事方面,则是参谋,军法,亲卫,将作,后勤……

    除此之外,还有课考,武装,人事,专司农工商事,各地战部人选等等等等……

    区区一个初步的构思而已,李恪已经感到人手上的巨大缺口,除了从库不齐外开动脑筋,旁的路子全无办法!

    想到这儿,李恪泄气似叹了口气,那气一泄,居然就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