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正在纠结一个问题,那就是相对于同处在一个时代的大秦与罗马而言,究竟谁家的道路体系更为发达。

    这个问题他以前也考虑过,那时他还在后世,在象牙塔里。

    经过一定程度的考据,他发现世人的观点主要偏向于罗马。

    具体原因有三。

    首先,罗马在建筑工业上大量应用了天然混凝土浇筑技术,这种与后世混凝土浇铸极为相似的施工方法大量节省了人工,也帮助他们绕开了很多施工上的难题,相较于大秦的版筑之法,他们所掌握的技术显然要先进得多。

    其次,罗马稳定统治的时间比秦长久得多,如此一来,大规模基建的时间也更加宽松。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大秦的建筑资料存留颇少,遗迹也只有零星可循。

    阿房宫的一场大火让大秦的风采深藏于历史的迷雾当中,而罗马、希腊亦或是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帝国,早已经由西方学者们的手笔,先一步占领了思想起源的角角落落。

    话语权在白人手里。

    所以无论是科学、哲学还是数学领域,西方的成果总该启迪人类文明,而华夏的研究只能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小圈子的小打小闹。

    无关于谁早谁晚,反正都比后世要早。无关于谁更先进,反正都没后世先进。

    这是理性正确。

    而基于理性正确,对先秦时期东西方文明高度的比较,只能是一场以论证对猜想的不公平较量。

    李恪当年就是这种“理性正确”的信徒。

    本科期间他甚至写过一篇论文,名字就叫《论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统治优势与中原王朝内乱背后的交通缺失》。

    可当他真的来到了大秦,以一个秦人的身份履历时代,他却越来越怀疑起当初的某些判断。

    大秦的交通体系真的太发达了。

    从设计来说,双斜面的中拱设计与后世的道路设计几乎一致,极少会产生积水,也就避免了因积水而导致的路面软化和区域塌陷。

    从工艺来说,巅峰的版筑法在湿土中加入了粘土、凝胶等物,从而使筑造出的道路异常坚实,甚至还有一定的防水效果。

    后世的秦直道两千年间寸草不生,中原的驰道经过一代又一代败家似的破坏,依旧能看出往日的辉煌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