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行前夜,他把陈平叫到帅帐,对他说:“平君,我有一事托付给你。”

    “请尊上示下。”

    “我要你去云中求见上将军,然后和他一道去咸阳面见陛下。具体的内容都在绢上,你在路上细看。”说着话,李恪从袖子里掏出一叠绢布,交给陈平。

    陈平眯着眼睛接过,也不打开:“尊上欲让我为说客?”

    “正是说客。”

    陈平了然点头,郑重把绢布收进怀里,拱手朗声:“必不辱命,成君之事!”

    “一切拜托了。”

    ……

    大军拔营。

    也不知是乌鹤敖的消息散得到位,还是杭锦各部经此一役元气大伤,之后的行程朔方部再没有遇到马匪的袭击。

    上万人马沿着河岸缓缓而行,甲乙二曲轮流开道,在八月初,行抵磴口。

    蹬者,石之阶也。

    磴口所在,地质为致密岩层,不易冲淘,而岩层之上又有厚实的沙质土层,易于冲淘,故水涨潮落,就形成了天然的阶梯状河岸,观之有如神仙造阶,故名磴口。

    此处大河南北走向,河面宽广,水流平缓,最宽处百二十余丈,最窄处百十余丈,几乎是平整的直线,极为适合航船往来。历史上,只要夏民迁徙至此,这里就会形成繁华的渡口,勾连两岸,繁荣商贸。

    李恪命令大军背靠大河,在一处野丘密林边扎下营寨,泰和史禄当即指挥墨者和轻兵们组装机关,伐林取木,在后营构建起机关工坊。

    如此整整忙碌了五天,一座长宽七里的完备大营拔地而起,占据大河到野丘的广阔草原。

    大营是标准的九宫格形制,西靠大河,北邻野丘密林,东西取向,分作内外两层。

    正中一层是李恪的中军营房,帅帐立于正中,帐前两杆大旗,右旗黑底,书【九原苏】二字,左旗白底,书【朔方李】。围着帅帐是参谋、文吏、执法各处,再往外则是顶着亲卫名头的最后五十个墨卫和三百个少年营的军帐,还专门安置了一个大帐用作教室,因为这帮小子至今都没有毕业。

    正西紧靠大河的地方是泰的机关工坊所在,工坊南北是分作两半的轻兵营房,营房往东则是两营仓储,环绕中军。

    再东就是前营。南甲曲,北乙曲,中间是空置的校场。李恪没有如往常般在辕门和中军之间安置重兵,这是他用来麻痹游牧神经的小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