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山南向来是文华锦绣之地,自太祖立国至今百余年,朝政大事皆受两地乡党左右,而睿宗之后尤甚。陛下素有秦皇汉武之志,自继位以来,受困于朝臣掣肘,文不能专断于内,武不能扬威于外,这才借南北士子的矛盾,意图牵制乡党,为矫国革俗铺路。”

    “然而朝事积弊已久,非一朝一夕之功,即便陛下广有四海,仓促之间,又岂能成事?陛下贸然挑起南北纷争,以至于朝臣醉心于党争,而至国事荒芜,最后不得不效仿汉景诛晁错,以顾梦龙之罪平息事端。”

    杨兴尧说的头头是道,林紫苏越听眉头皱的越深。

    顾梦龙是皇帝推出的代表人物,顾梦龙获罪,也就意味着皇帝向乡党做了妥协。

    然而此事却没有完结,因北党失势,南党借着顾梦龙一案,又生出东山书案,将政敌尽数牵连其中,北党上百官员或遭抄家发配、或被贬官罢黜。

    自此之后,南党在朝野上下占尽优势。

    而北党元气大伤,即便有皇帝扶持,也难以与南党抗衡。

    更不要说,近年来北党人才凋零,京中官员也只有陆致远、澹台松出类拔萃而已。

    各省上下,出自南党门下官员更是不知凡几。

    “南党把持朝政日久,陛下早有不满,可为何还要拔擢钱敏中做首辅?”

    这也是林紫苏近日思索的问题,听杨兴尧问题,思索后答道:“钱敏中久在礼部,门生故吏遥相呼应,如今多事之秋,陛下若是想政令畅通,没有比钱敏中更合适的首辅人选。”

    “王妃说的是,若是太平时节,陛下早拿下了钱敏中首辅的位子。可眼下危机四伏,只能借着他的势来约束各地。”

    杨兴尧微笑道:“眼下正是钱敏中受重用之时,王妃若是仅仅以后院之事求于陛下,想必陛下也乐意为王妃做主。可王妃想替顾梦龙翻案,重新翻出南北之争,岂不是教陛下为难?”

    林紫苏低头默然片刻,忽而抬头笑道:“世子说的确是正理,可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知世子可有良策?”

    杨兴尧轻咳了一声,“京中人都知道,敦王府的小王妃凭着一己之力,倒了十几家官员,即便是都察院里的御史,也没这么大能耐。王妃所奏之事,已然惊动朝野,何必非要为了陈年旧事,与钱敏中撕破脸皮,令陛下为难呢?”

    “世子说笑了,我一个妇道人家,可不懂什么朝政,这些日子,不过是处理了后院里的一些小事,如何能与都察院的那些大人们相提并论?”

    林紫苏眨了眨眼,脸上全是无辜的神色。

    她自然知道,钱敏中不可轻动。

    然而她更知道,如今大衍之困,很大程度就是出在这些乡党身上。

    既然皇帝有这份心思,她倒是不介意做一把得罪人的刀。